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的全稱是什麼意思

勞動法的全稱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5-04-07 21:22:52

勞動法全稱

法律分析:勞動法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該法的制定與實施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勞動法規范用人單位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全面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② 《勞動法》立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案】:《勞動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包括總則、促進就業、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及附則,共13章107條。《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第一部勞動法典。其適用范圍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等以外的所有勞動者。《勞動法》是我國第一部關於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法律。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一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是勞動法的立法宗旨。《勞動法》明確規定了勞動者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和各個勞動環節中的具體權利,規定了用人單位必須履行《勞動法》規定的義務。二是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的原則。公平救助原則的實現以按勞分配原則的貫徹為基礎,只有真正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物質財富,才能使公平救助原則得到充分體現。三是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勞動法》在堅持勞動者平等競爭原則的同時,也注重對特殊勞動者的勞動保護,使他們真正與其他勞動者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四是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准制約相結合的原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之後,用人單位享有法律賦予的勞動管轄權、勞動力分配自主權等。同時,國家制定勞動標准,明確規定勞動的基本條件,以制約用人單位的行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③ 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的相同點是什麼

一、概念上的區別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部門。勞動合同法,是指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上的勞動合同法就是指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
二、總體區別
(一)名稱上的區別
《勞動合同法》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而《勞動法》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立法層次上,兩者同為法律。在企業和勞動者中容易把勞動法稱為勞動法,把勞動合同法稱為新勞動法。
(二)立法歷程上的區別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並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沒有作出任何修改。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並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並於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三)立法內容上的區別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立法內容包括13章107條,涵蓋了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多個方面。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內容包括8章98條,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其中包括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變更、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如集體合同、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以及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內容。
總體上來說,《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在實際應用中,兩者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的。

④ 《勞動法》勞部發1995第309號2022年有效嗎

有效的。
截止2022年12月30日勞動1995309,全稱是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租改數是有效的。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弊首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殲缺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⑤ 勞動法全稱

法律分析: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該法律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出來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⑥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有:
1、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名稱不同。前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後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立法層次上,同為法律,在企業和勞動者中容易把勞動法稱為勞動法,把勞動合同法稱為新勞動法。
2、兩者的立法背景不同。勞動法是在我們國家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勞動關系初步緊張狀態下產生的法律;勞動合同法則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逐漸成熟時期、勞動關系非常緊張狀態下產生的法律。勞動法是20世紀勞動立法的標桿,勞動合同法則是20世紀中國勞動關系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上層建築的必然要求;
3、兩者的立法宗旨不完全相同。勞動法第一條開宗明義,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明確把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而勞動合同法則是保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4、調整對象區別。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勞動合同法作為法律部門的勞動合同法是調整勞動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八條
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於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熱點內容
法學碩士課程 發布:2025-04-08 02:20:38 瀏覽:16
經濟法公司法律制度第17頁的案例題 發布:2025-04-08 02:20:33 瀏覽:625
住房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08 02:19:13 瀏覽:684
2019經濟法基礎章節分值 發布:2025-04-08 02:18:35 瀏覽:899
農貿市場快檢結果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08 02:06:49 瀏覽:364
東台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08 02:06:01 瀏覽:518
論經濟法的核心價值 發布:2025-04-08 01:59:42 瀏覽:676
圖書期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 發布:2025-04-08 01:32:20 瀏覽:337
會計行政法規誰制定的 發布:2025-04-08 01:21:17 瀏覽:134
對外經貿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4-08 01:21:16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