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學期刑事訴訟法試題
㈠ 2015年新刑事訴訟法真題答案及解析更正:執行
05/37.執行機關是指將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付諸實施的機關。下列有關執行機關執行范圍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人民法院負責無罪、免除處罰、罰金、沒收財產及死刑立即執行判決的執行
B.公安機關負責送交執行時余刑不足二年的有期徒刑和拘役、管制、緩刑、剝奪政治權利、監外執行等的執行
C.監獄負責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和送交執行時余刑二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執行
D.未成年犯監獄負責未成年犯被判處刑罰和勞動教養處罰的執行
【答案】A(本題答案沒有變,但是BC兩個選項的依據變化了)
【原解析】首先,人民法院的執行范圍,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9條規定,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後應當立即釋放。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0條規定,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人民法院核准。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9條規定,被判處罰金的罪犯,期滿不繳納的,人民法院應當強制繳納;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裁定減少或者免除。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規定,沒收財產的判決,無論附加適用或者獨立適用,都由人民法院執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會同公安機關執行。所以,無罪或免除處罰的判決、罰金、沒收財產及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和裁定,均由人民法院自己執行。所以A選項正確。
其次,公安機關的執行范圍: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3條規定,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對於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於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7條規定,對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交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查。對於被假釋的罪犯,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通知本人,並向有關群眾公開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復政治權利。所以,根據法律規定,公安機關負責有期徒刑緩刑、拘役緩刑、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關於選項B,公安機關負責送交執行時余刑不足二年的有期徒刑,應當是公安機關負責送交執行時余刑超過一年的有期徒刑,所以選項B是錯誤的。
再次,監獄和看守所的執行范圍。(見上文)看守所負責執行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監獄負責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及送交執行時余刑在1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執行。另外,未成年犯管教所負責未成年犯被判處刑罰的執行;關於世爛選項C,送交執行時余刑二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執行,應當是送交執行時余刑一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執行,所以選項C是錯誤的。
關於選項D,不是未成年犯監獄,而是未成年犯管教所,所以選項D是錯誤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為選項A,選項B、C、D都缺返氏是錯誤的。
【BC項依據變更】修訂後《刑事訴訟法》第250條規定,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將有關的法律伏散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對於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於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該法第255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所以BC選項都是錯誤的,只是依據變化了。
【綜合四個選項】本題綜合考刑罰的執行機關。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主犯朱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罰金2萬元人民幣;從犯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從犯周某被判處管制1年,剝奪政治權利1年。請回答95-97題。
08/95.監獄負責執行的刑罰在本案中,由監獄執行刑罰的罪犯是:
A.王某
B.朱某
C.李某
D.周某
【答案】ABC(原答案:AB)
【原解析】人民法院負責死刑立即執行、罰金和沒收財產的判決以及無罪或者免除刑罰的判決的執行;監獄負責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執行;公安機關負責送交執行時余刑不到一年的有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緩刑、拘役緩刑、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暫予監外執行、假釋等的執行。由此,本題中王某的有期徒刑15年、朱某的有期徒刑10年都需要由監獄執行,李某的有期徒刑不足一年,由公安機關執行;周某的管制刑由公安機關執行,由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新解析】修訂後《刑事訴訟法》第250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
所以,依據修改後的刑訴法,李某的刑罰也應該由監獄負責執行。
【綜合四個選項】同上題,本題也是綜合考查刑罰的執行機關。這樣的題目告訴我們,這種相似易混淆的點是命題老師青睞的點。
08/96.對周某刑罰的執行機關是:
A.人民法院
B.公安機關
C.監獄
D.基層組織或其所在單位
【答案】B項仍然不變,另外對周某管制的執行主體由公安機關調整為社區矯正機構。(原答案為B)
【原解析】《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本題中周某被判處的是管制和剝奪政治權利,均應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選B.【新解析】修訂後《刑事訴訟法》第255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這是根據刑法修正案(八)做的調整,選項中未提供。
該法第259條規定,對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書面通知本人及其所在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所以B仍當選。
02/57.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下述哪些判決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
A.管制
B.有期徒刑的緩刑
C.拘役
D.剝奪政治權利
【答案】CD(原答案:ABCD)
【原解析】《刑事訴訟法》第213條第2款規定:「對於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於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第217條規定:「對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交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對於被假釋的罪犯,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第218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通知人,並向有關群眾公開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復政治權利。」根據以上規定,屬於公安機關執行的刑罰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緩刑以及剝奪政治權利。據此ABCD皆入選。
【新解析】修訂後《刑事訴訟法》第255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所以AB不在入選。
CD選項可以看原解析。
㈡ (2015年真題)關於審判監督程序中的申訴,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D
本題考查申訴。《刑訴法解釋》第453條第1款規定:「申訴由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但是,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準許撤回上訴的案件,申訴人對第一審判決提出申訴的,可以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故A錯誤。第2款規定:「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未經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的申訴,可以告知申訴人向終審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或者直接交終審人民法院審查處理,並告知申訴人;案件疑難、復雜、重大的,也可以直接審查處理。」第3款規定:「對未經終審人民法院及其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直接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告知申訴人向下級人民法院提出。」故B錯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第15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對經終審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或者經兩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復查均駁回的申請再審或申訴案件,一般不予受理。但再審申請人或申訴人提出新的理由,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及本規定第七、八、九條規定條件的,以及刑事案件的原審被告人可能被宣告無罪的除外。」故C錯誤。《刑訴法解釋》第455條規定:「對死刑案件的申訴,可以由原核準的人民法院直接審查處理,也可以交由原審人民法院審查。」故D正確。本題選D。
㈢ 新《刑事訴訟法》2015年何時實施
1、2015年《刑事訴抄訟法》沒有修正。
2、最新修正的《刑事訴訟法》是2013年1月1日生效的。
3、(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㈣ 2015年新刑事訴訟法同步測試習題:二審審理
1.【真題難度】關於二審的審理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的,應當開庭審理
B.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上訴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C.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因為一審程序不合法而上訴的,應當開庭審理
D.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的意見
2.【真題難度】下列關於二審庭前准備及審理結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二審法院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的案件是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B.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後通知檢察院查閱案卷,檢察院應當在二十日內查閱完畢
C.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計入審理期限
D.原審人民法液亂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又被上訴或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3.【真題難度】法院對一起共同犯罪案件審理後分別判處甲死緩、乙無期徒刑。甲沒有提出上訴,乙以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同時檢察院針對甲的死緩判決以量刑不當為由提起抗訴。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中發現新犯罪事實。下列關於第二審程序的表述錯誤的是:
A.二審法院可以不開庭審理
B. 因上訴和抗訴都不是針對原審事實認定,二審法院對本案不能以事實不清為由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C. 因本案存在抗訴,二審法院對甲和乙都不受上訴不加刑原則的限制
D. 對人民法院發現的新的犯罪事實,只有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才可以作為判決的依據,並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參考答案:
1.【答案】BC.
【解析】新《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據此確定A選項錯誤,BC選項正確。
該條第2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據此確定D選項錯誤。
【陷阱分析】A選項錯在條件不全,本需要兩個條件同時具備,選項僅僅提供了一個條件。像類似的考點還如:據傳、傳喚持續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就需要兩個純悄條件:1)案情特別重大、復雜;2)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同時滿足。
再如:排除非法物證、書證需要三個條件同時滿足:1)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2)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3)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缺一不可。像這樣的出題點還有一些,希望考生復習時仔細。
B選項,原來死刑二審開庭審理的司法解釋是把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和死刑立即執行是否需要開庭區分規定的,但新刑訴法統一了,只要是被判處死刑的人上訴,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執行,一律開庭,這體現了對死刑的審慎。
D選項,應當通知的對象中多了「證人和鑒定人」,關於這一款,要記清楚是「應當」還是「可以」;應當通知的對象包括哪些人。類似的條文有幾處,都要從這兩個角度把握。
司法考試卷一真題解析卷二真題解析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真題解析模考估分
2.【答案】ABCD
【解析】新《刑事訴訟法》第22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後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所以ABC選項錯誤。
該法第225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鬧褲檔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根據該條規定,只有因事實不清或證據不足案件發回重申的,不得超過一次,因為適用法律錯誤或量刑不當的,不受此限制。所以D選項錯誤。
【陷阱分析】A選項,如果反過來說「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同級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拍員出庭」則是正確的,選項A的說法漏掉了「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檢應當派員出庭」這一方面。
B選項是刑訴修改二讀稿的內容,最終稿給了檢察院30天的二審庭前閱卷時間。修改過程中經常出現過的內容,可能會拿來當干擾信息。
D選項,未區別情形,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和適用法律錯誤或量刑不當等同等對待了,這是錯誤的。
3.【答案】ABC
【解析】新《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因為本案存在檢察院的抗訴,所以應當開庭審理,故A選項錯誤。
該法第222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該法第225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根據以上兩條,確定B選項錯誤。
二審法院僅僅對被抗訴的被告人可以不受上訴不加刑的限制,對未被抗訴的被告人是不能加刑的。所以C選項錯誤。
該法第226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所以D選項正確。
【陷阱分析】AB兩項已在前面的題目中分析。
C選項,是考查考生對上訴不加刑的正確理解。
D選項,考查了不告不理原則和二審加刑的例外。
㈤ 2015年新刑事訴訟法真題答案及解析更正:偵查
03/51.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哪些情況需要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或者出具證明文件?
A.某被害人對公安機關的輕傷鑒定不服,要求重新鑒定
B.犯罪嫌疑人的父親提出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病要求進行鑒定
C.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自己患有嚴重疾病要求取保候審需要鑒定,但是不需要省級
D.正在服刑的罪犯提出自己患有嚴重疾病,要求監外執行
【答案】D(原答案為ABD)
【原解析】依刑訴法第120 條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敗旦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故選 A、B 項。
依刑訴法第 214 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①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②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對於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對於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開具證明文件,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審批。發現被保外就醫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醫條件的,或者嚴重違反有關保外就醫的規定的,應當及時收監。故選 D.
【新解析】2012年修訂《刑事訴訟法》第145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其把「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給刪除了。所以AB不在入選,本題只選D項。
【綜合分析四個選項】依據原刑訴法內容,本題考查了刑訴中所有需要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的情形。這意在告訴考生,復習時,單純記住零散的知識點是不足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司法考試,前期打基礎、記憶掌握零散的知識點,是為後期綜合復習做准備和鋪墊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但是如果僅掌握這些基本知識,而缺乏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也一樣提高不了最終得分,一看都會,態枯塌一作基本不對就是這樣狀況的生動體現。
07/77.偵查人員懷疑已批捕的甲患有精神病,擬對其進行鑒定。關於對甲進行鑒定一事,下列哪些程序是正確的?
A.應當由省級醫院進行
B.精神病鑒定結論應加蓋醫院公章
C.精神病鑒定的時間計入辦案期限
D.作為證據的精神病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
【答案】D(原答案為BD)
【原解析】《刑事訴訟法》第120條第二款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根據本條的規定,B是正確的。
進行鑒定的機構是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而不是省級醫院。所以A是錯誤的。
《刑事訴訟法》第122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所以C項是錯誤的。
《刑事訴訟法》第121條規定,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所以D項是正確的。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是BD.
【新解析】 2012年修訂《刑事訴訟法》第145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其把「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給刪除了。所以AB不再入選,本題只選D項。
【綜合四個選項】依據原刑訴法的規定,本題綜合考了精神病人鑒定的相關知識點,包括:鑒定機關、鑒定結論要求、鑒定時間與辦案期限的關系、鑒定結論的告知對象。像這種以一個點位線索考查相關聯點的考法越來越多。
帆圓02/51.某甲因搶劫他人財物被K縣公安機關依法逮捕,在偵查期間,某甲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對於該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如何處理?
A.偵查羈押期間自查清某甲真實身份年月起計算
B.在查清某甲真實身份以前,不允許其聘請律師為他提供法律幫助
C.在查清某甲真實身份以前,中止偵查活動
D.如果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可以按某甲自報姓名移送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答案】AD(本題答案沒有問題,只是A選項依據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有所調整。)
【原解析】《刑事訴訟法》第128條第1款規定:「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報的姓名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因此C排除。《刑事訴訟法》第96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被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保候審。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應當經偵查機關批准。」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不影響其享有偵查階段獲得辯護的權利。因此排除B.【A項依據調整】2012年修訂《刑事訴訟法》第158條第2款規定,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不得停止對其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確實無法查明其身份的,也可以按其自報的姓名起訴、審判。
【綜合分析四個選項】本題綜合考了查不清犯罪嫌疑人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時的處理。三個選項都出自一個條文,意在告訴考生看法條要學會分解法條包含的內容,仔細深入地掌握每一個重點條文。
04/63.甲因搶劫被某縣公安機關依法逮捕,在偵查期間,甲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對於該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如何處理?把涉及某一個主體的偵查情況涉及到
A.偵查羈押期間自查清甲真實身份之日起計算
B.在查清甲真實身份以前,不允許其聘請律師為他提供法律幫助
C.在查清甲真實身份以前,中止偵查活動
D.如果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可以按甲自報姓名移送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答案】AD解析和修改理由都同上。
08四川/75.(廢題)律師提出會見下列哪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不在48小時以內安排會見?
A.王某和劉某、李某共同實施的重大復雜的販賣毒品的犯罪
B.黃某實施的數額巨大的貪污案
C.崔某涉嫌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
D.張某、趙某實施的重大復雜的共同走私案
【答案】ACD
《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 司法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批准。對於不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經過批准。不能以偵查過程需要保密作為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律師提出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在四十八小時內安排會見,對於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等重大復雜的兩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師提出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在五日內安排會見。由此,本題中只有B項屬於應當在48小時之內安排會見的情形,ACD項都屬於應當在五日內安排會見的情形,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作廢理由】以上規定因與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第37條第2款「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沖突而失去效率。
【綜合分析四個選項】依據原刑訴法的規定,本題意在讓考生辨別應當在48小時內安排會見和應當在5日內安排會見的情形。
偵查綜合:08四川/35.關於偵查中的專門調查工作,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在執行拘傳的時候,不另用搜查證可以進行搜查
B.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C.(作廢)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
D.對犯罪嫌疑人作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答案】B(本題答案正確,只是C選項作廢了)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定,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因此,A項說法錯誤。
第104條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因此,B項說法正確。
第120條第2款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據此,對於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只是在需要重新鑒定的時候,才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因此,C項說法錯誤。
第122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據此,只是對於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對於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期間是計入辦案期限的。因此,D項說法錯誤。
綜上,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刪除理由:2012年修訂《刑事訴訟法》第145條規定,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其把「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給刪除了。
㈥ 2015年最新刑事訴訟法:耳膜穿孔六周未愈定傷程度
根據2014年1月1日起實行的《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聽器聽力損傷部分:
5.3.4 輕傷二級
a)外傷性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癒合。
b)聽骨骨折或者脫位;聽骨鏈固定。
c)一耳聽力障礙(≥41dB HL)。
d)一側前庭平衡功能障礙,伴同側聽力減退。
e)一耳外耳道橫截面1/2以上狹窄。
故,外傷性鼓膜穿孔,六周未愈構成輕傷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