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訴訟法中正確的有
①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下列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
【答案】:C、D
該題考慮行政訴訟中的法律淵源,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與第三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和相應區域的地方性法規,都是應當作為審理依據;而對於規章,則規定作為「參照」依據。因此選項C、D正確,選項A、B錯誤。綜上,本題答案為:C、D。
② 行政訴訟法2024
行政訴訟法2024是關於行政訴訟的法律規定,旨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該法律對行政訴訟的提起、受理、審理、判決和執行等各個環節進行了詳細規定,確保行政訴訟活動的公正、公開和高效。
一、行政訴訟的提起
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時,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在提起行政訴訟時,需明確被告、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
二、行政訴訟的受理
人民法院在收到行政訴訟起訴狀後,應依法進行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法定期限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三、行政訴訟的審理
在行政訴訟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應依法組織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和質證,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於涉及專門性問題的,可以委託專業機構進行鑒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注重查明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確保案件的公正處理。
四、行政訴訟的判決與執行
經過審理後,人民法院應根據事實和法律,依法作出判決。當事人對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上訴。對於生效的判決,當事人應自覺履行。如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強制措施予以執行。
綜上所述:
行政訴訟法2024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了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通過規范行政訴訟活動,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行政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應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積極配合人民法院的審理工作,共同推動行政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二條規定: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③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作業 答案要正確的 謝謝了 我急用啊
概念
1,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2,行政許可:在法律規范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或者執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者不準予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從事特定的活動的行政行為。
3,行政復議: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4,行政相對人: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組織。
5,抽象行政行為: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所作的行政行為。
6,行政補償:行政主體合法行政行為造成行政相對人損失而對相對人實行救濟的制度。
7,地域管轄:同級法院之間橫向劃分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許可權。
8,行政確認: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或者有關法律事實進行甄別,給予確定,認可,證明或者否定,並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9,與第二題重復
10,行政裁決: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范的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行政行為。
11,管轄權的轉移:由上級法院決定或者同意,把案件的管轄權由上級法院移交給下級法院,或者由下級法院移交給上級法院。
12,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
選擇題1,D
2,B
3,A
4,C
5,D
6,C
7,D
8,B
9,A
10,B
11,B
12,B
13,D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