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行政訴訟法第三人
發布時間: 2025-04-10 19:42:39
❶ 行政訴訟被告第三人敗訴承擔後果嗎
當然要承擔 依據法條: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但是比之原告被告,第三人享有不同的訴訟權利與義務,列如,第三人不能撤訴。1、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般是原告、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對人;
2、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
3、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是在訴訟開始之後和審結之前;
【(1)論述行政訴訟法第三人擴展閱讀】
4、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有主動申請參加訴訟和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其參加訴訟兩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第一,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第二,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