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工資稅
A. 臨時工需要扣稅嗎
法律分析:勞動法中沒有臨時工的概念,工作達到了5000元需要繳稅。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個稅起征點)×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B. 單位扣員工工資勞動法中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C. 上班工資稅怎麼扣的
法律分析:工資稅的扣除為工資薪金所得減去五險一金再減去扣除數的差和適用稅率相乘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工資稅的起征點為五千元,運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為繳稅為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與稅率之積減去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為應發工資與四金和繳稅之差。一個月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應發工資與四金之差再減去五千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