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有關婚假和工資的規定的
Ⅰ 新勞動法關於婚假有什麼規定
《勞動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條明確指出,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新勞動法關於婚假的規定基於《計劃生育條例》。條例規定,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若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則可享受15天婚假,其中包含3天法定婚假。結婚時男女雙方如不在同一工作地點,根據實際路程遠近,可額外給予路程假。若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不額外給予假期。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者可享受法定婚假,但不能享受晚婚假。
Ⅱ 婚假是15天還是18天
一般婚假為15天。
婚假從開始婚假之日起計算,滿15天就算婚假休完,休假中遇雙休日或法定節日,不累計也不順延計算假日。
婚假的工資計算的方法如下:
1、有勞動合同的,按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計算;
2、有集體合同且集體合同工資高於勞動工資的,按集體合同的工資計算;
3、沒有簽訂合同的,按當事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時的每月工資的70%計算。
婚假規定具體如下:
1、按法定結婚年齡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的,不再享受晚婚假獎勵,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綜上所述,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也就是說,帶薪休假。如果晚婚者是私營企業的雇員,老闆也應當給他們婚假,假期時間和在國有企業一樣。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一條
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Ⅲ 勞動法對婚假的規定
勞動法對婚假的規定如下:
一、勞動者在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後,有權享受婚假。具體的婚假天數,需參考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婚假規定或勞動合同中的約定。國家法定婚假一般為三天,但各地政府或企業可能會制定額外的婚假政策。因此,勞動者應了解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
二、婚假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必須依法給予員工相應的婚假時間。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婚假權利。勞動者在婚假期間,應獲得與其他工作時間相同的工資及福利待遇。違反此規定的用人單位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三、關於婚假的具體實施細節,如申請流程、審批許可權等,通常由用人單位在內部規章制度中進行規定。因此,勞動者在准備請假前,應詳細了解所在單位的婚假政策及相關流程。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咨詢單位人力資源部門或相關負責人。
四、總之,勞動法對婚假有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婚假的權利,並應依法享受相應的待遇。不同地區的婚假政策可能存在差異,勞動者應關注並了解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同時,用人單位在制定婚假政策時,應遵循法律規定,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這樣既有助於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也有助於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