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意義
『壹』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如下: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行政事務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以下是行政法的六個基本原則及其子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子原則包括:法律優先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合理、公正、符合常識和道德。子原則包括:比例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遵守法定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子原則包括:公眾參與原則、公開原則和迴避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誠實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騙不欺詐。子原則包括: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和誠實守信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必須權責一致、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子原則包括:職權法定原則和責任追究制度。
以上是行政法的六個基本原則及其子原則,這些原則是保障公民權利、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准則,也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基礎。
『貳』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應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
【法律分析】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合理行政追求公正、權利、平等、正義,屬於實質行政范疇,合理行政原則有三個子原則,分別是公平公正對待原則、考慮相關因素原則和比例原則。程序正當原則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含了三個原則,分別是行政公開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和迴避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另一個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也包含兩個原則,即誠實公開原則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包含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不完全作為;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行政機關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的程序性負擔的是行政侵權行為。權責統一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效能原則,另一個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要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執行手段,用國家強制力作保障,行使行政優益權,保證政令有效。行政責任是指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叄』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敬缺櫻則具體解釋如下: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亮叢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扮磨;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
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行政強製法》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書面委託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的具體事項、許可權、期限等內容。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組織應當將委託書向社會公布。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肆』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為國家行政機關在執行職能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以下是行政法的六個核心原則及其子原則的概述:
1. 合法行政原則
- 子原則:法律優先原則要求法律成為行政活動的最高准則;法律保留原則規定只有法律才能設定義務。
2. 合理行政原則
- 子原則:比例原則要求行政行為與目標之間必須存在合理的比例關系;權責統一原則強調行政權力的行使必須與相應的責任相對應。
3. 程序正當原則
- 子原則:公眾參與原則確保公民能夠參與行政決策過程;公開原則要求行政過程的透明度;迴避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在利益沖突時必須迴避。
4. 高效便民原則
- 子原則:時效原則規定行政行為必須高效完成;便利公民原則要求行政機關提供便利的服務。
5. 誠實信用原則
- 子原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要求保護公民對行政行為的信任;誠實守信原則強調行政主體必須保持誠信。
6. 權責統一原則
- 子原則:職權法定原則要求行政權力的來源和范圍必須有法律依據;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行政主體在違法時受到責任追究。
這些原則構成了保護公民權利、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構建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的關鍵。
『伍』 六大行政法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應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陸』 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有六大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法無授權即禁止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依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行政行為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的約束,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2、合理行政原則:公平、正義(行政主體應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國家應平等對待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考慮應當考慮的因素(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適當性(行政機關採取的手段必須能夠達到行政目的或者至少有助於目的的達成,並且是正確的手段)、必要性(最小損害原則,行政機關應當選擇侵害相對人權益最小的手段)、狹義的比例(衡量性原則,要求行政機關所採取的手段,不能給相對人權益帶來超過行政目的之價值的侵害)
4、程序正當原則(行政公開、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聽取厲害相關人的意見、說明理由當作出對當事人不利的決定時,負有說明理由的義務、不得單方接觸)高效便民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相對人基於對行政機關的決定或意思表示的信賴而對自己將來的行為進行籌劃和安排,由此產生的信賴利益應受法律保護,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
6、權責統一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