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230條釋義
⑴ 民事訴訟法230條第二款
在民事訴訟執行過程中,如果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執行員需將協議內容記錄於筆錄中,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確認。這一步驟旨在確保雙方同意的條款得到法律認可。
然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二款規定,若申請執行人因受到欺詐或脅迫而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雙方未能履行和解協議,法院有權根據申請人的請求,重新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此條款旨在保護申請執行人的權益,確保其不受不公正和解協議的影響。
在實際操作中,如果發現和解協議存在欺詐或脅迫行為,申請人應及時向法院提出異議。法院將依法審查相關證據,以判斷和解協議的有效性。若證實存在欺詐或脅迫,法院將依法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以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和解協議已經達成並得到雙方確認,只要發現有欺詐或脅迫行為,法院仍有權撤銷該和解協議,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這體現了法律對公平正義的維護,確保所有民事訴訟參與者都能在公正的環境中進行訴訟。
為了保障申請執行人的權益,法院會嚴格審查和解協議的合法性。如果發現和解協議存在欺詐或脅迫行為,法院將依法撤銷該協議,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這不僅保護了申請執行人的權益,也維護了法律的公正性。
⑵ 恢復執行的法律依據
恢復執行的相關法律有:
1、《民事訴訟法》第230條第2款: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2、《民訴法解釋》第467條: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
第520條:因撤銷申請而終結執行後,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239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3、《委託執行規定》第9條第2款:委託執行案件退回後,受託法院已立案的,應當作銷案處理。委託法院在案件退回原因消除之後可以再行委託。確因委託不當被退回的,委託法院應當決定撤銷委託並恢復案件執行,報所在的高級人民法院備案。
4、《終本規定》第9條: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恢復執行。申請恢復執行不受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的限制。執行法院核查屬實的,應當恢復執行。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後的五年內,執行法院應當每六個月通過網路執行查控系統查詢一次被執行人的財產,並將查詢結果告知申請執行人。符合恢復執行條件的,執行法院應當及時恢復執行。
5、《執行和解規定》第9條:被執行人一方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申請執行人可以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也可以就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
第16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和解協議無效或者應予撤銷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起訴訟。執行和解協議被確認無效或者撤銷後,申請執行人可以據此申請恢復執行。被執行人以執行和解協議無效或者應予撤銷為由提起訴訟的,不影響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
6、《執行立案結案意見》第6條: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一十七條 經過財產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的清型財產,在申請執行人簽字確認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並經院長批准後,可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依照前款規定終結執行後,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申請執行。再次申請不受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的限制。
第五百一十八條 因撤銷申請而終結執行後,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六條 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答州猜、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跡余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
⑶ 民事訴訟法230條第二款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第一款: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款: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煩請採納,歡迎追問!
⑷ 恢復執行的法律依據
恢復執行的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30條第2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訴法解釋》第467條、第520條,《委託執行規定》第9條第2款,《終本規定》第9條,《執行和解規定》第9條、第16條,《執行立案結案意見》第6條。
恢復執行,是指符合法定條件而中止執行、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或達成和解協議等的執行案件,因中止情形消除、發現有可供執行財產或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等而由法院依職權或當事人申請繼續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行為。
依據法律規定,執行被終結後,如果發生以下情況,申請執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
1、申請人撤銷申請,申請人撤銷執行申請後在法定期限內再次申請執行的。
2、依據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後,又有第三人依據《民訴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申請撤銷判決、裁定、調解書,生效判決予以支持,法院裁定撤銷對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但之後經過再審,撤銷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判決被改判,這樣就需要恢復原執行。
3、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又發現了已死亡的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遺產或義務承擔人。
4、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又發現了被執行人有了可供執行的財產。
5、其他可以恢復執行的情形。
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一十七條 經過財產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在申請執行人簽字確認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並經院長批准後,可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依照前款規定終結執行後,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申請執行。再次申請不受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的限制。
第五百一十八條 因撤銷申請而終結執行後,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時效期間內再次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六條 下列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恢復執行案件予以立案:
(一)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執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
(三)執行實施案件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方式報結後,如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恢復執行的;
(四)執行實施案件因委託執行結案後,確因委託不當被已立案的受託法院退回委託的;
(五)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而終結執行的案件,申請執行的條件具備時,申請執行人申請恢復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