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追溯既往
① 法律追溯力如何規定
法律分析:一般性的規定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即法律只對施行日期後的法律關系有調整效力。同時也存在一些保護權益的特殊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② 法律制定之後會追究之前的違法行為嗎
法律制定後原則上不會追究之前的違法犯罪行為,這就是不溯及既往原則,但是,有時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可以溯及既往。
法律分析
法律制定並生效後,原則上不會追究之前的違法行為,這是國際通行慣例,我國的立法法也明確規定,法律不溯及既往。但是,有原則必有例外,有時為了更好的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法律會作出特別規定,在滿足特定條件下,法律會溯及既往,追溯法律生效前的違法行為。
以我國的刑法為例,刑法規定本法生效之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即便現在的法律認為是法律,也不能適用現在的法律追究行為的刑事責任,也即是說適用當時的法律,而不適用現在的法律。另一種情況是,一種行為,行為當時的法律也認為是犯罪行為,那就需要比較一下行為當時的法律和現在的法律規定,如果現在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或者現在的法律處罰較輕,那就適用現在的法律,即認定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應當適用較輕的刑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③ 不溯及既往原則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首先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即國家不能用當前制定的法律去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由於人們過去從事了某種當時是合法但是現在看來是違法的行為而依照當前的法律處罰他們。 不少學者認為,「法律不溯及既往」應該是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 其次,作為「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補充,許多國家同時還認為法律規范的效力可以有條件的適用於既往行為,即所謂的「有利追溯」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④ 民事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問題
民事法復律法規的溯及力問題制:
1、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確立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有利。
2、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第5條 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3、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3條:「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適用擔保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後尚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擔保法和本解釋。」
⑤ 行政許可法可以朔及既往嗎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內不溯及既往,容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