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集體勞動法含義

集體勞動法含義

發布時間: 2025-04-15 05:47:50

㈠ 在勞動法上什麼是集體合同

在勞動法上集體合同的含義可見於第33條: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也就是說,集體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就勞動報酬、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事項,通過集體協商簽訂的書面協議。
另外,專項集體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就集體協商的某項內容簽訂的專項書面協議。
【風險提示】集體合同更多地反映了企業內部職工的群體利益,集體合同里約定的內容,主要是職工權益,而不是職工義務,更多的是企業的義務,而不是企業的權利。所以說,集體合同更有利於保護企業職工的整體利益。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三十三條

㈡ 集體勞動關系比較

烽.火獵頭專家指出,勞動關系的普遍定義指的是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為了生產活動而建立的社會經濟聯系。勞動法主要調整的勞動關系,從宏觀角度看,可以劃分為個別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以及社會勞動關系或產業關系這三個層次。這些層次的關系相互關聯且有層次性,每個層面都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和法律特徵,呈現出相對獨立的狀態。


首先,讓我們來看它們的區別:



  • 主體差異:集體勞動關系是由勞動者團體代表整體勞動者與企業進行協商,而個別勞動關系則是單個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互動。

  • 內容差異:集體勞動關系反映了勞動者群體的共同意志,關注的是勞動關系的全面內容,包括整體利益;個別勞動關系則側重於個人在勞動過程中的具體事務和權利義務。


然而,集體勞動關系並非孤立存在,它與個別勞動關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集體勞動關系的存在有助於緩解個別勞動關系中可能出現的不平衡,通過團體的力量,可以更好地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同時也為個體權益提供了更廣泛的保障。




(2)集體勞動法含義擴展閱讀

集體勞動關系(Collective Labour Relations) 是在個別勞動關系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勞動者通過行使團結權,組成工會來實現自我保護,並進而平衡和協調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的一方是工會組織,另一方為僱主或僱主組織,是團體對團體的關系。雙方主要通過集體談判和集體協議的形式來體現其構成和運行,實現勞動者的自我保護,進而平衡和協調勞動關系。

㈢ 集體勞動合同是必須簽訂的嗎

集體勞動合同並非強制性簽訂,但其在勞動關系中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和職工一方可在平等協商基礎上,針對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合同草案需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並達成一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集體合同需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若企業無工會,則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簽訂後的合同須在勞動行政部門備案,行政部門在收到文本後15日內無異議,合同即生效。

簽訂集體勞動合同不僅能夠規范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勞動關系,更能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提高勞動條件,增強企業與職工的互信。因此,盡管集體勞動合同並非強制性,但在實踐中,其簽訂具有重要價值。

集體勞動合同通過集體協商,確定了勞動關系中的各項基本權益,對職工權益的保護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它還為員工提供了穩定的勞動環境和公平的待遇,促進了企業與員工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集體勞動合同並非必須簽訂,但在勞動關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和職工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合同,不僅能夠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還能提升勞動條件,促進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因此,盡管集體勞動合同並非強制性要求,但其在實踐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熱點內容
婚姻法財產分割女方掙得多分的多嗎 發布:2025-04-28 10:41:07 瀏覽:846
著作權的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10:41:03 瀏覽:529
弘揚道德的意義 發布:2025-04-28 10:32:51 瀏覽:742
新婚姻法第三章第17條第18條 發布:2025-04-28 10:31:24 瀏覽:318
慢性病防控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8 10:28:23 瀏覽:628
監理的巡檢沒有發現問題要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10:11:46 瀏覽:837
電子簽名系統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8 10:11:43 瀏覽:782
刑法典78 發布:2025-04-28 10:09:26 瀏覽:903
醫生旅行途中救人相關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09:59:05 瀏覽:363
盱眙縣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4-28 09:56:32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