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解釋149條
① 民事訴訟法第149條規定
法律分析:
一審雙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提出上訴是向上級法院提起,而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二者的含義是不同的,應當予以區分。向原審法院提交上訴狀並不意味著向其提起上訴,原審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訴狀後應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辯狀後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原審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訴狀、答辯狀後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原審人民法院在進行完以上工作後,才由上級法院對案件進行二審。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即妨礙司法的各種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衍生問題:
民法典中不當得利從上庭判下來要多長時間?
3-6個月。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的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1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② 《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九條 特殊情況是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專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屬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這里的特殊情況指的就是案件比較復雜,因為客觀因素導致無法六個月內審結,實踐中很多這類情況,如被告人提出反訴的,原告變更訴訟請求的,雙方多次協商無法達成一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