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對等原則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原則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原則分類主要分為兩大類:共有原則和特有原則。
共有原則包括七個方面:民事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民事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訴訟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誠實信用原則;檢察監督原則。
特有原則則有八個方面:平等原則,即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同等、對等原則,即一國公民、企業和組織在他國進行民事訴訟,同他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等地享有該國法律所規定的訴訟權利,並同等地承擔該國法律所規定的訴訟義務;訴訟權利義務同等原則,即一國司法機關對他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司法機關可以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同樣加以限制;自願與合法原則,法院調解自願與合法,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辯論原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當事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和爭議的問題,各自陳述其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和答辯;處分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支持起訴原則,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調解原則,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人民調解委員會根據自願原則,採用說理疏導的方法,對民間糾紛進行調解。
法院獨立審判原則,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各級人民法院行使。
以上原則構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原則體系,旨在維護法律公正,保障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1)民事訴訟法對等原則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上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一部法律。廣義上指由國家或有關部門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和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民事訴訟法典在內的國家憲法和其他法律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有關民事訴訟的解答、批復、意見等司法解釋性的文件,對民事訴訟也具有規范作用,屬於廣義的民事訴訟法范圍。民事訴訟法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⑵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指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這一原則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民事訴訟當事人平等地享有訴訟權利;另一方面,人民法院應當為當事人平等地行使法律規定的訴訟權利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方便。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所謂同等原則,是指一國公民、企業和組織在他國進行民事訴訟,同他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等地享有該國法律所規定的訴訟權利,並同等地承擔該國法律所規定的訴訟義務。
所謂對等原則,是指一國司法機關如果對他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司法機關可以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同樣加以限制。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要多做說服教育和疏導工作,促使雙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四、辯論對抗性原則。
民事訴訟的辯論對抗性原則,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當事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和爭議的問題,各自陳述其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和答辯。
這一原則包括以下內容:
(一)辯論的主體只限於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
(二)辯論的形式包括書面和口頭兩種;
(三)辯論的內容,主要應當圍繞案件如何進行處理的實質性問題、雙方爭議的焦點進行展開,但也包括案件涉及的訴訟程序問題。
五、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的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即自由支配,對於權利可行使,也可以放棄。
六、支持起訴原則。
支持起訴原則是指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支持起訴應當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必須是發生了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侵權行為;
第二:有權支持起訴者,只限於機關、社會團體,不包括個人;
第三:受損害者尚未起訴。
七、檢察監督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括動實行法律監督。根據檢察監督原則的要求,人民檢察院實行監督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監督審判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違法行為。這方面的監督主要採取消極的方式,即它一般不主動調查和追究司法審判中的不法螞脊行為。民事經濟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或者其他人對審判中的不法行為,對審判人員進行控告、檢舉,人民檢察院應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
(2)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監督。根據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認為有錯誤,應當提出跡嫌抗訴,並派員出席再審法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悶州滲,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