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天津勞動法
①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約定不繳納社會保險費合法嗎
二、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72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2013年,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天津市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規定》(津人社局發[2013]24號)第15條進一步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不繳納或少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雙方約定無效,應視為因用人單位原因導致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由此可見,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法定義務。根據前述規定,王某與用人單位雙方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作出的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約定無效,單位應按照規定為王某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否則王某可以按照《關於印發社會保險繳費舉報投訴辦理工作規程的通知》(津人社局發[2014]50號)規定,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聯合執法辦公室舉報投訴。
② 天津市勞動法病假工資待遇
天津市勞動法病假工資待遇如下:
1、非全月病假:
(1)非定額人員:應扣病假工資等於(基本工資乘70%除21.75)乘應扣工資基數乘病假天數加(基本工資成30%除21.75)乘病假天數;
(2)當月所得工資等於基本工資減應扣病假工資;
(3)定額人員:應扣病假工資等於(1000乘70%除冊明扒21.75)乘應扣工資基數乘病假天數加(1000成30%除21.75)乘病假天數;
(4)當月所得工資等於當月工時工資加(1000除21.75乘病假天數)-應扣病假工資;
2、全月病假:
(1)非定額人員:應扣病假工資等於(基本工資乘70%)乘應扣工資基數加基本工資成30%;
(2)當月所得工資等於基本工資減應扣病假工資;
(3)定額人員:應扣病假工資等於(1000乘70%)乘應扣工資基數加1000乘30%;
(4)當月所得工資等於1000乘應扣病假工資。
法律州昌依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第三條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槐沖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③ 天津市勞動保護條例(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用人單位義務
第三章勞動場所
第四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
第五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六章勞動防護用品
第七章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第八章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和新產品
第九章機械、電氣設備
第十章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作業
第十一章金屬冶煉和軋制
第十二章建築工程
第十三章車輛和船舶運輸
第十四章地質勘探和石油開發
第十五章港口碼頭
第十六章潛水作業
第十七章事故調查和處理
第十八章管理和監督
第十九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章附則
註:根據2004年3月25日天津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安全生產管理規定》,本條例第三章,第六章至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一百一十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項至第(五)項、第(十一)項、第(十二)項,第一百一十二條至第一百一十五條,廢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加強勞動保護管理,改善勞動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勞動法 》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以及勞動者。
第三條勞動保護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實行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的管理體制。
第四條市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市勞動保護工作。
市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人民檢察院以及工會,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本條例的貫徹實施。
第五條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應當遵守有關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程和標准。
第二章用人單位義務
第六條用人單位必須執行國家和本市勞動保護規定和標准,勞動保護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應當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和評比。
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改善勞動條件,提供確保勞動者安全和健康的作業環境。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對確診患有職業病或者從事國家和本市規定的禁忌勞動范圍的勞動者,應當及時調離崗位。
第八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勞動保護管理制度和各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勞動保護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
第九條用人單位在實行承包、租賃等方式經營時,應當把勞動保護作為承包、承租的重要內容,嚴格考核。
第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動保護教育制度,教育勞動者遵守勞動保護規章制度。
用人單位對新招用的勞動者,在上崗前應當進行廠、車間和崗位的安全衛生教育;對調換新工種、操作新設備的勞動者,應當重新進行崗位安全衛生教育。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動安全檢查制度,開展普遍檢查和專業檢查,對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和部位應當設有專人檢查和監控。
用人單位進行勞動安全檢查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製作勞動安全檢查表,按表逐項檢查。對查出的隱患,應當逐項登記,制定改進措施,及時整改;對暫時不能消除的,應當採取可靠的臨時性安全措施。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工作全面負責。
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勞動保護機構或者指定相應部門配備勞動保護技術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檢查、實施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工作。
第三章勞動場所
(本章已被天津市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廢止20040501)
第十三條勞動場所應當保持整潔,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須碼放穩固,廢料、廢物應當及時清除,工具應當在固定位置存放。
第十四條廠(場)區道路應當平坦、暢通;拐彎、交叉口和險要作業地段必須設置明顯的交通標志和警告牌示。
在通道上空架設管、線、棧橋,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搭設的便橋應當牢固,並設有扶手和防滑設施。
固定式的鋼直梯、斜梯和固定式工業平台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廠(場)區內綠化應當符合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生產需要的坑、口、壕、池必須加蓋或者設置圍欄。施工挖掘的坑、溝應當設置護欄,在夜間和能見度差的天氣應當設置警示燈。
第十六條建築物必須堅固,結構應當符合安全規定。堆放物品的荷重不得超過建築物設計負荷。
禁止利用設計上不允許的屋架或者屋面梁作為起重梁架。
生產用房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設計規范,禁止生產、倉儲用房與居住用房合用或者連接。
第十七條經常有水、油脂或者其他液體的勞動場所,應當設有排水、防滑、防腐蝕、防滲透的設施。
第十八條機器和工作台等設備、設施的布置,應當便於勞動者操作。通道寬度不得小於1米。走台應當設置圍欄,圍欄高度不得低於1.05米。機械設備或者流水作業線的危險空檔,應當用柵欄封閉;因工作需要穿越時,應當搭設安全過橋。
第十九條勞動場所的光線和工作地點局部照明,應當符合採光、照明的設計標准。
第二十條室內勞動場所通風換氣條件必須良好。室內工作溫度達到國家規定的高溫或者低溫作業標准時,應當採取降溫或者取暖措施。
第二十一條露天作業場所應當採取防曬、防寒、防雨、防風、防雷擊等防護措施,並為長期從事露天作業的勞動者提供休息場所。
第二十二條在架空輸電線路下,禁止起重機械作業;在一側起重吊裝,必須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從事其他作業,應當採取預防觸電的措施。
第二十三條陣風風力6級以上,不得在露天高處作業或者起重作業。因故障、災害急需搶修或者有特殊生產作業需要的,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四條爆破作業場所必須劃定安全距離,設置警戒標志,並指定專人警戒。
第二十五條進入洞室、井坑、管道、容器和船艙等空氣不暢通的場所作業,應當採取通風、排氣、檢測、專人監護等防護措施。
第四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
第二十六條用人單位應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第二十七條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二十八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一高處、低溫、冷水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二十九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和哺乳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
不得安排懷孕七個月以上和哺乳期的女職工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懷孕的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按照規定進行產前檢查應當計為勞動時間。 ;
④ 天津市加班小時標准
法律分析:每天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休息日加班應當補休。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一條和第四十二條規定,按《勞動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安排加班的情形除外,其他情形用人單位因為生產經營工作需要,安排勞動者加班,應當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徵得工會和勞動者同意。且每天安排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用人單唯羨嘩位安排勞動者休息日加班的,應當按同等時間安排補休,不能補休的按不低於工資的200%支付工資報酬;工作日和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不應安排補休,應派遲當支付加班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指行,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