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里企業的責任
⑴ 企業對員工出現質量責任事故的處罰勞動法有無規定
員工在作業中,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勞動法律法規沒有特別規定,而是將管內理許可權給了容企業,企業可以給於一定的經濟處罰,但是在沒有特別協議的前提下,最都可以依據內部規章制度給於員工不超過20%收入的經濟處罰,並且處罰後的世紀所得要高於當地的最低工資(見《工資支付條例》)。事先簽署相關協議的按協議辦理。
⑵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用人單位 拖欠工資 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1、用人單位依法要承擔 民事責任 :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 工資 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 解除勞動合同 並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用人單位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 經濟補償金 。 2、用人的單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勞動者可以舉報到勞動行政部門,將要承擔行政責任:勞動行政部門應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責令按相當於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勞動者 賠償金 。 二、企業拖欠工資如何處罰 至於對拖欠工資如何處罰,《 勞動法 》第一百零五條規定:「違反本 法規 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勞動法》 行政處罰 辦法第六條還規定,對用人單位有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等問題的,勞動行政部門要責令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責令按相當於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勞動者賠償金。你們可以找公司負責人再協商一下,如果還不行的話,可以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舉報。 三、哪些不是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工資 以下情況不屬於無故拖欠工資: 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 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的最長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根據各地情況確定。其他情況下拖欠工資均屬無故拖欠工。 不管是拖欠工資還是 剋扣工資 ,其實這都會對員工的利益造成損害,另一方這也屬於企業的一種違法的行為。另外,有些時候企業支付員工工資可能會以實物代替,但按照法律中的要其,工資報酬的支付只能以貨幣的形式進行,因而這樣的情況下其實企業的行為也是違反了法律規定的,所以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⑶ 企業對員工的六大責任
法律分析:一是,切實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這是企業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首要責任,是天大的事情。如果一個企業三天兩頭出安全事故,就會侵犯員工的人權,給員工及其家庭親屬造成巨大傷害,也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最終會危及企業的穩定與發展。因此,企業一定要強化安全生產、安全發展意識,把員工的生命健康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嚴格責任,狠抓落實,確保不出或少出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問題,不出帶血的產品。
二是,依法保障員工的薪酬福利等權益。勞動是財富之父,只有尊重勞動及勞動創造的價值,經濟社會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企業要認真貫徹國家和政府的要求,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執行最低工資標准,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和繳納政府規定的社會保險金,保障員工休息和休假的權利。目前,我國企業領域普遍存在著「資本所得太多、勞動所得太少」,職工工資增長趕不上企業利潤增長和中央企業高管層薪酬過高的狀況,是社會分配不公的一個重要表現。為此,要完善企業的分配製度與產權制度,建立合理的員工薪酬決定機制和員工薪酬隨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並積極探索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讓廣大員工共享發展成果。要合理確定、嚴格規范國有企業管理層薪酬水平、職務待遇、職務消費和業務消費。建立健全企業年金制度。
三是,積極滿足員工的發展需求。員工既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生產力要素,也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之一。企業不僅要生產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應當培養優秀的公民和人才。企業員工特別是年輕員工,也對自身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有著強烈的願望和追求。眾多的年輕一代農民工,也與父輩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想回到農村,而希望融入城鎮、成為市民,因而在社保、醫療、住房、婚姻、教育等方面有著許多的夢想和困繞,這既需要政府通過改革逐步解決,也需要企業給與關心和幫助。因此,現代企業管理的重大責任,就在於謀求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兩者的一致。企業在管理中,既要汲取「經濟人假設」、「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學習型組織理論」等西方管理學中的科學成分,又要重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家文化」,堅持以人為本,以「成就員工」為己任,努力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為此,要認真落實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機制和晉升通道,搞好員工的職業教育培訓,豐富員工的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和回應他們的企盼和關切,適時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和發展需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⑷ 女職工產假沒有休滿,企業就安排工作,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企業承擔的責任如下: 行政責任:根據勞動行政部門的責令改正,並被處以罰款。 民事責任:對女職工沒有造成損害的,未休滿之產假期間應該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支付工資;給女職工造成了損害的,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