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全集微信號
『壹』 通過微信發工資合法嗎
法律分析:
企業通過微信發工資是不合法的,當企業與員工兩方發生勞動仲裁爭議的時候,通過微信形式發放工資的形式很難取證,也無法得到法律仲裁的承認,況且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微信發工資一般都是由企業老闆或財務的私人微信賬號直接轉賬至員工微信賬號,這些轉賬的錢沒用通過公司的對公銀行賬號轉賬,所以就企業來說存在較高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貳』 公司要求員工更改微信名稱,使用真名,否則就罰款,這樣合理嗎
對企業是否能夠對雇員處以罰款或經濟處罰,各國的法律規定是不同的。法國明確規定禁止企業罰款權,瑞士、日本和香港則肯定企業罰款權。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在禁止企業罰款權的同時,僱主有權要求雇員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以保證其忠實地履行職務,在某種程度上使僱主的利益得到照顧。而瑞士不但允許企業罰款,也同樣存在保證金制度。此外,日本、瑞士還確定了職務保證制度,以保證僱主的利益。所謂職務保證,即保證人對於債權人,就債務人之身體、行為及技能,保證勝任其職務,並就其因執行職務所生損害負擔保責任;保證的范圍,包括因受僱人不履行契約致使債權人所受之損害,以及受僱人執行職務時因故意或過失加於債權人之損害,還包括受僱人侵佔債權人財產或過失損害他人的,保證人均應負賠償責任。 相比之下,我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也沒有設置職務保證(勞動合同擔保)制度。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0-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叄』 勞動局有微信公眾號嗎
方法一:通過PC端卸載
1將自己的Android智能手機連接電腦,打開91手機助手,帶手機助手檢測好設備並且連接上之後(出現自己手機的圖片),點擊界面上方的「游戲-軟體」這一項
2然後看到新窗口中的左側,將軟體分為了兩類,一類是用戶軟體,一類則是系統軟體。手機自帶的軟體屬於系統軟甲,於是我們就點擊這一項
3這時就會列出手機上的系統軟體,其中很多是實現手機基本功能所必須的軟體,比如撥號,通訊錄,信息等,這些自帶軟體是不能刪除的。找到自己想要刪除的系統自帶軟體,前面的勾上選中它,然後點擊右側的「卸載」
4出現警告提示,屬於正常現象,確認無誤之後就可以點擊「卸載」。很快手機助手就把選中的自帶軟體從手機中卸載掉了
方法二:手機端卸載
首先要為手機安裝SystemApp Remover這個軟體,中文名叫「系統軟體卸載」。可以通過手機助手搜索然後安裝,也可以用手機上網把軟體下載到SD卡或者手機內存安裝
點擊打開手機的程序菜單,找到該程序的圖標,點擊運行程序
第一次運行會出現如下授權請求的提示,SystemApp Remover提示需要取得手機的最高許可權才能繼續,這也是卸載系統自帶軟體的前提,所以必須點擊"允許"才行
然後就看到很簡單的一個程序界面。軟體同樣把手機上安裝的所有程序分為Regular Apps(普通軟體)和System Apps(系統軟體)兩類。要卸載的是手機自帶的軟體,所以就點擊System Apps這一項
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列出的手機自帶軟體了。點擊選中自己要刪除的一個,之後便會彈出如下操作菜單選項,點擊「Uninstall」即為刪除該軟體(如果確定該軟體是否可安全刪除那麼先點擊「Backup進行備份」)
同樣,類似於方法一的情況,之後會出現一個確認提示,點擊「確定」最後完成該手機自帶軟體的卸載
『肆』 有哪些有關「法律實務」的微信訂閱號值得推薦
1.《高杉LEGAL》( @高杉峻 出品)專注於「中國民商法實務干貨」的分享,實乃訴訟非訴民事商事法官法務律師執業之必備神器。微信通訊錄下添加「gaoshanlegal」,即可關注。
2.ChinaLegalCareer (名字即ID)@
3.騰訊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cyberlawrc) 互聯網產業法律問題
4.海壇特哥 (haitanlegal) 醫事法研究.
5 傳媒法治(未發現ID ,大家用名字搜一下,頭像是傳媒法三個字)
6.國經法圈兒(Guojingfaquan)
7.法律博客(falvboke) 法律博文分享
8.李迎春律師(szlawyerli)勞動法案例分享
9.智合東方知識產權(hedongfang)
10.中倫律師事務所(zhonglunlawfirm)
11.天同訴訟圈(tiantongsusong)
12.最高人民檢察院(zgrmjcy01)
12.金杜說法(KWM_China)
14.法秀(fsoo -com)
15.數說司法(justice_data) 大數據與法律的結合
16.法影斑斕(funnylaw1978)何帆法官的微信公號
17. 清法lawyers(THUSLER)初入職場的法律人可以看看
『伍』 員工下班後回復微信違反勞動法嗎
從法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按照國家規定的法定工作時間,或員工和用人單位約定好了工作時間,一般情況下,下班後員工是沒有義務對工作微信非回不可的。
事實上,如果公司要求員工下班後必須回復微信或者安排任務,本質上來說就是變相增加了員工的工作時間和負擔,是要向員工支付加班費用的。現在很多單位實行加班審批制,只有經過公司審批的延時工作才屬於加班。比方說,晚上加班到10點,才能審禪檔塌批通過為「加班」。但如果公司在職工下班後布置工作,且明確要求職工在明天上班之前完成,這種要求,顯然需要職工利用下班時間完成,應屬於加班。
若員工因在下班時間未及時回復信息因此被辭退,是違法解除勞動關系,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去投訴,也可以依法申請勞動仲裁。
馬律師認為,業余時賀圓間的工作微信應當視情況而定。
特別緊急重要的工作,不立刻處理可能會給單位造成重大損失的,這類工作微信(這種情況可能會電話通知),不管從職業道德還是個人發展,都應當處理,工作完成後可以由單位發放加班補貼或蠢鉛者調休。
一般性事務通知或者不緊急的工作,職工可以不回復或者拒絕加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