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地域管轄
Ⅰ 行政訴訟地域管轄的特殊性
行政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含有兩大類別:
1. 對於限制人身自由之行政強制措施提起的訴訟,自被告或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其中涵蓋了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及受限制區域。
實質上,所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案,不論其形式、執行方式、程序以及實施狀況如何,均應遵循此特殊管轄原則。
又若行政機關針對同一事實,既採用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同時也採取其他行政強制措施或行政處罰,則由被告或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負責審理。
2. 關於不動產引發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區的人民法院管轄。
在行政訴訟法中,「不動產」指無法移動且移動將導致其價值受損的財產。
動產需為案件的客體或當事人爭議的標的,或者不動產是引發行政訴訟的源頭,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目的在於解決不動產權屬問題。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Ⅱ 行政訴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法規定了特殊地域管轄的兩個特定情況:當公民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滿時,可以向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9條第1款,"原告所在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常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連續居住滿一年以上的地方,而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則是指公民被羈押或限制自由場所的所在地,旨在便利公民訴訟,防止行政機關規避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無論其名稱、程序或狀態,都適用這種特殊管轄。關於行政拘留是否屬於此類強制措施,學術界存在爭議,但從保護公民訴權的角度考慮,對行政拘留應適用特殊管轄。
在同一個案件中,如果不同行政機關實施了限制人身自由、財產限制或行政處罰,原告有權選擇管轄法院,受訴法院可以一並處理。如《行訴法解釋》第9條第2款所述,公民可以向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受訴法院可以一並管轄。不動產相關的訴訟則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例如土地、建築等。這是訴訟管轄的一般規則,便於調查和執行。
「不動產」在法律上指的是不可移動且價值會因移動而受損的財產,如產權、使用權案件等。只有當「不動產」是案件主體、爭議標的或行政訴訟原因時,才屬於不動產案件。針對國有資產產權界定行為的行政訴訟,管轄法院根據產權界定行為針對的不動產或整體產權確定,復議案件的管轄也可能根據復議機關的變動而變化。
(2)行政訴訟法地域管轄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管轄,是確定各級人民法院之間以及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的許可權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