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與非訴訟程序法和經濟法的關系
『壹』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包括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則。
行政法:行政法主要規范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和行政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經濟法:經濟法主要調整國家在經濟管理和市場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包括稅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社會法:社會法主要調整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法律關系,旨在保護勞動者和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刑法: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旨在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這部分法律主要規范訴訟和非訴訟程序的進行,保障公民的訴訟權利,包括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
綜上所述,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是一個由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整體,共同維護著國家的法制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貳』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法律體系的框架是如何構成的
中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門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是中國法律體系的主導法律部門,它是中國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的原則等方面法律規范的總和。它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根本問題,不僅反映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基本原則,而且確立各項法律的基本原則。最基本的規范體現在憲法中。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國家機構的組織和行為方面的法律,民族區域自治方面的法律,特別行政區方面的基本法律,保障和規范公民政治權利方面的法律,以及有關國家領域、國家主權、國家象徵、國籍等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民法商法是規范社會民事和商事活動的基礎性法律。中國採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之間、法人之間、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它包括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代理制度、時效制度、物權制度、債權制度、知識產權制度、人身權制度、親屬和繼承製度等,如民法通則、婚姻法、合同法等。商法調整的是自然人、法人之間的商事關系,主要包括公司、破產、證券、期貨、保險、票據、海商等方面的法律。
3、行政法。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有關行政管理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監察與監督以及國家公務員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規范。行政法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國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僑務、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衛生、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等。
4、經濟法。經濟法是調整因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對經濟活動實行管理或調控所產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大體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關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反傾銷和反補貼等方面的法律;二是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關財政、稅務、金融、審計、統計、物價、技術監督、工商管理、對外貿易等方面的法律。
5、社會法。社會法是調整有關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主要是保障勞動者、失業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權益的法律。社會法的目的在於,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對上述各種人的權益實行必需的、切實的保障。它包括勞動用工、工資福利、職業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特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如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殘疾人保障法等。
6、刑法。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刑法所調整的是因犯罪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它是在個人或單位的行為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事法律的情況下,給予刑事處罰。刑法執行著保護社會和保護人民的功能,承擔懲治各種刑事犯罪,維護社會正常秩序,保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以及公民各項合法權利的重要任務。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調整因訴訟活動和非訴訟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仲裁等方面的法律。這方面的法律不僅是實體法的實現形式,而且也是人民權利實現的最重要保障,其目的在於通過程序公正保證實體法的公正實施。
『叄』 我國的實體法律部門和程序部門分別包括哪些
我國的實體法律部門主要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經濟法、社會法。
我國的程序部門包括訴訟法與非訴訟程序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規范解決社會糾紛的訴訟活動與非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
訴訟法律制度是規范國家司法活動解決社會糾紛的法律規范,非訴訟程序法律制度是規范仲裁機構或者人民調解組織解決社會糾紛的法律規范。
(3)訴訟法與非訴訟程序法和經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我國制定了民事訴訟法,確立了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公開審判、兩審終審等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我國制定了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被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時,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肆』 簡述經濟法與訴訟法和非訴訟法的關系
訴訟法是主要針對是民意,而其它的兩種法,對於這種法是最不相同的可能,那其它的兩專種法屬也有不相同之處。
訴訟法是規定訴訟程序的法律的總稱。訴訟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國有三大訴訟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4)訴訟法與非訴訟程序法和經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非訴訟程序法是解決非訟案件的程序法。非訟案件也稱為民事非爭議案件,是指不具有民事權利義務之爭但有必要由人民法院依法處理的民事案件。
非訴訟程序的種類主要有選民資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具體地說非訴訟程序法主要有《人民調解法》、《仲裁法》、《公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