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Ⅰ 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中國行政訴訟法的主要特點是: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民事訴訟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公力性質。民事訴訟不同於其他解決糾紛方式,它是在國家審判權力介入之下,對民事糾紛通過國家的司法程序進行解決。
2.民事訴訟具有嚴格的規范性。民事訴訟活動必須依法進行。依法的含義一是依照民事實體法,二是依照程序法。
3.民事訴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民事訴訟活動是分階段向縱深推進的一種活動。民事訴訟活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活動分為一審階段、二審階段、執行階段和審判監督階段。在每一個審理階段里又細分為起訴階段、法庭准備階段、開庭審理階段、製作和宣告判決階段等。一般地說,前階段是後階段的基礎和前提,後階段是前階段的繼續和延伸。
Ⅱ 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1、 性質與任務不同;
2、 前置條件不同;
3 、主體、客體不同;
4、 訴訟權利不同;
5 、舉證責任不同。
Ⅲ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是什麼
1、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起訴和審理期限不同
《民法通則》規定 ;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或二十年。《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 , 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2、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權利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由於主體的可變動性雙方當事人都有起訴、反訴和撤訴的權利,在處分權上,民事訴訟的主體享有很強的自由性, 這體現在起訴的不同階段當事人都可以按照自由意願變更或者調解自己的訴訟請求,這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可調解也可體現。
在行政訴訟中由於主體的確定性,即只能是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因此起訴、撤訴的權利只存在與原告,同樣被告也無反訴權。在處分方面被告也無權任意變更其之前所作的行政行為,同樣,行政訴訟中不允許調解也是訴訟權利不同的體現。
3、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法中舉證責任歸屬於提出主張的當事人,即誰主張誰舉證。而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被告應付證明責任。
4、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性質與任務不同
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 , 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等的活動 , 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解決的是私權利之間的糾紛。
行政訴訟則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當事人的基本權益,依照訴訟法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法的任務也不是單純解決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糾紛,同時,通過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訴訟也可以起到監督與完善行政立法與執法的後果。
(3)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1、二者受理的機關不同。行政訴訟由法院受理;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受理,特殊情況下,由本級行政機關受理。
2、二者解決爭議的性質不同。人民法院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屬於司法行為,適用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屬於行政行為的范圍,應當適用行政復議法。
3、二者適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復議適用行政復議程序,而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簡便、迅速、廉價,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訴訟程序復雜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復議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而行政訴訟實行二審終審制度等。
4、二者的審查強度不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則上法院只能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
5、二者的受理和審查范圍不同。《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對於受理范圍均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從列舉事項來看,《行政復議法》的受案范圍要廣於《行政訴訟法》。
此外,《行政復議法》還規定對國務院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申請。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監督,且各有所長,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現代國家一般都同時創設這兩種制度。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或將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階段;或由當事人選擇救濟途徑,或在當事人選擇復議救濟途徑之後,仍允許其提起行政訴訟。
Ⅳ 行政訴訟法的起訴和受理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第五十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前款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含規章。
Ⅳ 請問哪位高手知道三大訴訟法,即形式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三 大 訴 訟 法 比 較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訴 訟 參 與 人
解釋第97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1. 檢察院
2. 參加人
① 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審申請人)
② 訴訟代理人(法定訴訟代理人、委託訴訟代理人)
3. 勘驗人、鑒定人、證人、翻譯人員(狹義訴訟參與人,又稱其他訴訟參與人)
1. 當事人
① 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被害人,無上訴權,所以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② 自訴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訴)
④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
2. 其他訴訟參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條)
② 訴訟代理人(原告)
③ 辯護人(被告)
④ 證人
⑤ 鑒定人
⑥ 翻譯人員
期間 年/月/日/時 月/日/時
上訴的 提起
當事人
當事人(應當提交上訴狀/第147條) 1.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辯護人和進親屬,經被告人同意(用書狀或者口頭/第180條)
3.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當事人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申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或檢察院提出申訴
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抗訴 1.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抗訴
2.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提請上級檢察院抗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向同級法院抗訴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決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簡易程序3日/解釋第118條
3. 收到自訴狀或者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內
提交答辯狀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辯狀,但被告及辯護人在開庭前5日提供有關材料
一審期限
3個月內/第57條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特別程序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1.6個月內
2.特殊情況,可以延長6個月
3.還需延長,報上級法院
3個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內
2.公告期滿後30日內 1.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超過1個半月
2.經省級高院批准或者決定,延長1個月
受理後20日內
上訴期間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當事人申請再審 2年內 2年內 無期限限制
提起再審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再審對原判決的態度 1.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解釋第77條)
2.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第62條) 1. 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民訴意見199、200)
2.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178條)
當事人的申訴是再審案件的來源,雖然不能直接引起審判監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203條)
二審的開庭和書面審理 1.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2.事實有爭議的、認為認定事實不清楚的,開庭審理。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3.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不公開審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其它法律特別規定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當事人申請:離婚和商業機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14-16歲
4.16-18歲,一般也不公開
5.商業秘密(申請、確實)
中級管轄 1.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對國務院各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提起訴訟的案件;
4.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指:被告為縣級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專利糾紛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轄
1.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釋第4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不予受理 第111條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意見144: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解釋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
(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七)經人民法院調解結案後,自訴人反悔,就同一事實再行告訴的。
按撤訴處理
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按申請撤訴處理
1.原告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應交而未交訴訟費的 1.自訴案件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2.自訴案件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4.公訴案件,檢察院在補充偵察期限內沒有提請恢復審理(解釋第157條)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證據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被害人陳述;
5.證人證言;
6.犯罪嫌疑認、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7.鑒定結論;
8.勘驗、檢查筆錄
中止訴訟 1.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6.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7.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解釋第51條
1.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6.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管轄
1.自訴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後被告人脫逃
3.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4.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中止審理。
解釋第181條、第204條
終結訴訟
1.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2.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後,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3.因中止訴訟1、2、3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解釋第52條
1.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2.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3.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迴避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檢察人員迴避,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
偵查人員迴避,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3.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4. 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同級人民檢察委員會決定。
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1.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材料;
3.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經過審理,分別判決 1.維持判決
2.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3.履行職責判決
4.變更判決
5.駁回訴訟請求判決
6.確認判決
審理上
訴,分別
處理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4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4.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1、2、3、4
1.維持原判;
2.應當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
1. 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
2. 適用法律錯誤
3. 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4. 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
三 大 訴 訟 法 比 較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訴 訟 參 與 人
解釋第97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1. 檢察院
2. 參加人
① 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審申請人)
② 訴訟代理人(法定訴訟代理人、委託訴訟代理人)
3. 勘驗人、鑒定人、證人、翻譯人員(狹義訴訟參與人,又稱其他訴訟參與人)
1. 當事人
① 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被害人,無上訴權,所以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② 自訴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訴)
④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
2. 其他訴訟參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條)
② 訴訟代理人(原告)
③ 辯護人(被告)
④ 證人
⑤ 鑒定人
⑥ 翻譯人員
期間 年/月/日/時 月/日/時
上訴的 提起
當事人
當事人(應當提交上訴狀/第147條) 1.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辯護人和進親屬,經被告人同意(用書狀或者口頭/第180條)
3.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
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當事人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 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申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或檢察院提出申訴
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1. 各級法院院長對本院,提交審判委員會
2.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
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抗訴 1.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格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抗訴
2.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提請上級檢察院抗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向同級法院抗訴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決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簡易程序3日/解釋第118條
3. 收到自訴狀或者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內
提交答辯狀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辯狀,但被告及辯護人在開庭前5日提供有關材料
一審期限
3個月內/第57條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特別程序 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
1.6個月內
2.特殊情況,可以延長6個月
3.還需延長,報上級法院
3個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內
2.公告期滿後30日內 1.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超過1個半月
2.經省級高院批准或者決定,延長1個月
受理後20日內
上訴期間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決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當事人申請再審 2年內 2年內 無期限限制
提起再審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無期限限制
再審對原判決的態度 1.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解釋第77條)
2.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第62條) 1. 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民訴意見199、200)
2.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178條)
當事人的申訴是再審案件的來源,雖然不能直接引起審判監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決的執行(第203條)
二審的開庭和書面審理 1.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2.事實有爭議的、認為認定事實不清楚的,開庭審理。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1.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2.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3.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不公開審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其它法律特別規定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當事人申請:離婚和商業機密 1.國家機密
2.個人隱私
3.14-16歲
4.16-18歲,一般也不公開
5.商業秘密(申請、確實)
中級管轄 1.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對國務院各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提起訴訟的案件;
4.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指:被告為縣級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專利糾紛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轄
1.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釋第44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不予受理 第111條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意見144: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解釋第188條 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起訴:
(六)除因證據不足而撤訴的以外,自訴人撤訴後,就同一事實又告訴的;
(七)經人民法院調解結案後,自訴人反悔,就同一事實再行告訴的。
按撤訴處理
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按申請撤訴處理
1.原告經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應交而未交訴訟費的 1.自訴案件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拒不到庭的
2.自訴案件原告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4.公訴案件,檢察院在補充偵察期限內沒有提請恢復審理(解釋第157條)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證據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
5.當事人的陳述;
6.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 1.書證;
2.物證;
3.視聽資料;
4被害人陳述;
5.證人證言;
6.犯罪嫌疑認、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7.鑒定結論;
8.勘驗、檢查筆錄
中止訴訟 1.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6.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7.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解釋第51條
1.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2.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4.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5.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6.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管轄
1.自訴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後被告人脫逃
3.由於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
4.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中止審理。
解釋第181條、第204條
終結訴訟
1.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2.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後,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3.因中止訴訟1、2、3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解釋第52條
1.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2.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3.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迴避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迴避,審判長決定 1.院長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檢察人員迴避,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
偵查人員迴避,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3.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迴避,院長決定
4. 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同級人民檢察委員會決定。
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1.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材料;
3.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材料。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經過審理,分別判決 1.維持判決
2.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3.履行職責判決
4.變更判決
5.駁回訴訟請求判決
6.確認判決
審理上
訴,分別
處理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4 1.維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4.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1、2、3、4
1.維持原判;
2.應當改判;
3.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
1、2、3
1. 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
2. 適用法律錯誤
3. 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4. 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
Ⅵ 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有什麼區別,區別在哪裡
二者都是復程序法,刑事訴訟法是規制定刑事訴訟程序的法律。我國刑事訴訟法內容包括任務、基本原則、管轄、迴避、辯護與代理、證據、強制措施、附帶民事訴訟、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行政訴訟法是規定行政訴訟程序的法律,即,辦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規定。
Ⅶ 行政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1.「三大訴訟法」的共同點
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同屬於程序
法,都是進行訴訟活動應當遵守的法律規范,都是為正
確實施實體法而制定的,有著很多共同適用的原則和制
度,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以事實為根據、以
法律為准繩,審判公開,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合
議制,在程序上實行二審終審制,有一審程序、二審程
序以及對已生效裁判的審判監督程序等。
2.「三大訴訟法」之間的整體比較
2.1.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2.1.1.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均屬於程序法的范
疇,都是為了保證實體法關系的實現而規定的訴訟程序
的法律。二者的共同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1.1. 部分基本原則相同。二者都有法院依法獨
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適用法律平等的原則、保障訴訟
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檢察監督的原則以及各民族有
權利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等。
2.1.1.2. 基本制度相同。二者都有審判公開制度、
迴避制度、合議制度、陪審制度以及兩審終審制度。
2.1.1.3. 管轄方面的分類相同。前者有級別管轄和
地域管轄,後者的審判管轄中也有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的分類(當然具體的管轄法院的規定不同),前者有關於
指定管轄和專門法院管轄的規定,後者也有關於指定管
轄和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法院管轄的規定。
2.1.1.4. 訴訟基本程序相同。二者均有一審、二審
以及審判監督程序這樣的基本程序。
2.1.1.5. 訴訟階段相同。二者在一審普通程序中都
有起訴(但刑事訴訟有公訴和自訴之分)、審理前准備、
開庭審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和宣判等階段;
也都有執行、上訴以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等階段。
2.1.2. 由於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不
同,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2.1. 具體的目的和任務不同。民事訴訟法的目
的是解決民事糾紛,保護民事合法權益,維護民事實體
法律秩序;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則是查明犯罪事實,懲罰
犯罪,維護刑事實體法律秩序。
2.1.2.2. 起訴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的起訴主體
是與本案有直接關系的當事人、組織或特定的負有其他
義務的人或組織;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外,由檢察院代
表國家提起公訴,被害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
訴訟。
2.1.2.3. 某些基本原則不同。處分原則、支持起訴
原則、辯論原則和法院調解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特有的基
本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原則以及未經人民法院
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原則都是刑事訴訟
法特有的原則。
2.1.2.4. 某些審判程序的設置不同。民事訴訟法的
第~審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刑事訴訟法的第
一審程序則分為公訴程序和自訴程序。民事訴訟法有特
殊程序,例如: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
產還債程序;民事訴訟法還有特別程序,例如認定財產
無主案件、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等。
刑事訴訟法沒有這樣的程序,但是刑事訴訟法有死刑復
核程序。
2.1.2.5. 強制措施不同。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
指在民事訴訟中對有妨害民事訴訟秩序行為的行為人采
取的排除其妨害行為的一種強制措施。其目的是為了保
障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從性質上說,它是一種排
除妨害的強制性手段,既有教育性,又有懲罰性。刑事
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
院為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或者現行犯、重大嫌疑分子採取的限制其人身自
由或者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各種法定強制方法。其目
的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只有訴訟性,沒有
懲罰性。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適用范圍比民事訴訟強制
措施的適用范圍要小得多,只適用於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現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而民事訴訟強制措施適用
於所有的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包括當事人、其他
訴訟參與人,甚至案外人。
2.1.2.6. 執行程序不同。民事裁定、判決由當事人
自覺履行,如果當事人不自覺履行判決、裁定,經另一
方申請,法院才強制執行。民事執行的目的是實現權利
人的民事權利,而不能限制義務人的人身自由。刑事判
決、裁定除由法院執行外還得由有關機關執行。刑事執
行的目的,一般是限制或剝奪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及剝奪
被告人的生命權。
2.2. 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關系
2.2.1.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一樣,也是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從民事訴訟法中脫胎而來,人民法院審理行
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外,對於行政訴訟法及其司
法解釋沒有規定的,還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例如:民事訴訟中有關迴避、證據、期間、送達、
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以及執行程序中的有關規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行政案件時可以適用。
2.2.2. 由於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不
同,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2.1. 訴訟的當事人不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
機關或履行公務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他組織、法人
和公民之間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糾紛。行政訴訟的當事
人是恆定的,當事人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原告是認
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政相對人(包括公
民、法人、其他組織等),被告是實施該具體行政行為的
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權的組織。民事訴
訟是解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的財產
關系和人身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民事訴訟主體之間地位
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因案件
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2.2.2.2. 訴訟的性質不同。行政訴訟中爭執的是關
於行政權利義務問題,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從
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依法提起的訴訟。民事
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公民之間、
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提起的訴訟。
2.2.2.3. 目的和任務不同。行政訴訟法除了保護行
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外,還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
使行政權。
2.2.2.4. 某些基本原則不同。民事訴訟法中的處分
原則和調解原則不適用於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基於其
特殊性質有其特殊的原則,例如: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
性審查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平衡原則,被告不得處分
法定職權原則等。
2.2.2.5. 訴訟發生的條件不同。行政糾紛發生後,
有的爭議須經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在當事人對處理不
服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民事糾紛發生後,
糾紛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
訟程序因此而發生。
2.2.2.6. 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中,由被告負舉
證責任,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作出該
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民事訴訟
中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不論是原告
還是被告都要對自己主張的事實和請求負舉證責任。
2.2.2.7. 適用調解的范圍不同。行政訴訟中,除行
政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方式處理
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爭議。這是因為被告是行使國家行政
管理職權的主管機關,它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
保障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權益,它不能
對依據國家法規所作出的決定加以更改或更改具體行政
行為的法律依據。民事訴訟中,自願、合法調解原則是
一項重要原則,貫穿於整個審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
用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2.2.2.8. 強制執行方面不同。行政訴訟中,除人民
法院外,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也可以成為執行機構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范圍只限於本機關作出的具體行
政行為),而民事訴訟中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行
政訴訟的強制執行,除對財產權進行外,還可以對人身
自由進行強制執行,例如強制拘留、強制服兵役等;而
民事訴訟的強制執行只能針對財產和行為,不能執行人
身。在行政訴訟的強制執行過程中,禁止當事人自行和
解,而民事訴訟執行過程中允許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
化,不過是到這里來「賞玩」中國的落後,「欣賞」中國
的野蠻,「那裡是真在尊重呢,不過是利用!⋯『無論是中
國人還是外國人,凡是稱贊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
自居的一部分。」(《老調子已經唱完》)
總之,魯迅的中西文化觀前後經歷了一些變遷,但
是,這些都是在尋找改變「無聲的中國」的情況下變化
的。而且有很多觀點也是他一生都堅持並為之實踐的。
魯迅在這個過程中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也是不斷地在
懷疑的。他雖然~生都在不停地為文化事業戰斗,他的
內心裡卻常常充滿了蒼涼,時光的幕簾張開又合上,一
代代人從出生到墓穴,把一個個生命甩在了光陰的背後,
帶走的是生命,不變的是現實。「從來如此,便對么?」
一句魯迅的名言不但表明了他的懷疑精神,也表明了他
的不自信,他努力地抗拒著歷史,抗拒著舊文化,但是
卻又懷疑自己的懷疑和抗拒究竟有多大的價值。甚至他
競懷疑自己不遺餘力地破壞和戰斗是否正確,會不會害
了喜歡他作品的年輕人。
但是,無論魯迅的掙扎和痛苦多麼厲害,在東西文
化的碰撞交匯中,他一生都在努力地改造著舊文化,呼
喚著新文化。
Ⅷ 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民來事訴訟法是調整源民事訴訟的法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形式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性法律或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實質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指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實體法、程序法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的內容,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
Ⅸ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間的關系
行政法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
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9)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擴展閱讀: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
2、監督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
3、保護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