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責任

民事訴訟法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01:14

1. 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應由誰來承擔

一般情抄況下,舉證責任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即主張某事實的當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雙方)為自己的事實主張提交用以證明的相關證據;
但在部分特殊侵權責任糾紛中,如環境污染、醫療糾紛、高度危險作業致損、飼養動物致損、建築物或其附屬物致損等,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即將「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做特殊化處理,變為「誰主張,對方舉證」。其立法目的是因為在這些特殊侵權糾紛中的受損人往往在舉證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為了保護受損人的利益,將舉證責任倒置給訴訟對方,如受損人的對方不能舉證證明自己對受損人的損失不應承擔法律責任,則由受損人的訴訟對方對受損事實承擔賠償等民事責任。舉證責任的倒置情形由法律明文規定,不得作隨意解釋。

訴訟實踐中,由於往往多是原告提出事實及訴訟主張,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多由原告為其主張舉證;但並不排除被告方為自己的事實主張或反訴主張舉證的責任。而在責任倒置的特殊情形下,受損人多為原告,則舉證責任多倒置給被告;這里同樣不能完全排除受損人的舉證責任,受損人應承擔為證明自己的受損事實而舉證的責任。

2. 民事訴訟法的連帶責任條例實施細則

連帶責任本質上是一種民商事責任,關涉當事人切身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所回以須有法律明答文規定或當事人明示約定方可認定連帶責任的成立。具體而言,連帶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下列兩個方面的因素:行為人造成了他人的損害;當事人之間存在連帶關系。
(一)行為人造成了他人的損害。這是連帶責任的客觀構成要件。
(二)當事人之間存在連帶關系。更多詳細答案參考孟憲江法律熱線網

3.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你好!

一、一般規定:誰主張,誰舉證。

1、根據《證據規定》的一般規則回,誰主張相應的答事實,誰就應當對該事實加以證明,在該事實真偽不明時,沒有能夠證明這一事實的一方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1)合同糾紛案件

《證據規定》第5條,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4. 民事訴訟法的責任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版利,保證人民法權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5.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八類舉證倒置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版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權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 舉例說明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該規定第七條又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要權利。
雖然對舉證責任的分配,法律法規已經有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因法官舉證責任分配不當而導致案件出現截然不同的裁判結果的案例仍時有發生。
原告李某持有署名為被告王某的借條一份,李某因王某未按期歸還借款,訴訟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某歸還借款。但被告王某認為借條中借款人署名非其所簽,即借條是虛假的。一審法官認為,原告李某就其主張已經提供借條證明,被告認為借條是虛假的,應由其提供證據證明,即將借條虛假的舉證責任分配給被告王某。因被告王某未申請筆跡鑒定,未能證明借條署名的虛假性,一審法官對被告的主張未予採信,判決被告王某歸還原告李某借款。二審法官認為,原告提供借條證明自己的主張,但其舉證應符合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本案中被告王某對借條的真實性提出異議,則原告應就借條的真實性申請鑒定,而被告在鑒定中有協助義務,即被告王某應提供自己的書寫真跡,用於鑒定中進行比對。經鑒定,借條署名確實非為被告王某所書,二審遂判決駁回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

7. 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責任倒置

舉證責任倒置是舉證責任分配的重要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定舉證責任倒置。一般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規定, 即「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上述規定對指導司法實踐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由於該規定行文簡練,就舉證責任倒置的基本概念、具體倒置內容以及同《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關系等未做展開,實踐中對該問題的認識和做法也不盡一致。並且,該規定將舉證責任的適用范圍基本限於民事實體法的規定,並明確限於法律的規定,而司法中的實際做法已超出了上述范圍,這也提出了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范圍問題。特別是,在實踐中,針對各類民事案件的實際情況,應否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往往成為難點和焦點,對案件的處理有重大影響。這些情況的存在,客觀上要求對舉證責任倒置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但理論上目前對於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責任倒置的研究較少且不夠深入,正如學界所說:「我國理論界就何謂『正置』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看法,『倒置』就更難以講清楚了。」 這種情況與舉證責任的重要地位及實踐需要不相稱。有鑒於此,本文擬對民事舉證責任倒置做一研究,為此並對「正置」兼做探討,以資理論和實務上參考運用。

一、對主張的界定與確定

一般認為,舉證責任倒置是指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主張不由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是由對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通俗地說,也即誰主張,誰之對方承擔舉證責任。顯然,舉證責任倒置是相對「誰主張、誰舉證」而言的。正是先有了「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正置」,才有了舉證責任倒置。同時,作為舉證責任分配的兩種方式,舉證責任「正置」與倒置是立足於特定主張而言的,無特定主張即無二者的區分。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准確地把握舉證責任倒置,應立足於其同舉證責任「正置」的對立關系,並先把握好舉證責任「正置」;而要區分舉證責任倒置與「正置」,則應首先明確何謂主張,如何確定主張。應當看到,關於主張問題在以往並未受到應有注意,由此產生的一個不良後果是實踐中存在著將提出一個事實和單純否定該事實均當作主張,而由當事人雙方均承擔舉證責任的認識,這一認識並成為理論上有觀點否定「誰主張、誰舉證」是我國民事舉證責任分擔原則甚至主張刪除《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的依據。

何謂主張?主張是訴訟上的范疇,可分為事實主張和權益主張。舉證責任是關於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因此與舉證責任相聯的主張實際上即事實主張。訴訟中,事實主張與實體權益爭議及處理密切聯系,當事人對特定事實的主張旨在通過司法裁判取得爭議實體權益上的特定效果。可見,事實主張即當事人在訴訟中用以支持其對爭議權益特定裁判效果追求的事實依據的聲明。應當看到,這種效果既包括對特定權益的主張,也包括對特定權益請求的抗辯或否定。而舉證責任是在事實主張之上產生的,其實質是結果責任,即特定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不利訴訟後果的負擔, 其正是要解決爭議實體權益的最終歸屬,從另一個角度,也即在司法上明確支持當事人哪一方對於爭議權益裁判效果的追求。由此可見,事實主張、對爭議權益特定裁判效果的追求以及舉證責任是環環相扣,一一對應的,相互間具有唯一性。「一項事實主張,只會產生一個結果責任」 ,也只能由當事人一方來承擔。這一方面決定了事實主張在訴訟與實體上的重大意義,即主張的確定直接關繫到舉證責任的確定,是探討舉證責任「正置」與倒置的前提,而對於主張的不明確或混淆也必然帶來當事人雙方舉證責任的不明確或混淆;另一方面也決定了確定主張的依據,即當事人是否旨在並能夠以此追求爭議實體權益的特定裁判效果。

8. 什麼是民事訴訟法中的證明責任

民事訴訟法中的證明責任,指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請求消滅的構成要件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狀態時,當事人因法院不適用以該事實存在為構成要件的法律而產生的不利於自己的法律後果的負擔。

9.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責任的分配

我國民事證明責任分配以「誰主張,誰舉證」為一般原則,以舉證責任倒置為例外。
證明責任是指司法機關或者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主張的案件事實成立或者有利於自己主張的責任,否則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危險。
現行司法解釋中關於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定,多數屬於證明責任分配一般原則的具體化,只有很少的內容屬於一般原則的例外,構成舉證責任倒置。同時作為上述兩類分配原則的補充,賦予了法官根據個案具體情況,在法無明文規定時自由裁量分配舉證責任的權利。
舉證責任分配的核心問題是應當按照什麼樣的標准來分配舉證責任,如何分配舉證責任才能既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又能使訴訟較為迅速地得到解決。
《民事訴訟法》對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定了「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原則,即第64條第一款規定的「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民事訴訟法》沒有關於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對舉證責任倒置規定了六種情形,即以下案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
《民事證據規定》第7條賦予法官有條件分配證明責任的許可權,從而確立了我國法定分配與裁定分配相結合的模式。
但是,在一些特殊類型的案件中,按照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確定雙方的證明責任,有時可能導致訴訟結果的不公正。所以,又需要例外規則進行補充。因此,目前我國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類: (一)我國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
(二)我國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例外規則;
(三)我國民事訴訟中特殊情況下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 。

熱點內容
法院存案年限 發布:2025-01-11 05:23:12 瀏覽:134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