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2-16 18:42:53

1. 行政訴訟法的時效解釋

訴訟時效是民法上的概念,人民法院不應當主動審查。而對於行政訴訟起訴期限,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進行審查,不用等待當事人的申請,也不必基於當事人的抗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要知道訴訟時效是民事訴訟上的專有概念,起訴期限雖源自於訴訟時效,但又與訴訟時效有明顯區別,起訴期限規定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之中,即起訴期限是由程序法作出的規定。實踐中一般表現為承諾在法定期間內的一定期限完成某項職責、提供優質服務、改善執法環境、自覺接受民眾監督等。如果行政機關對相對人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解決並進行相應的正式承諾,就相對人而言,其會基於行政機關的公信力而等待行政處理的結果,這就有可能超過起訴期限。如將此種情形排除在「不屬於原告自身原因耽誤起訴期限」之外,不僅會導致行政機關喪失政府公信力,更會導致行政行為脫離司法審查。人民法院會主動依職權審查起訴期限,如果超過起訴期限,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也就無法將訴爭提至法院並進行實體審理,當事人喪失的是「起訴權」;訴訟時效則規定在《民法總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之中,系由實體法作出的規定。人民法院並不會主動依職權審查訴訟時效,如果對方抗辯且已超過訴訟時效,人民法院則會依法拒絕保護,當事人喪失的是「勝訴權」。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關於權利人在民事訴訟中對行政行為提出異議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是否應當扣除的答復》明確,對於行民交叉案件,權利人在提起民事訴訟過程中,對被訴行政行為提出異議的,可視為其主張權利。民事案件進入審理階段,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可從民事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從重新計算。

2. 老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文字多這里放不下,網上一搜「法釋[2000]8號」即可得到。
最高人民法院關回於執行《中華人民共答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8號 2000年3月8日公布 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3. 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共多少條

只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第六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第七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第八條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
第九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舉證責任,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判決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第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參照民事法律規范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第十三條 對行政協議提起訴訟的案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查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是否合法,在適用行政法律規范的同時,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
第十五條 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原告請求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理由成立的,判決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並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作出處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補償。
第十六條 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納標准;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適用行政案件交納標准。
第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一並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相關民事爭議,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不予准許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決定,並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其他渠道主張權利:
(一)法律規定應當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的;
(二)違反民事訴訟法專屬管轄規定或者協議管轄約定的;
(三)已經申請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
(四)其他不宜一並審理的民事爭議。
對不予准許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民事爭議應當單獨立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
審理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裁決的案件,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不另行立案。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的相關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事人在調解中對民事權益的處分,不能作為審查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根據。
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應當分別裁判。當事人僅對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訴的,未上訴的裁判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將全部案卷一並移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由行政審判庭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未上訴的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人民法院一並審查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第二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並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
第二十二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成立,被告違法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履行原告請求的法定職責;尚需被告調查或者裁量的,應當判決被告針對原告的請求重新作出處理。
第二十三條 原告申請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且無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四)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法院基於抗訴或者檢察建議作出再審判決、裁定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專
第二十四屬條 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四)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5. 最高院關於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有幾個

新的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訟法解釋法條僅有27條,是史上條文最少的對訴訟法適用的全內面的司法解釋。根據新是規定容,原解釋與新解釋不一致的自動失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6. 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簡單的說:行政訴訟的訴訟目的是改變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而民事訴訟的訴訟目的一般是給付、確認、變更等。還有行政訴訟的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民事訴訟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同時,在一定的情況下行政訴訟的訴權是不可以放棄的。這與民事訴訟訴權自由行事是完全不同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審查和限制撤訴的目的是雙重的,既要保護公民權利不受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的損害,又要保護公共利益不受原告或者被告違法行為的損害。

《行政訴訟法》施行後(這意味著要求法院對撤訴進行審查的規定生效),全國一審行政案件撤訴率從未低於1/3,最高時達到57.3%!從一些行政法官的報告中,我們看到個別地區的撤訴率竟然一度高達81.7%! 與《行政訴訟法》施行前比較,行政案件的撤訴率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在長達8年的時間內穩步上升,居高不下(1998年後有所回落,但仍高於《行政訴訟法》施行前)。

#####################################

由於這個問題相當復雜,要詳細的說明肯定要幾萬字的研究生論文,我先闡述相反的一個例子:

《行政訴訟法》第5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除了該條規定的原告明示申請撤訴的兩種情形外,還有根據原告的行為推定其撤訴的,即《行政訴訟法》第48條規定的「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視為申請撤訴」。對此,人民法院照樣可以根據情況裁定準許或者不準許撤訴。在上述三種情形下,「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如果原告仍拒不到庭的」,依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缺席判決。

與一些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行政訴訟法》和相關的司法解釋都沒有規定原告撤訴的法定情形(例如,在被告作出實體性的答辯前,原告有權撤訴),相反,強調了撤訴一律需經法院裁定準許才能實現。 如果法院不準許撤訴,不管原告是否願意,也不管被告是否同意撤訴,訴訟都將進行下去。那麼,法院根據什麼決定準許或者不準許撤訴?《行政訴訟法》對撤訴的限制出於什麼目的?從一些參與過《行政訴訟法》起草的學者以及實務部門的專家口中,我們可以了解撤訴審查的標准和目的。

由最高法院行政庭法官編寫的《行政訴訟訴訟貫徹意見析解》在闡述一條司法解釋的理由時,否定了原告可以處分自己訴權的觀點。除了撤訴申請的形式(書面)和時限(在庭審結束前)外,作者指出了准予撤訴的兩條實質標准:

……第二,申請撤訴必須是原告真正自願,對於別人強加違心同意的,人民法院不能裁定準予撤訴……第四,申請撤訴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權益。對於不符合上述四個條件中的任何一條的,人民法院都不應該裁定準許撤訴。

一位學者具體地描繪了撤訴可能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原告利益的諸種情形,認為法院在行政訴訟中既要防止被告規避法律,也要防止原告規避法律:

……第二種情形的撤訴(指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被告規避法律的可能性較大;他們可能以犧牲國家社會利益換得原告的撤訴,也可能通過壓制、威脅、欺騙原告,對具體行政行為作無關痛癢的改動,來迫使或者誘使原告撤訴。第三種情形的撤訴(指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申請撤訴的),原告規避法律的可能性較大;他們可能感覺到自己理虧,敗訴結局已定,就故意不出庭,以逃避敗訴責任。撤訴如屬於這些情形,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准許。

可見,法院對原告撤訴申請除了程序審查,還要進行實體審查,包括原告申請撤訴是否自願,被訴行政行為或者變更後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審查和限制撤訴的目的是雙重的,既要保護公民權利不受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的損害,又要保護公共利益不受原告或者被告違法行為的損害。由此,法院除了裁判糾紛,還肩負著糾察違法行為、維護行政法律秩序的職責。只要當事人違法,一旦上了法院,都休想逃脫,不管它損害的是原告利益還是公共利益。

#####

也就是說,行政訴訟中訴權雖然屬於原告,但是,原告在推動訴訟後,就承擔了一定的推動義務,如果原告放棄這種推動義務,法院就通過限制和強制兩個方向對原告的撤訴行為進行制衡。

限制:就是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民事性質的訴訟費預交問題作為例外)

強制:就是《行政訴訟法》第5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還有「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如果原告仍拒不到庭的」,依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缺席判決。

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情況下行政訴訟的訴權是不可以放棄的。這與民事訴訟訴權自由行事是完全不同的。

7.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文字多復這里放不下,網上一搜「製法釋[2000]8號」即可得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8號 2000年3月8日公布 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8.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五十七條 是什麼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三條回 原告申請被告答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且無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對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傷、醫療社會保險金的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先予執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9.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55條的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 第五十回五條 人民法院審答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對行政機關未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理解:上級人民法院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訴訟決定。行政訴訟機關禁止自己作出或要其他機關作出對訴訟人較原行為更為不利的決定,既不能加重處罰、苛以更多義務,也不能減損既得利益或權利。這樣的規定,有利於消除申請人的顧慮,鼓勵其通過行政訴訟渠道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
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2 16:37:57 瀏覽:737
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哪裡舉辦 發布:2024-12-22 14:26:48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