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
㈠ 刑事訴訟法迴避制度適用哪些人
根據《復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制八條的規定,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㈡ 什麼是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
一、迴避的人員范圍
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范圍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最高法院《解釋》規定,人民陪審員、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也屬於適用迴避的人員范圍。
二、迴避的理由
刑訴法第28條:「(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29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但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第192條:「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
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的任職迴避。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後,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對方當事人認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而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不予准許本院離任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2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離任2年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特別關註:刑訴法中的近親屬不同於民訴法,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最高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只及於審判人員。
三、迴避的種類
迴避分為自行迴避、申請迴避和指令迴避三種。
四、迴避的程序
公安司法人員在立案及以後的訴訟程序中,發現有依法應予迴避的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迴避。沒有自行迴避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他們迴避。
刑訴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特別關註:
1、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對迴避決定不服,可以在收到決定後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原作出該決定的組織或個人,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告知申請人。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28條規定,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也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在審判階段,對於不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的迴避申請,法庭有權當庭駁回,並不得申請復議。
2、如果申請迴避人對駁回迴避申請的決定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後,決定是否繼續法庭審理。
3、對於迴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0條作出了規定:「因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迴避的檢察人員,在迴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㈢ 刑事訴訟法 迴避制度 適用書記員嗎
適用。
第三章 回 避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專1日通過 1996年3月17日修正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第屬二次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一條 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㈣ 刑事訴訟法規定迴避的情形有哪些
無論是在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又或者是在刑事訴訟當中,其實都是存在迴避的制定,因為可能審理案件的審判員、陪審員、書記員等等與案件的當事人有某種千絲萬縷的關系,出於公平審理的要求,就會讓他們迴避。當然,不同類型訴訟中對迴避的情形規定有一些差異,那麼刑事訴訟法規定迴避的情形有哪些呢?下文中小編就這個問題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刑事訴訟迴避制度是什麼
刑事訴訟中的迴避是指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等對案件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不得參與辦理本案的一項訴訟制度。
二、刑事訴訟法規定迴避的情形有哪些
(一)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一條規定,下列人員適用迴避: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以上人員應當申請迴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擔任過本案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另外,《刑事訴訟法》第192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刑事訴訟法》第206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
因此,曾經擔任過該案某一審判階段審判工作人員不能再次擔任該案的審判工作,也應當迴避。而且根據有關司法精神,曾經擔任過本案偵查的人員不得再擔任本案的起訴、審判工作,曾經擔任過本案起訴工作的人員不得再擔任本案的審判工作。
對於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在經過了上文的介紹之後,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刑事訴訟法規定迴避的情形有哪些了吧。《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適用迴避制度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了審判員、書記員,還有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翻譯人員、鑒定人以及勘驗人等待。當然在迴避的時候可以自己申請迴避,也可以由當事人申請迴避。
延伸閱讀:
新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包括哪些
刑事訴訟上訴期限是幾天
刑事訴訟法貪污罪如何處罰?
㈤ 迴避制度的含義和迴避的對象
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人員在特殊情況下應迴避: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勘驗人
適用迴避是出現了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法定情形
㈥ 刑事訴訟迴避制度適用的人員包括哪些
法律咨詢復律師解答:回制避的適用人員是指在法律明確規定的迴避情形下應當迴避的公安司法人員的范圍。只有屬於這一范圍內的人員才需要自行主動迴避,或者被當事人等申請迴避。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和第31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解釋的規定,適用迴避制度的人員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其他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其中審判人員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檢察人員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檢察官、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和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迴避,參照檢察人員迴避的有關規定執行。對於檢察委員會委員是否屬於迴避范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一般認為,檢察委員會委員對案件處理結果有重要影響,從維護司法公正出發,檢察委員會委員應當納入檢察人員范圍依法迴避。
㈦ 領導幹部迴避制度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迴避: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未自行迴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迴避。司法人員未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迴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迴避。偵查人員在迴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迴避,如迴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迴避也有專門規定。關於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迴避和當事人申請迴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迴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迴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如果檢察人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應當自行迴避」;根據這一法定原則,《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十條進一步明確規定,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前述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迴避;沒有自行提出迴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本規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其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迴避」;對於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的現象和人員,2000年7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65次會議通過的《檢察人員任職迴避和公務迴避暫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要「視情節予以批評教育、組織調整或者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更大的問題還在於,根據法律和最高檢的規定,迴避的情形分為三種:主動申請迴避、當事人申請迴避、上級領導和機關要求迴避,其中,辦案機關和人員的主動迴避被法律置於第一位,也就是說,法律是將這一點作為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的義務來強調規范,意圖約束司法機關自避嫌疑,以確保程序公正。
原則
第十九條 檢察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二)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三)同一業務部門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
第二十條 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檢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檢察官所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㈧ 唯一證人,在隸屬刑訴法所規定的法定迴避范圍之內的,是否適用迴避制度
回復避的適用對象不制包括證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