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涉及行政法

涉及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01:13

Ⅰ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內抄容包括:《安全生產襲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本書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和與礦山企業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緊密結合,以工學深度融合、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工作思路,提煉出礦山企業典型的事故案例,以這些案例的分析作為工作任務和載體,並圍繞這些工作任務和載體來介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及其應用,體現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教育特色,強調學與做的統一,注重實務。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全面,能夠給讀者的學習和工作帶來真正有效的幫助。本書既是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骨幹課程教材,也是對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等有實用價值的學慣用書。

Ⅱ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

Ⅲ 設計一個案例涉及行政法所有基本原則

河南省平輿縣茅河集體土地頒證訴訟案,此案涉及到行政訴訟法所有基本原則。

Ⅳ 公立是否都涉及行政(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

都涉及。
行政法意義上研究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中的國家行政,即作為國家機關的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執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活動。
公立,體現的就是國家行政公權力,包括資金來源或人事安排等各方面。

Ⅳ 權力清單制度涉及行政法的哪些內容

廣推權力清單制度,是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施行的政府內部的自覺行動,是一次深具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色彩強於法律強制要求的自我變革。
首先,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行政效能強調數量與質量、功效與價值、目的與手段、過程與結果的統一。[1]公布權力清單目錄,有利於明確權力邊界,增強組織內部的協調性和外部的遵從度,部門內外達成共識,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沖突,降低行政管理和運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其次,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調控行政立法的必要補充。20世紀以來,一般性、抽象性的根據、基準由法律來規定,而具體性、實質性的內容則委託給行政立法,「框架立法」越來越多。[2]立法權被分割、轉授,而道德約束相對軟性和政府部門有限理性等極易導致部門利益化,在陽光下晾曬權力並進行制度化運作,倒逼立法良性,是對行政立法天然缺陷的自我修復。
再次,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深化行政治理的突出體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關鍵是制度現代化。要培養和增強制度自信,就必須尊重製度形成規律並厲行制度創新。制度的發生、形成和確立是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消逝和人類活動沉積的雙重結果。[3] 廣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一次嶄新的行政實踐,是具有開拓意義的制度創新,必將為國家治理體系注入行政治理的強大內生動力。
第四,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優化行政服務的內在要求。美國「重塑政府運動」三原則:顧客導向原則主要是解決思想觀念即「為誰服務」的問題;競爭導向、結果導向原則主要是解決程序和實際效果即「如何服務」的問題。[4] 在職權法定基礎上,用行政手段編織權力的制度籠子,並著力規范權力運行軌跡,進一步解決「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用、如何為民用、如何讓民滿意」的問題,最終達到優化行政服務的目的。
最後,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是推進行政公開的應有之義。在美國,公開公正成為民主程序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讓陽光照耀所有重要行政決策的過程,可激勵政府機關更高質量達成行政目標。[5]行政公開包括:行政立法和政策公開、執法行為公開、行政裁決和行政復議行為公開以及行政信息、情報公開。[6] 公開以權力依據、類型、數量和運行程序為核心內容的權力清單,既是公權的自我約束,也飽含對私權的尊重和敬畏,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公私權力(利)的界限。
(二) 邏輯起點:限制權力而非設定權力
權力清單制度的邏輯起點,在於限制權力而非設定權力,通過行政層級的內部管理方式進行梳理匯總並分類公布,具有「示範性、規范性、公示性、工具性、變動性」[7]等特性,在權力制約制度譜系中展示了四個維度。
1.權力清單應是伸縮有為的指向標。一般來說,行政職能和行政權力行使包含積極和消極兩個指向,即:依法作為和依法不作為以及應當依法行為而消極未作為。從對相對人的影響看,盡管大多數行政行為是賦予義務或限制甚至剝奪權利即侵益性行為,但某些行政行為賦予當事人權利或減免其義務即授益性行為。[8] 20世紀行政國家的產生,源於國家行政職能的增加和行政權的擴大,意味著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秩序的確立和保障,也意味著個體的自由和權利受侵害的威脅性和可能性增大。[9]
2.權力清單應是動靜結合的刻度尺。從形式看,權力清單一經公布便成為靜態,而從內容看,權力清單目錄中的權力范圍、數量和類型等則是動態的。國家治理是個綜合體,在發展過程中,國家權力、社會權力等多種治理力量此消彼長、相互滲透或轉化擴張;國家管理領域、范圍和事項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發生變化;而且立法不可能事前對所有權力進行事無巨細的明確授權;加之法律具有滯後特性;並且制定的法不一定是良法等等,因而公布權力清單不能是得一勞永逸之功,而應實施動態管理。
3.權力清單應是松緊有度的調節閥。權力清單能將行政權力「一網打盡」嗎?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制度成本與制度收益是一對矛盾,一項制度的有效性某種意義上應遵循「木桶理論」,將有限成本規制最可能肆意濫為的權力比不顧制度成本更為有效。從行政權的屬性看,行政裁量和權力濫用是一對矛盾,「自由裁量意味著在在合理意志范圍內,符合法定要求並服務合法目的採取行動」[10],這樣的行政行為即具有公定力、執行力和拘束力。
4.權力清單應是公私分明的警戒線。行政實現的是公共利益,[11]任何行政行為都是從其所欲實現的公共目標中獲得強制力和價值。[12]行政權力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一方面這些特殊權利維護國家的普遍利益和法制,歸入國家的普遍利益和法制之內;[13]另一方面,政府管制服務公共利益的程度和對公共利益的增進是國家管制活動正當性的基本原因。[14] 這也意味著行政權力的擁有和行使都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未經授權不得進入社會自治、公民自治的私人領域、非為公共利益不得侵犯私人合法權益。
二、制度本質:最優選擇和行為清單
(一)行政行為承載行政權力:退而結網的最優選擇
行政行為是行政權力的外在載體,通過規范行政行為達到控制行政權力,是退而結網的最優選擇。
1.學理上,行政權力內涵界限難以清晰界定。
首先,行政、公共行政、行政行為、行政權力和行政職權是含混夾雜的綜合概念,甚至在一定意義上互用或混用,對行政權力作出非此即彼且最令人信服的惟一性詮釋,難度很大甚至難以進行,因而直接編織關住行政權力的「制度籠子」並不可行。有學者將行政和權力互用,認為行政,就是執行和實施法律的權力。[15]有學者將行政等同於為行政行為,認為其目的旨在完成更為技術性的與重復出現的、細節性的、區域性的任務。[16] 還有人按照行政活動的范圍和性質將公共行政區分為消極定義和積極定義。前者指立法和司法之外的活動;後者區分為實質意義、形式意義和組織意義等三種公共行政。[17]
其次,行政權力與行政職能、行政職權的內涵和界限不易界分。主流觀點認為,權力是依法賦予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並從而具有的處理公務的資格和能力。[18] 按照組織機構行使的不同權力大體區分,法律終極的權力是國家強制權力。[19] 行政並不僅限於執法,而且也包含了立法和司法職能的意味,實質是一個集立法、執法、司法三權於一身的復合體。[20]有學者總結,行政職權包括決策權、執法權、任免權、外交權、軍事指揮權、緊急狀態權、刑事特免權以及其他權力。[21]相應的,行政權在結構上也分為決策、執行和裁判等不同部門。 [22]行政職能,行政管理學和法學的定義並不相同。行政管理學上,行政職能是行政機關的基本職責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麼、怎麼管、發揮什麼作用的問題。其基本職能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服務職能,運行職能包括決策、組織、協調和控制職能。[23]法學上,行政職能除了立法職能和司法職能外,還包括全部行政權力;具有剩餘的特徵,從制定廣泛的政策到對日常事務事無巨細的管理,都是行政職能的行使范圍。[24]
2.實踐中,行政行為和行政權力不能剝離
從行政實踐看,行政權力與行政行為相伴相隨,行政行為是行政權力的載體,「無形的」行政權力只有通過「有形的」行政行為來體現;靜止狀態的權力不具有危害的現實性,運動狀態的權力才是利害並行的「雙刃劍」;行政權力數量的多少和有無通過行政行為外化出來,行政行為的效力直接反映行政權力的運行效果,無權或不正當行使行政權力的行為應屬無效,反之行政行為無效、被撤銷等意味著行政權力越位、失位、越界,因而規范行政行為是約束行政權力的最好抓手,通過規范行政行為,以間接方式達到規范行政權力的直接效果。
(二)行為類型規范權力類型:名為權力清單實為行為清單
將行政行為抽象成不同的類型,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也是規范行政權力類型的基礎工程。一般來說,行政行為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政。抽象行政行為,即行政立法權。具體行政行為,分為行政司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救濟三大類;行政司法行為細分為行政調解、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行政執法行為則分為行政決定、行政確定、行政許可、行政裁定、行政處理、行政處罰、行政徵收等;行政救濟分為行政法制監督、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25]
從各地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實踐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權力清單其本質是,將行政權力置換為行政行為,按行政行為類型規范行政權力類型,名為行政權力清單實為行政行為清單。
三、實然局限:實踐試錯和症結剖析
(一)實踐試錯:權力清單暴露內在瑕疵
限於篇幅,本文僅對出台較早、反響較好、傳播較廣的浙江、江蘇、安徽權力清單模板進行比對、分析和評判。
1.三張清單樣本
(1)浙江模式:部門清單匯總
2014年6月25日,浙江發布了省級政府權力清單,有關媒體報道是全國首張權力清單。(a)按類型: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確認、行政獎勵和其他行政權力;(b)按部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等42個部門;(c)部門權力分為:省級保留、市、縣(市、區)屬地管理、共性權力、審核轉報等四種權力。[29]
(2)江蘇模式:改進的部門清單匯總
2014年11月,江蘇省在省編辦門戶網站上匯總公布了省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各部門權力清單可分項查詢。(a)按類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徵用和其他;(b)按部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等51家單位。
(3)安徽模式:總清單+部門清單
2014年10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該省政府權力總清單,同時還公布了部門清單。(a)按類型: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行政獎勵、行政確認、行政規劃、行政徵收、行政強制、行政裁決、行政給付和其他權力;(b)按部門: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等55個單位。
2.內在瑕疵
從權力依據、類型和數量看,包含度不夠且數量不統一。權力依據,有的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有的則擴充到法律法規規章及省政府三定方案文件。權力類型總數均為十種但具體類型不盡相同,權力的具體數量則多少不一。除去相同的權力類型,不同的表現為:浙江將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列為權力類型;江蘇將行政許可、行政徵用列為權力類型;安徽將行政審批、行政規劃列為權力類型。究其原因,未准確把握好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的內涵和界限;二者分離的根本原因是立法層面未能處理好 「許可權法定」與「實踐需要」的緊張關系。行政機關創造性地把行政審批作為行政許可的上位概念,將行政審批分為許可類和非許可類審批;並通過規范性文件形式進行公布,獲得了實踐層面分類的法律效力。[26] 而行政徵用和行政規劃則屬於其他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行政權力。此外,應作為「主業」的行政權力卻遺漏未列入,如浙江省權力清單中省地稅局未有行政徵收的權力類型。
從職權部門看,職權部門名稱及職權認識不規范統一。職權部門總數,浙江42個、江蘇51家、安徽55個,最大差數達到13個之多;職權部門名稱更是「政出多門」。還有對部門職權的性質認識不統一,比如省政府法制辦是否列入清單,還有一些與行政相對人接觸不多、平時在行政管理領域「亮相」很少的單位如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是否屬職權部門,安徽列入了清單,其他兩家則未列入。從權屬等級來看,浙江分為省級保留、市、縣(市、區)屬地管理、共性權力和審核轉報等四種權力,其他兩省未作細分。
(二)症結剖析
1.功能誤區:正衣鏡還是通行證。一種觀點,把權力清單當通行證,即認為未列入清單目錄的權力不得行使;另一種觀點,權力清單可作正衣鏡,從權力設定法律效力位階、清單制度價值和實踐情況等分析,權力清單制度的利好不得優先於職權法定。[27] 筆者認為,權力清單並非設定(限定)權力的通行證,而應作為權力運行的正衣鏡。
2.調控誤區:行政權還是執法權。從各省公布的權力清單來看,清單目錄制度調控對象均為執法權;而行政權是集立法、執法、司法三權於一身的復合體,且實踐中導致行政管理亂象的源頭性因素正是行政立法的失控,各類紅頭文件大行其道,將行政立法權「置之度外」明顯欠妥,與《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的要求也明顯不符。
3.權責誤區:職責含混職權。實踐中,未正確區分職權和職責的內涵和界限,導致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含混不清、夾雜難分。職權與職責相比權力和義務職權是依據、基礎,對某一部門而言是其存在的依據,對某一行政行為而言是其成立的基礎;職責是後果、約束,職權應行使未行使或行使不當應承擔相應的後果;達到職權和職責的統一。目前來看,「職權法定」比「職責法定」的法定化程度高,行政職責更多的由內部管理制度文件作出規定。
4.職能誤區:法定覆蓋實有。如前文所述,行政職能具有剩餘的特徵,從制定廣泛的政策到對日常事務事無巨細的管理,除了法律明確授權,還有廣泛發揮作用但尚未職權法定的實有職能。按照現行公布的職權依據法律效力等級,大量實有的職能因沒有法定依據或依據「不夠格」不能進入權力清單目錄,未能列入是否意味著被覆蓋或取消呢?筆者以為,法律永遠落後實踐,實有職能並不等量於法定職能,隨著社會發展,實有職能和法定職能同處於辯證發展變化中,法定職能和實有職能均應進行制度化調控,但不一定採取「格式化」的清單模式。
5.依據誤區:條款代替條規。各地公布的權力清單目錄,權力事項進行細化分解並將依據精確到條、款、項、目,展示了制度的精細化程度,也不當擠壓了行政權力的彈性空間。權力類型化和依據條款化是一對矛盾,司法中法律適用要求精確、准確,而行政管理事項量多、事雜往往注重效率、簡便,將所有事項分解對應具體條款,可能導致事與願違、事倍功半。事實上,往往一個行政管理事項對應多個不同的法律依據或不同的條款,權力清單制度不同於具體辦事指南,更不是一個行政處理決定,以條款完全替代條規不值提倡。
6.主體誤區:政府等同部門。從各地的權力清單目錄看,都把政府部門清單匯總作為政府清單目錄,未對政府獨享權力開列清單,且政府部門名稱和數量嚴重不對應,暴露出了權力底子不清、職能不順等問題。各級政府均為獨立執法主體資格,且在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下,政府部門職權來自政府指定或授權的現象並不少見,正是因為機構改革不徹底、不完全,部門職權法定程度低,政府授權不規范等問題的存在,導致部門職能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等現象層出不窮。
7.運行誤區:實體重於程序。從清單樣本看,各省的權力清單目錄均從權力依據的實體法角度進行了制度梳理和架構,而權力如何運行則有所偏失。實體和程序謂之行政行為的雙翼,也是行政運行的二輪驅動,缺一不行。當然,並不主張對每個具體的行政管理事項制畫權力運行流程圖,而應總結權力類型的共性,規范權力運行的程序軌道。
8.銜接誤區:權責偏離權義。除了權力清單,目前政府也在推行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簡稱「三單」制度,由於對三份清單的理解和認識不統一、不到位,導致銜接不好、夾雜不清。「三單」制度的邏輯起點均為限制行政權力,權力清單突出正向例舉、側重打造陽光政府;責任清單注重中間兜底、彰顯建設責任政府;負面清單進行反向限制、凸顯私法自治,共同劃定國家、社會和私人的治理領域。
四、局限克服:思路引導和路徑選擇
(一) 思路引導
一要遵循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為了突出社會自我調節的優先權,國家和社會必須分開但相互發生聯系,一方面確保國家能完成保障個人自由和社會自治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國家濫用權力侵害自由。[28]凡是市場能自我決定、自行調節、自我凈化的事項和領域,公權不得介入、無權干涉;然而,市場機制沒有能力在所有情況下或對每一種財產都提供正義性的利益性平衡,[29]當市場失靈、失控、失位的時候,公權為了公共利益應及時介入、主動干預。
二要遵循公權與私權的邊界。「區分真正現實中的利益競爭與法律規范的利益價值判斷」[30]既是法理命題,也是實踐問題。法律通過私益和公益的概念,對利益結構作了多重規范。事實上,公益和私益的范疇和邊界是變化發展的,界限是模糊的也是清晰的。對負有履行管制任務的行政法而言,認知特定行政領域中實際利益的數量、利益結構及典型運作規則,是必要前提條件。法律授予廣泛的利益衡量空間,實質上也展現了公益到私益之間的多重過渡階段。[31]
三要遵循積極行政和消極行政的邊界。積極行政和消極行政分別對應不同的國家任務和行政任務。一般來講,消極行政對應守夜人式國家,也稱「最低限度的國家」(minamal state),國家是再分配的,其功能局限於保護所有公民免於暴力、盜竊等,公民能得到以稅收為基礎的擔保。[32]積極行政對應社會福利(法治)國,國家不僅僅只是出現災難或危機的時候才作出反應,而是要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並通過早期控制措施使其消滅於萌芽狀態。[33]事實上我國,既提供基本生存保障也提供預防性的積極服務,行政是積極行政和消極行政的有機結合。
四要遵循政府職能和部門職能的邊界。凡履行由法律秩序決定的職能者就是一個機關,這些職能不論是創造規范性質或者是適用規范性質,全都是最終旨在執行法律制裁。[34]不論政府還是其部門,作為行政機關均具有立法、執法和司法的職能,既有造法功能也有適法功能;並且按照事務和地域劃分,行政權從普通向特殊、從復合向單一推移,劃分為不同部門和上、下級,實現行政權的橫向和縱向分配。
(二)路徑選擇
從已公布的權力清單樣本看,「一股腦兒」公布的總清單暴露出制度瑕疵,不可貪一時之功,宜探索路徑,著眼長遠,穩妥推進。
1.輕重緩急,先後有序。從行政行為(權力)對相對人的利益影響看,行政行為分為侵益性與授益性,侵益性行政行為的現實危害性大於後者,應先公布侵益性權力清單;從行政權力性質看,除了執法權力,還宜公布立法權力和司法權力清單,且須明確各級行政機關的立法許可權,加大對規章及以下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力度。
2.循序漸進,從粗到細。權力清單是一個動態管理的越織越密的制度網,按法律效力位階自上而降,權力依據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等逐步梳理公布。按權力類型分期分批公布,可按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等類型逐步公布。
3. 法律保留,程序正當。對屬於法律保留的權力和事項,未經授權不得實施;對清理出來的違規設定權力的依據文件,要宣布作廢或提請有權部門出台有效文件。對清理出來的權力(事項),要通過網路、座談、聽證會等方式廣泛徵求公眾意見,並組織專家評審論證。
4.上下聯動,內外有別。建立上下聯動機制,按照中央、省、縣(市)區、鄉鎮四級,對應清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下一級擬公布的權力清單應經上一級審核批准、政府部門的權力清單要提交政府匯總;同時在時間安排上亦應從中央到地方、從上級到下級逐次公布,避免沖突。對內要完善組織規范,提高部門職能職責的法治化程度,明晰授權或委託,禁止多次授權或轉委託。對外要明確權力邊界,不得越權、違規行使權力;公布權力運行流程圖和時限要求,接受公眾監督。
5.權權相稱,權責一致。對具有對外職能、行使權力的部門,要建立權力監督機制,加強行政法制建設並對應逐級完善罰則體系,做到權責統一,確保權力清單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6.格式統一,形式固定。為維持權力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央地上下應統一權力清單格式,同時給予地方少許調整空間。權力清單的路徑構造,一種是視為行政機關內部行政行為,以非正式文件公布;一種視為外部行政行為,通過正式文件發布。建議以同級政府以規范性文件形式統一公布清單,權力清單包括政府權力及部門權力;同時註明實行動態管理,如與上位法沖突以上位法為准。
五、結語
制度的建構及發展完善,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發展軌跡,歷經實踐先行、理論提煉、修正完善、實踐發展再到理論總結等不斷循環過程。政府及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並非如列出「菜單」般簡單,隱蘊其後的制度價值、功能定位、本質屬性等必須從理論上凝結、提升並及時反哺實踐並及時糾偏,推進制度建設,才能煥發制度生命力。

Ⅵ 魏則西事件涉及行政法內容分析

法律責任分析
1、關於責任范圍和因果關系
本案患者最終在細胞免疫治療過程或結束後死亡,法律上的損失包括生命喪失及在治療過程中花費的醫療費及交通費等相關經濟損失,因此法律責任討論的內容包括誰應當對患者的死亡及相關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本文只討論民事上的賠償責任,不討論行政處罰責任。
關於患者的生命喪失,正如前文所述,本案符合「死馬當活馬醫」,也就是患者在就醫時已經處於現代醫學的無醫可救狀態,所以考察相關行為人是否應當對患者的生命喪失承擔法律責任,核心在於考察醫療行為與患者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即細胞免疫療法是否增加了患者在特定時間死亡的概率或減少了患者的生存機會。根據現有醫學知識,患方恐怕無法證明細胞免疫治療增加了患者的死亡概率或減少了患者的生存機會,故證明二者存在因果關系的機會相當渺茫,獲得死亡賠償金的概率渺茫。
但是對於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花費的超過20萬元的包括醫療費在內的經濟損失,則另當別論了。因為顯而易見,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對患者實施的細胞免疫療法既違反倫理規范,也違反法律、規章規定,更涉嫌欺詐,存在過失也符合違約,故經濟損失應當賠償。至於是否還應當給予懲罰性賠償,就我個人意見,法律應當支持。鑒於醫療領域在多數省份尚難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我建議國家應當統一立法,支持對醫療欺詐實施懲罰性賠償。不予懲罰性賠償,不足以遏制醫療亂象,不足以保護患者利益。
2、關於責任主體
責任主體討論三個問題,1、承包武警醫院腫瘤治療中心的莆田系某公司是否能夠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2、網路公司能夠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3、行政機關的監管責任
第一個問題,承包單位能否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
對公立醫院的科室承包,衛生部自2004年起多次發文,嚴禁公立醫院將科室單獨承包給個人或單位,但對於軍隊和武警醫院,我沒有看到公開的、完整的禁止性文件,但是即便有此類文件,其法律效力的層次也是極低的。因為涉及到一項民事行為的有效性,應當由法律作出規定,法院也很難憑借部門的一紙通知而判定一項民事行為是否有效。再說,我認為,科室承包是否違法,不影響本案相關責任人的追究。從根本上說,從世界范圍來看,大多數醫療機構只是醫生、醫生集團的執業平台,醫生、醫生集團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本來就是合同關系,醫療機構的義務在於判斷與其合作的醫生、醫療機構以及開展的診療項目是否具備相應法律資質。因此,根據民法「法無禁止則自由」的原則,從法律上姑且承認莆田系醫療公司承包軍隊或武警醫院的行為是合法的。在此基礎上,繼續討論承包公司能否成為被告?我認為應當區分兩種情形。
1)如果武警醫院對外明示該科室已被承包,且醫療費的收入及支出系獨立核算,則該承包單位實際上對外是獨立的民事主體,應當直接成為民事被告,獨立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不過此種這種情形,我至今沒有遇到過。
2)如果武警醫院對外並未明示該科室已被承包,且該科室的運營收入系醫院統一核算,然後與承包公司按比例分享利益、承擔風險,因患者在訴前無法知道該科室已被承包的事實,只能以武警醫院為被告。如果訴訟過程中,醫院亦不披露科室被承包的事實,則實體法的上責任也只能由醫院承擔,醫院承擔賠償責任後,再根據承擔合同向承包公司追償。假如訴訟過程中醫院披露承包事實,則可追加承包公司為共同被告,然而根據庭審查明的過失大小與關系,在實體法上或承擔連帶責任或承擔按份責任。
第二個問題,網路公司能否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
網路公司能夠成為被告,關鍵看它的行為是否符合《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競價排名屬於廣告嗎?
關於這個問題,網路法律顧問律師法官,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等,已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論證,爭論10數年卻沒有結論。討論這個問題,離不開《廣告法》第二條對「廣告」的定義:
「本法所稱廣告,是指商品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承擔費用,通過一定媒介或形式直接或間接介紹自己所經營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的商業廣告。」
競價排名有兩個過程,第一步在網路系統內部通過關鍵詞進行競價,這一步對外不公開,不涉及介紹商品或服務;第二步是將競價獲得的帶有關鍵詞的文字或圖片內容在網路首頁上進行排名。如果說競價過程不涉及不是廣告,那麼排名的結果顯然是在網路這一公眾平台向用戶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且這個排名不是搜索引擎的自然演算法排名,而是經收費後的按出價高低的、有目的的排名。這個排名結果不是廣告么?說不是廣告,顯然理由不充分。
網路明知或應知廣告虛假仍發布么?
這涉及對顯示在網路首頁的競價內容的判斷了,通常這部分內容不到20字,用戶在注意到這個搜索界面的20餘字後再進入相關網站。網路作為搜索引擎,無法對顯示在廣告主網站上的所有廣告內容進行審核,比如莆田系醫療公司在武警醫院網站上展示的所有關於細胞免疫療法的廣告內容,網路顯然無法知曉,也無法明知或應知。但是對於顯示在搜索界面的20字介紹,網路是否明知或應知呢?
我認為,網路作為專業引擎公司,對醫療網站的搜索展示採用了競價排名的收費模式,且這個收費是網路的主要收入來源,理應對搜索結果的20字余字左右的內容盡到審核義務。這個審核義務主要來自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既然廣告發布者對明知、應知廣告虛假而發布,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那麼法律前提是廣告發布者對廣告是否虛假承擔審核義務。此處虛假,包括應當提供廣告的證明文件而未提供,應當提供真實文件而提供了虛假文件等。
從本文第一部分「死馬當活馬醫的醫學倫理」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知道莆田系醫療公司在關於細胞免疫治療滑膜肉瘤的廣告中已經涉嫌虛假。另外廣告法第14條亦規定葯品或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保證,說明治癒率或有效率等,現在我無法知道的患者搜索到網路首頁20餘字介紹中是否包括了上述虛假內容,如果包括,則網路涉嫌《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的「明知或就應知廣告虛假而發布」,應當與醫院或承包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對廣告法第16條的審核義務主要在衛生行政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而不在網路公司。
最後,我需要強調的是,對於葯品、醫療器械,疾病的診療方法等醫療廣告,國家應當立法禁止競價排名。因為葯品、醫療器械、診療方法等涉及生命健康,需要廣泛的臨床研究,需要專業團體的判斷,需要國家衛生部門的審核,不應當經由競價排名這種商業模式予以介紹或推廣。
第三個問題,行政機關的監管責任。
關於第三類醫療技術的監管。自2015年6月29日衛計委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准入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起,除列入負面清單的禁止類醫療技術外,國家對第三類醫療技術主要采事後監管制度。按照這一監管制度,衛計委的職責包括主要包括兩項,一是臨床研究階段的監管;二是臨床應用後即上市後的監管。監管方法包括主動監管和舉報後的監管。舉報後的及時監管應當是主要監管方法。由於是事後監管,其處罰和賠償應當嚴於事前監管,包括巨額的民事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的行政罰款和刑事罰金。只有嚴厲的賠償和處罰措施,行為人才憚於法律,事後監管才能落到實處。否則對通常可帶來巨額利潤的第三類醫療技術,事後監管帶來的必定是更加猖獗的濫用。然而,目前衛計生制定了事後監管,國家法律層面卻未建立相應的民事懲罰性賠償制度。
可是縱觀「滑膜肉瘤」細胞免疫療法的全部事實經過,衛計委的監管幾乎完全是空白的。導致失監管的原因之一是,部隊醫院不在衛計委的監管范圍。由於失監管,本應由國家衛計委組織實施的細胞免疫療法臨床研究,竟然被不法醫療公司和醫療機構直接拿來作臨床應用。而在眾多醫生的不停舉報下,衛計委竟然無動於衷,無能為力。
關於廣告發布的監管。根據《廣告法》第46條和第48條的規定,醫療廣告的監管包括兩個環節, 一是發布前由衛生行政機關進行廣告審查,審查內容即《廣告法》第15-17條的規定,如第16條:「醫療、葯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
(二)說明治癒率或者有效率;
(三)與其他葯品、醫療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醫療機構比較;
(四)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機構對醫療廣告發布後的監管,法律依據是廣告法是第49條。可是本案對於競價排名是否屬於廣告,國家有關機關都未有結論,也就談不上任何監管了。

Ⅶ 新行政法規定那類行政案件可以調解

您好!下列九種情況可以調解:
一、具有行政行為存在違法或者不當 ,被告得自行變更或者撤銷原行政行為的情形的案件。

此類案件律師在認為行政行為在程序上或實體上有瑕疵時 ,可以明確提出要求被告變更或撤銷原瑕疵行政行為的請求,並在原告要求或同意的情況下積極主張對因瑕疵行政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和解。

二、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權行使的案件。

有些情況行政行為屬於合法但不合理的情形。對於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行政行為 ,法院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變更不合理的行政行為。既然如此,律師可以把握時機,幫助被代理人適時提出或參與行政和解,從而既可以使行政機關改變不合理的行政行為,又維護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從而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三、因土地徵收、徵用或出讓、房屋拆遷、資源環境等行政爭議或群體性的可能影響公共利益或社會穩定的案件。

此類案件是我國當前快速發展期和社會轉型期的重要法律事件。土地徵收、徵用或出讓、房屋拆遷、資源環境等類行政案件如處置的不好,極有可能會發展為影響社會穩定,乃至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此類案件的主要矛盾點往往在於群體性、極端性。而抓住主要矛盾,努力促成此類案件的行政和解,往往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於律師來說就是執業良好效果。

四、涉及行政裁決行為的案件。

行政裁決行為的目的是解決民事爭議 ,現實中這種行為是很多見的。如行政機關在涉及拆遷事項中的裁決行為。近年來呈逐年劇增趨勢。行政裁決訴訟案件一般存在三方關系人 ,即原民事爭議的雙方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在裁決過程中對原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了處理。在行政訴訟過程中 ,若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變更其主張甚至放棄其民事權利那麼行政案件就有了進行和解的基礎。律師在此類案件的代理過程中應當努力追求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之間有利於己方當事人的和解方案,並以此力促所涉行政裁決的撤銷。

五、涉及行政合同行為的案件。

行政合同兼具行政性和合意性。與一般的行政行為不同,行政合同的相對方對是否訂立合同及合同的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權。行政合同訂立後,相對方可以對合同的內容提出修正的建議,行政機關也可以作出一定的讓步。因此,對因行政合同引起的爭議,適時、恰當的有效和解方案的提出,以及進一步的行政和解的達成,不但具備基礎條件,同時還具有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積極意義。

六、涉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行為的案件。

實踐中行政機關不履行其法定職責的情形常常表現為行政相對方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卻拒絕或拖延履行。相對方起訴 ,法院通過審查認為行政機關應當履行法定職責而未履行的,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只能判決其履行職責。相對方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在法院勝訴,而是通過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獲益。所以在該類行政案件中,法院可以組織雙方協調促使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如果行政機關履行其職責,就滿足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繼續審理案件也就沒有意義了,避免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七、涉及行政賠償或行政補償糾紛的案件。

行政賠償、行政補償糾紛案件爭議的主要內容是賠償、補償數額問題,而此種數額上的爭議採用和解的方式加以解決往往比較便宜,並容易為當事人所接受。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行政補償立法尚不夠發達、完備的法治環境下,採用行政和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就更具有積極意義。

八、涉及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權屬的行政裁決、行政確權的行政爭議中,

當事人就所涉權屬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或者該調解、和解協議的履行需

要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此類案件採用行政和解方式的基礎在於當事人就所涉權屬達成調解、和解協議,原行政裁決或行政確權已經失去意義或需要變更。既讓如此,此類案件採用行政和解方式結案也是最佳的方式選擇。

九、有關法律、法規對解決該行政爭議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案件。

當前在我國的法律實踐中,有些行政爭議案件尚存在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狀況。如電力監管法律中的行政行為的行政補償、環境事件具體行政行為等等諸多方面。對於諸如此類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案件,採用行政和解的手段、方式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更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針對由於城市拆遷、征地補償等行政案件大量增加,一些行政案件呈現出當事人之間矛盾激化,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等現實狀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律師,應積極探索促進行政案件當事人行政和解的工作方案,努力尋求妥善化解行政爭議、減少社會對抗、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為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律師能夠做出的貢獻。謝謝閱讀!

Ⅷ 我國涉及程序公開的一部著名的行政法規范是什麼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第二,公眾參與原則;第三,迴避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一是行政效率原則,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它又分為實體性基本原則和程序性基本原則。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越權無效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

Ⅸ 行政法的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1)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又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2)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雖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

(1)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一般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范圍廣,覆蓋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為所有行政主體所必須遵守。

(2)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學上,人們通常在行政法總論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論中研究部門行政法。

(9)涉及行政法擴展閱讀: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Ⅹ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有哪些

樓主你好,我是紹興市工商局的。工商涉及的法律非常廣泛,不少法律中是涉版及了一條或一款或一項等等。其權中工商常用的有: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及相關規定、商標法及相關規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廣告法及相關規定、產品質量法(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法、反壟斷法、取締傳銷條例、危險化學品條例等等。其中比較典型和碰見比較多的是:無照經營、商標侵權、虛假宣傳、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商業賄賂、抽逃出資(虛假出資、虛報注冊資本)、擅自發布戶外廣告、串通招投標。其他煙草、稅務、價格、銀行、電力等等都有所涉及。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