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的

行政訴訟法的

發布時間: 2020-12-16 19:03:49

① 為什麼在行政訴訟法要對行政行為進行分類

因為行政行為是指依照不同的標准和目的,對行政行為進行劃分的,所以行政行為要分為,可分為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和行政司法等等類別,還要分成單方行政行為和雙方行政行為或者多方行政行為。

②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③ 我國行政訴訟法的標志是

具體行政行為
答案解析:[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內受理公民、法容人和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而對於「行政法規、規章或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等抽象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見,我國行政訴訟的客體是具體行政行為,而非抽象行政行為。

④ 行政訴訟法的最主要目的是

中國制定行政訴訟法法典的目的明確、具體地規定在第一條中,即: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1.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頒布之前,我國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主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由於行政案件不同於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是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之間的爭議,而民事案件是公民、法人之間的爭議,兩類爭議的性質有很大差別,完全用解決民事爭議的程序規則去解決行政爭議,必然會影響案件的審理效果,也容易忽視行政訴訟的特點,達不到解決行政爭議的目的。鑒於民事訴訟法有諸多方面不適於解決行政爭議,而行政訴訟本身具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這就要求在民事訴訟法之外設計一套適合於處理行政爭議的訴訟制度。行政訴訟法的制定實施為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行政案件提供了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如法院的受案范圍、管轄、證據制度、審理程序、審理方式和期限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進行法律監督等內容,對於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的最主要目的是為遭受行政機關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救濟途徑,通過訴訟方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隨著現代行政管理活動日趨廣泛和復雜,行政侵權現象時有發生,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害。如何為受害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濟,是現代法治國家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眾多的救濟途徑中,行政訴訟可謂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行政訴訟法的許多規定,如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受案范圍、案件管轄、起訴和受理、賠償訴訟、判決等內容,均充分體現了行政訴訟法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行政訴訟法是一部人權保障法,它不僅為公民人身權、財產權遭受損害提供救濟,而且在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對於公民勞動權、受教育權、政治權利和自由也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和救濟。法院通過撤銷違法具體行政行為、改變顯失公正行政處罰行為、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承擔賠償責任等多種方式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救濟。

  3.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行政訴訟法是司法機關對行放機關實施監督的法。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法院通過審理行政案件,有權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有權維持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僅意味著對行政行為的否定評價,而且也是防止行政機關再犯同樣錯誤的重要監督方式。維持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實質是通過司法裁判的形式肯定正確合法的行政行為,並使之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就這一點而言,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機關合法行使職權起到維護支持的作用。

參考資料:http://www.lawtime.cn/faguizt/131.html

⑤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的依據是什麼

中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工作人員: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⑥ 我國《行政訴訟法》是什麼時候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六號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⑦ 關於行政訴訟法律規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

正確答案是B,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不同,行政訴訟主要解決的是對於行政機關的行內政行為撤銷,因容此,不適用調解;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是倒置的,由行政機關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詳細法律規定見於《行政訴訟法》。

⑧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有哪些重要修改

第一:明確法院必須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律立案,有利於解決行政立案難問題。


《新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上述增加的內容是《舊法》中不從規定的,它明確了法院必須依法立案的法定職責。


第二、 登記立案制度及上級法院直接立案審理制度的確立,是解決立案難問題的重大舉措
《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起訴狀立案登記制。五十二條規定,法院接受起訴材料後應該依法進行登記並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受理。

那麼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在《新法》五十四條還規定了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書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⑨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的內容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條文注釋:
本條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行政行為包括作為、不作為和事實行為。原法用的是「具體行政行為」概念,本次修改將「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使本法的適用范圍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以從以下幾點理解本法中的「行政行為」:
(1)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行政行為既包括作為,也包括不作為。
(3)行政行為還包括「事實行為」。
(4)行政行為包括行政機關簽訂、履行協議的行為。
2、原法第25條第四款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作為被告,即已視為行政機關,本法修改進一步擴大了行政機關的范圍,將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納入本法調整范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本法所稱的行政機關:
(1)本法所稱行政機關,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
(2)規章授權社會組織行使行政管理權,受其他法律的限制。
(3)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行為,就是行政機關的行為。
(4)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辦事機構非經法律特別授權,不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屬於無效行政行為,引起訴訟的,以其所在機關作為被告。

⑩ 行政訴訟法的發展趨勢

我國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應當說是我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同步的,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分散在集中、從低層次到高層級的逐步發展的過程,其中有兩次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一是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和實施,它從司法監督的角度有力推進了行政程序法制建設,其中有宣言式的規定條款:具體行政行為違背的法定程序的,得以撤銷;
二是1996年《行政處罰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全面行政程序法制建設的開始,《行政處罰法》的重要貢獻在於:在行政訴訟法確立的程序違法無效的原則上,又進一步確立了保障公民權利與促進行政效率相結合的公正、公開原則,規定了告知、陳述、早辯和聽證等程序制度。
總體來看,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新憲法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憲法依據。西方國家的憲法中往往有關於行政程序基本原則的規定,這些規定構成這些國家行政程序的根本法律淵源。我國憲法並沒有專門明確規定行政程度的基本原則,但是,憲法中的有些規定卻可以被認為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依據。例如,憲法第2條第3款規定:「人民依照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一規定是行政程序法上公開原則、參與原則的憲法依據。
2、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建國以來,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使行政程序無法可依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20世紀80年代以後,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有關國家機關先後制定了《行政法規制度程序暫行條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行政復議條例》、《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使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覆蓋面大為擴大。
3、某些行政領域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程序制度。雖然目前我國的行政程序制度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但從局部看,有些領域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經相當完備。如行政處罰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等。以行政處罰以例,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以及行政處罰的執行程序都作了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此外,還制定了大量專門規定特定領域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這使我國行政處罰程序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規則體系。
4、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行政程序制度開始得以確立,隨著法制建設的發展,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行政程序已不再被單純地看作保障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它的控權功能和保護公民權益的功能逐步被立法者所認識,其結果,使得我國行政程序中以控制行政權和保護公民權益為主要目的、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規則和制度逐步被確立。例如,告知程序、聽證程序、迴避程序、復審程序等。這種變化表明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逐步向現代化邁進。
5、行政程序制度獲得了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隨著國家法治的發展,行政程序開始獲得獨立的法律地位。例如,《行政訴訟法》明確地將程序合法作為行政行為合法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行政處罰法》則明確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些規定表明,我國行政程序不再是行政實體法的附庸,它已經獲得了獨立的法律地位。盡管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的水平還比較低,行政程序法律化還存在諸多問題。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