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行政法
① 我國是不是沒有《行政法》實體法啊
我國的行政法是有的,但分布較廣,沒有行成統一的類似於民法典,刑法典一樣的典籍,現在的行政法主要是由部分行政法規和行政訴訟法結合在一起
② 下列哪些不屬於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C、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判例
D、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法法源的種類:
1、憲法(專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3、行政法規(是國務院依憲法或法律授權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屬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自 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部門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發布的規章);
7、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8、法律解釋;
9、條約與協定
③ 行政法中「一事不再罰」原則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法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一事不再罰作為行政處罰的原則,目的在於防止重復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當前我國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還存在一定問題:一、《行政處罰法》對「一事不再罰」處罰主體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確定性。對幾個機關都有管轄權的違反行政管理法律;二、《行政處罰法》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對適用法規時的沖突沒有提供合適的沖突適用規則。相信隨著行政法治的發展與完善,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行政處罰是國家特定行政機關依法懲戒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個人、組織的一種行政行為,屬行政制裁范疇。行政處罰作為一種法律制裁,是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政相對人的一種懲戒、教育手段。目的是使相對人今後不再重犯同一違法行為。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按此規定,一事不再罰可界定為:行政主體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罰款)的行政處罰。也就是說,行為人的一個行為無論是違反一規范,還是數個規范,受一個行政主體管轄,還是數個行政主體管轄,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但如果是罰款,則罰款只能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吊銷營業執照或其他許可證,也可以是責令停產停業,還可以是沒收等,只是不能再罰款。由此可以看出,行政處罰法規定一事不再罰的范圍是有限的,僅僅限制的是二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而不限制其他行政處罰種類的第二次或多次適用,在我國目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繁多、職權交叉重疊的情況下,仍不足以解決多頭處罰、重復處罰的問題。可以說,這條規定反映了一事不再罰原則理論上的不成熟和迫切的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及其協調。但我們不能據此來否認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存在,這條規定正反映了一事不再罰原則的立法旨意和精神,只是由於理論上不成熟。
對一事不再罰原則的理解首先是對「一事」即「同一個違法行為」的理解和認識。所謂「違法行為」指當事人違反行政法規范的行為或者說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而非其他違法或違紀行為。「同一個違法行為」是指當事人實施了一個違反行政法規范的行為或者說一個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當事人在客觀上僅有一個獨立完整的違法事實。理解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同一個違法行為是指一個獨立的違法行為而非一類違法行為。第二,同一個違法行為在實施的主體上,是同一違法行為人。第三,同一個違法行為是指一個違法事實而非一次違法事件。第四,同一個違法行為,指的是該違法行為的全貌,如果違法行為人針對該行為向行政處罰主體作了重大欺瞞,且該欺瞞導致處罰主體對該違法行為的定性和施罰產生重大影響,則處罰主體在第一次處罰後可以根據新查明的事實情況對違法當事人追加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這樣的規定,使一事不再罰成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和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所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筆者就一事不再罰原則以及適用的一些問題談點粗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一事不再罰原則的涵義
什麼是一事不再罰,在理論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多種觀點。筆者認為,《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雖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一事不再罰,但對我們理解和界定一事不再罰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根據這條規定和執法實踐,筆者認為,一事不再罰應有以下3個方面的涵義:①同一行政機關對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及以上的處罰;②不同機關依據不同理由和法律規范對行為人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及以上同種類(如罰款)的行政處罰;③違法行為已受到刑罰後,除法律規定或特殊情況外,不得再給予行為人行政處罰。以上三個方面內容不能分割,互為前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④ 下列()不是行政法調整的對象
汗,剛才查了一下書。我原來的回答是錯的。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內。行政關系包括四容類: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的差別在於,行政法調整的是行政關系,但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是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訴訟關系是由行政訴訟法調整的,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行政程序是行政行為的具體表現,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是行政程序法律關系。
⑤ 行政法中有一事不在罰原則
我認為沒有違反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因為你是有兩個超速行為,即存內在兩個違法行為,雖容然你這兩個行為是同一性質的。當然還得看你的具體情況,如果後邊的罰款針對的仍然是你前一個超速行為的話,那就構成了違法執法或者是不同執法部門對你的同一超速行為已經出發過了再進行處罰也是違反了一事不再罰。不過根據你的表述,人家應該沒有罰錯滴。
⑥ 行政法是不也就是民告官
行政法是一個法律領域的總稱,而"民告官"則是一種訴訟。
行政法,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一切法規的總稱。行政法是國家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規定著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此來調整國家和各種行政機關之間,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同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行政法,包括國家民政、治安、司法、軍事、外事、財經、文教、衛生、科技、人事等各方面行政管理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過去,我國的行政立法是個薄弱環節,雖然先後制定出許多行政法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部統一的行政法典。有關行政管理的法規,只是散見於憲法、法律、法規、決議、命令和其他各種規范性文件之中,缺少系統的、切合實際的行政法規。
而行政訴訟,即通常說的民告官。是在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依照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⑦ 以下哪種法律不屬於行政法
B不屬於行政法。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⑧ 行政法上的不停止執行是什麼意思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規定:「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內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容的期限內,予以履行」、「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又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⑨ 怎麼理解行政法中的法無規定不可為
這是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則」的具體體現。
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內機關的行政職權來自於容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依據於法,行政機關的行為結果服務於法。
除非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做出了明確授權,否則行政機關無權做出需要該項職權的行政行為。
隨著「行政國家」現象的出現,對於「合法性原則」的執行出現了一些變通,主要體現為「傷害保留」、「重大事項保留」,也就是說行政機關實施的行為傷害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需要看有明確授權,行政機關做出的行為事關重大,需要有明確授權。
⑩ 行政法中關於行政行為不可訴的情況有哪些
《抄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襲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