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性
A. 論述行政合法性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必須遵守並執行行政法律的規定,以法律為依內據,並承擔因違反容行政法律規而導致的法律後果。
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行政主體是否適格(法律授權);
2.是否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行政行為是否做到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
4.是否超越職權;
5.是否檻用職權;
6.是否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
7.是否顯失公正(嚴格來說,本項屬合理性范圍,但也是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認定內容)。
以上是基本框架,就不展開論述了。
B. 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權利活動和非權利活動)而形成或產生(引發)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既包括在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應包括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救濟或監督關系。
其中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而客體則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1、行政法律關系是受法律調整或約束的一種社會關系。
2、行政法律關系是因行政活動產生或引發的各種社會關系。
3、行政法律關系是一種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2)行政法律性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1、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即關系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是行政法律關系,而且在我國,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則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之間不能互為原被告。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國,只有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才能成為行政主體。
3、主體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體雙方各自權利義務性質不完全相同。
(2)、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數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C. 如何理解行政的法律性
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即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回法答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進行。此外,在處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關系時還應當堅持法律優位和法律保留原則,法律優位是指上位階的法律規范的效力高於下位階法律規范的效力,各層級的法律規范之間必須保持統一與和諧
D.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版。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權的權利義務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 (5)大多數的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E.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體現在:
1、雙方主體地位不平等。
2、行政法律關系版的變更不以雙方當事人意權思表示一致為前提。
3、行政主體可以單方面設立行政法律關系。
4、行政主體可以對行政相對人行使強制權。
(5)行政法律性擴展閱讀:
多重行政法律關系包括主體多重、內容多重、主體與內容的多重交叉。在此舉一案例:公民甲(侵害人)實施了毆打公民乙(被侵害人)的治安違法行為,公民乙請求公安機關處理,公安機關對公民甲做出治安行政處罰,由此就形成了主體與內容交叉復合的行政法律關系。
其中,主體一方為公安機關,主體另一方是侵害人甲和被侵害人乙(主體多重)。公安機關同時行成的法律關系有兩種,一是與公民甲形成的處罰與被處罰的權利義務關系,二是與公民乙形成的保護與被保護的權利義務關系。
F. 行政指導具有哪些法律性質
行政指導是行政主體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的目的,基於國家的法律、政策採用倡導、引導、勸告等方式作出的,旨在引導行政相對人自願採取一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的一種不具有強制性和拘束力的行政行為。
特徵:1.不具有法律效果,2.不具有強制性。
G.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內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容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H.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制定的機關不同、效力不同、適用的對版象不同。
一、權制定的機關不同
1、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規。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及地方法規。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
2、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法律的效力,但高於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3、地方性法規低於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
三、適用的對象不同
1、法律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
2、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
3、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實施。
I. 行政法律有哪幾項
國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內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J. 行政規劃如何體現它的政策性和法律性
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公文文種種類: 一、公告、通告與通知 公告是「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法定事項」的行政公文。通告是「適用於公布社會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的行政公文。通知是「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的行政公文。公告,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重要事項公告、法定事項公告;通告,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制約性通告、知照性通告;通知,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發布性通知、轉發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由此可見,公告、通告和知照性通知均具有「告知事項」的功能。 二、命令、決定與通報 命令是「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的行政公文。決定是「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的行政公文。通報是「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的行政公文。由此可見,命令中的嘉獎令、決定中的獎勵決定和通報中的表彰通報均具有「表彰先進」的功能。 三、命令與通知 命令是「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的行政公文。通知是「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的行政公文。命令,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公布令、行政令、嘉獎令和任免令;通知,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發布性通知、轉發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由此可見,命令和通知均具有「發布規章和人事任免」的功能。 四、決定、通知與意見 決定是「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的行政公文。通知是「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的行政公文。意見是「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的行政公文。決定,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政策性決定、部署性決定、獎懲性決定和變更撤銷性決定;通知,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發布性通知、轉發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意見,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下行的指導性意見、上行的建議性意見和平行的協商性意見。由此可見,決定、通知和指導性意見都屬下行文,均有「向下級布置工作」的功能。 五、函與意見 函是「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的行政公文。意見是「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的行政公文。函,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商洽函、詢問答復函和求批審批函;意見,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下行的指導性意見、上行的建議性意見和平行的協商性意見。由此可見,商洽函和協商性意見大多屬於平行文,均有「向平級和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協商工作」的功能。 六、報告、請示與意見 報告是「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的行政公文。請示是「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的行政公文。意見是「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的行政公文。報告,根據其內容性質可劃分為工作報告、情況報告、答復報告和報送報告;請示,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請求批示性請示、請求批准性請示;意見,根據其作用可劃分為下行的指導性意見、上行的建議性意見和平行的協商性意見。由此可見,報告、請示和建議性意見都屬上行文,均具有「向上級反映工作」的功能。 七、函與請示 函是「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的行政公文。請示是「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的行政公文。函,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商洽函、詢問答復函和求批審批函;請示,根據其作用可以劃分為請求批示性請示和請求批准性請示。由此可見,函和請示均具有「請求批准」的功能。 八、批復、復函、通知與報告 批復是「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的行政公文。函是「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的行政公文。函從行文往來上可劃分為發函和復函。通知是「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的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的行政公文。報告是「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的行政公文。由此可見,批復、復函、通知和報告均具有「回復事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