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制度論文
❶ 論文:企業法人治理(5000字)
如何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
在明晰產權關系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我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問題。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這個問題都很突出,即使已經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但往往是將文件「鎖在櫃子里」,普遍存在著職責不清,構成不合理、缺乏科學的工作制度等問題,要想使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真正發揮應有的效能,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范和完善。
。
一、認清法人治理結構的本質特徵
所謂法人治理結構,是指現代企業所應具有的科學化、規范化的企業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企業決策、執行的制度安排。它主要由股東會、董事會(包括總經理層)和監事會三個機構組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具有以下明顯特徵:
。
A.一是股東作為企業的出資者,可以通過股東代表按出資比例或股份行使表決權,能夠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企業主人的地位。
。
B.二是依照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公司經營者能夠享受充分的法人財產權和日常生產經營管理自主權,並能努力實現企業所有者對公司的期望。
。
C.三是企業的投資者選派監事,職工也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監事(這一點國有企業必須做到),共同組成企業監事會,能夠實現投資者和職工對企業經營者的有效監督。
。
這種組織管理制度,通過企業內部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的相互激勵和相互制衡,使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生產者各自獨立、權責分明、相互制約,從而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既保障了所有者的權益,又賦予經營者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同時還能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完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基本要求。
。
二、嚴格法人治理結構的事權劃分
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必須合理界定股東會、董事會、總經理層和監事會的職責范圍,以便各司其職,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股東會是企業的最高權力(決策)機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職權。 。、
。
A.一是人事權,負責選舉、罷免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
B.二是重大事項決策權,如批准和修改公司章程、財務預決算方案和決定公司經營方針、投資計劃;
C.三是受益分配權,批准公司利潤分配方案;
D.四是股東財產處置權,決定企業的合並和解散等。
。
董事會是企業的決策機構,對股東會負責。主要職責是
A.執行股東會的決議;
B.制訂企業經營目標、重大方針和管理原則;
C.提出盈利分配方案供股東會審議;
D.重要人事任免;任免經理人員並決定其報酬;
E.決定大額資金使用。
。
總經理層是執行機構,對董事會負責。企業生產經營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由總經理全面領導和統一指揮。總經理的主要職責是
A.執行董事會決議;
B.主持企業的日常業務活動;
C.任免中、基層經理人員,並決定其報酬;
D.定期向董事會報告企業的業務開展情況,提交年度報告。
。
監事會是企業的監督機構,對股東會負責。主要職責是
A.依法和依照企業章程對董事會和總經理行使職權的活動進行監督;
B.審核企業的財務狀況;
C.對董事會成員和總經理的任免、獎懲提出建議。
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除了各部門之間這種橫向的職許可權定關系外,從產權關繫上看,還存在著一種縱向的財產負責關系。即股東會對董事會委託代理、董事會對總經理授權經營、監事會代表股東會對財產的受託人實行監督。正是這種縱向的財產負責關系和橫向的職責限定關系,構成了公司內部的約束機制。從而,形成了一個有機的利益共同體。
。
三、堅持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原則
建立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必須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堅持以下原則:
。
①董事會、總經理層和監事會成員一般分設,特別是董事長一般不應兼任總經理,以保證出資者和董事會、董事會和總經理層相互間信託、委託和監督關系的確定。但考慮到一些大中型企業的特殊情況,並保證企業領導人員的穩定過渡,也可在一定時期內兼任總經理,待條件成熟後,再另行聘用。
②在國有企業中,為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的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黨委書記應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可兼任董事長職務。黨委其他成員也可進入總經理層或監事會。特別是紀檢書記可進入監事會,並兼任監事會主席。
③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選舉職工代表董事和監事,以充分調動職工民主管理和監督的積極性,保證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但人數應有限定,不宜過多。在選舉過程中,要著重考慮本人參與決策的能力。
❷ 求公司法律制度與我們的生活的論文,1000字左右,感謝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❸ 開始寫畢業論文了,題目:公司出資形式的法律問題研究。
按照《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出資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 貨幣。設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數量的流動資金。以支付創建公司時的開支和啟動公司運營。因此,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 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
第二, 實物。實物出資一般是以機器設備、原料、零部件、貨物、建築物和廠房等作為出資。
第三,知識產權。所謂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傳統的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
第四, 土地使用權。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股東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後向公司出資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另一種是公司向所在地的縣市級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過審查批准後,通過訂閱合同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公司依照規定繳納場地使用費。前者為股東的出資方式,但必須依法履行有關手續。
第五,勞務和信用出資.有些大陸法系國家,還允許股東以勞務和信用出資,但僅限於無限公司,兩合公司和股份兩合公司,而有限責任公司和股分有限公司則不允許股東以勞務和信用出資.如<<德國股份法>>規定:"實物出資或實物接收只能是可以確定經濟價值的財物;勞務不能算作實物出資或實物接收."與大陸法系國家相比,一些英美法系國家對於股東的出資方式規定得較為靈活.如<<美國示範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可以認可發行股票,為此而收受價金,該價金包括一切有形或無形財產,或是能使公司享有利益,這包含現金,付款證書,已提供的勞務,提供的勞務的合同或公司的其他證券."我國<<公司法>>雖未明確禁止股東以勞務和信用出資,但從其列舉的股東出資標的來看,我國不允許股東以勞務和信用向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出資.
一般要有這樣幾部分組成:提出問題,闡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觀念;分析問題,說明為什麼要堅持你的觀點;解決問題,拿出解決問題方案,至於順序,你可根據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說論文由論點、論據、引證、論證、結論等幾個部分構成。
1、題目
題目應恰當、准確地反映本課題的研究內容。畢業設計(論文)的中文題目應不超過25字,並不設副標題。
2、 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摘要是畢業設計(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應包括本設計(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不標注引用文獻編號。避免將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內容介紹。
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採用能覆蓋畢業設計(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標准)。關鍵詞一般列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畢業設計(論文)正文
畢業設計(論文)正文包括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❹ 營銷業務與法律法規的畢業論文全文
市場營銷畢業論文
企業綠色營銷策略探析
摘要:論文闡述了綠色營銷概念,分析了綠色營銷特點,詳述了綠色營銷意義,提出發展綠色營銷的策略即綠色產品、綠色價格、綠色渠道和綠色促銷,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營銷,綠色營銷,綠色營銷策略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尋找一種新的營銷理念指導企業營銷活動,綠色營銷應運而生。
一、綠色營銷概念
消費者意識到環境惡化已經影響其生活質量、生活方式,甚至影響到人類子孫後代生存和發展,要求企業負起社會責任,生產、銷售對環境危害小的綠色產品,就出現了綠色消費觀念。綠色營銷是在綠色消費觀念驅動下產生的,企業以環境保護理念作為其經營哲學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其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出發點,力求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營銷策略。它要求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謀求消費者、企業、社會和生態利益的統一.既要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企業目標.也要充分關注自然生態平衡.核心是按照環保與生態原則來選擇和確定營銷組合策略。
二、綠色營銷的特點
綠色營銷是以保護環境和回歸自然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綠色營銷活動.它的主要特徵是:
1.倡導綠色消費意識
綠色營銷的核心是倡導綠色消費意識,讓消費者意識到使用綠色產品、採用綠色生活方式.不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而且能夠改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財富。在培養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的同時.培養成熟的綠色市場。
2.實行綠色促銷策略
由於綠色營銷對企業提出了環保的要求,促使企業的促銷策略,發生了重大轉變,企業營銷活動的注意力從過去單純追求利潤增長.轉變為在營銷活動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上來。企業在進行促銷時,注重宣揚綠色產品的使用價值、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
3.採用綠色標志
在綠色市場發展期,使用綠色標志是綠色營銷的重要特點。在企業的產品上貼上綠色標志,便於消費者識別綠色產品,消費綠色產品,保護生產綠色產品的企業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對於非綠色產品生產企業形成市場壓力,有利於綠色市場盡快成熟起來。
4.培育綠色文化
綠色營銷的發展推動了企業綠色文化建設,綠色文化成了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在綠色文化的建設中,企業目標與環境目標相融合 企業營銷理念與生態理念相融合。在企業內部,要培養員工的綠色理念,建立綠色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具有綠色理念、人人宣傳綠色理念的綠色文化氛圍。
三、綠色營銷的意義
1.綠色營銷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同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相協調,以保證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了保護我國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政府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改善執法環境,提高環境監測技術和手段,對危害環境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企業因污染環境而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社會團體保護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企業已不能像從前一樣毫無節制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來維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這迫使企業必須把人類生存、社會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把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生存環境運用於人類社會福利的改善和提高的經濟活動中,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
2.綠色營銷有利於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已成為各國負責任政府的共識。在國際貿易中,為了保護本國公民的身心健康.促使企業開發、生產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產品,各國政府制訂了苛刻的綠色標准,規定凡是未經綠色認證的產品,嚴禁進1:3。這樣,未取得綠色認證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嚴格限制,被排斥於國際市場之外。我國企業只有積極開發綠色產品,爭取國際綠色認證標志.全面開展綠色營銷活動才能打破」綠色壁壘。擴大產品的出1:3額和國際市場佔有率,推進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3.綠色營銷有利於企業佔領市場和擴大市場佔有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長.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由過去單純追求量的享受,轉變為質的提高;再加上,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們認識到過度地消耗自然資源、污染環境將加深地球生態系統災難.危及人類生存,消費者自覺消費綠色產品成為必然趨勢。針對消費市場的變化,企業必須轉變經營觀念,開展以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保護環境為中心的綠色營銷戰略,為消費者提供綠色產品.滿足消費者的綠色需求,擴大市場佔有率,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4.綠色營銷可營造綠色文明,促進企業塑造綠色文化
綠色文明以追求環境與人類和諧生存和發展的新型文明。通過綠色營銷活動,可以協調企業、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使經濟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至於對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綠色企業文化強調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們生存的地球和環境變得更美好而人人負起責任並付諸行動,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強大的生命力。
5.綠色營銷可構建綠色形象,贏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環境保護愈來愈重要的今天,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進行綠色營銷,樹立綠色企業形象、贏得獨特競爭優勢是一種手段。企業通過採用綠色技術、開發綠色產品,將環境保護觀念納入生產經營活動中,從生產技術的選擇、設備的建造、產品的設計、原材料的採用、生產工藝流程的制定、包裝方式的確立、廢棄物的處置等各個方面都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可以兼顧消費者需求、企業利益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以贏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費者的好感 從而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競爭優勢。
6綠色營銷可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企業效益
由於企業的綠色營銷活動始終和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重視環境保護緊密聯系在一起 所以,綠色營銷的過程就是企業努力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盡可能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集約化經營的過程、而且,因為綠色產品品質好,盡管價格高於同類產品 仍然會被消費看所青睞.因此.綠色營銷雖然增加了企業必要的環保投入,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策略
綠色營銷將成為21世紀營銷的潮流,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在經營過程中就必須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綠色營銷策略。
1、綠色產品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環境意識的增強.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購物時.更加註重企業及其商品對環境保護和自身健康的有益性.在這一觀念指導下 綠色產品備受青睞。
(1)綠色設計。綠色設計是指企業的產品研發部門,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研發產品時 首先要甄別消費者需求是否為綠色需求,對自然環境是否會產生危害:其次要考慮到 該產品在生產、消費過程中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哪些危害,這些危害 在設計產品時就被充分考慮,將環境污染在設計環節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便是不能完全根除污染 也要考慮到產品被消費後的治污措施用環保的理念進行產品設計。
(2)綠色生產。綠色生產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採用無污染的設備 無污染技術,降低資源消耗 減少對環境污染和對產品的污染。使產品在消費過程中 有利於保護消費者身心健康.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3)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是能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用後易於回收再用或再生 易於自然降解 又不污染環境的包裝物。這就要求企業在包裝產品過程甲 既要努力降低其包裝費用,又要考慮到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不斷研製、開發、使用新型的綠色包裝材料 探索一條「綠色包裝」的新路子 有利於突破新貿易保護主義利用包裝為我國設置的綠色壁壘
(4)綠色標志。綠色標志是指依據有關綠色產品認證標准規定,由政府部門或某個具有權威性的認證機構確認並頒發的一種標志。企業產品被確認為綠色產品,貼上綠色標志後就取得了進入綠色市場的「通行證」.其身價大增 但需要注意的是.綠色產品必須貨真價實 否則就會有損企業的形象 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綠色價格策略
在綠色市場未成熟期 綠色產品的市場投入期,生產成本會高於同類傳統產品.因為綠色產品成本中計入了產品環保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在產品開發中 因增加或改善環保功能而支付的研製經費。
(2)在產品製造中 因研製對環境和人體無污染,無傷害而增加的工藝成本。
(3)使用新的綠色原料、輔料而可能增加的資源成本
(4)由於實施綠色營銷而可能增加的管理成本、銷售費用
綠色成本的提高 必然要反映到綠色產品的價格上.造成綠色產品價格較高。但是,在綠色市場尚不成熟時期.綠色產品就要實行高價策略 以與非綠色產品相區別。因為.價格的高低,影響到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評判 隨著綠色市場的成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綠色社會分工的完善 綠色產品的成本會逐步下降,綠色產品價格趨向穩定企業制定綠色產品價格時 一方面要考慮成本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隨著人們綠色消費意識的增強.經濟收入的增加,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從對產品價格的過高關注轉變為對自身健康和環境保護的關注。所以.較高綠色價格也能被相當多的消費者接受,彌補過高的綠色成本,獲得綠色利潤。答案補充 3、綠色營銷的渠道策略
營銷渠道是綠色產品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所經過的通道。企業實施綠色營銷必須建立穩定的綠色營銷渠道。
(1)慎重選擇中間商。中間商是生產者向消費者出售產品時的中間環節。在產品分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在選擇中間商時.要不斷發現和選擇熱衷於環保事業的營銷夥伴,啟發和引導中間商的綠色意識,建立與中間商互利、互惠、共贏的利益關系,逐步建立穩定的綠色營銷網路。
(2)注重營銷渠道有關環節的工作。為了真正實施綠色營銷,從綠色交通工具的選擇.綠色倉庫的建立,到綠色裝卸、運輸、貯存、管理辦法的制定與實施.認真做好綠色營銷渠道的一系列基礎工作。
(3)盡可能建立短渠道 寬渠道,減少渠道資源消耗,降低渠道費用和綠色成本。
4、綠色促銷策略
綠色促銷是通過綠色媒體.傳遞綠色信息,指導綠色消費.啟發引導消費者的綠色需求.最終促成購買行為。綠色促銷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幾方面:
(1)綠色廣告。企業對產品進行廣告促銷.首先在廣告創意上要保持」綠色」,設計出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具有真實性、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和情報性的廣告,避免廣告內容庸俗、低級、淺薄、失真現象。答案補充 其次,要選擇「綠色 廣告媒體.選擇那些在廣告受眾中享有_一定社會聲譽.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敢於實事求是的廣告媒體。通過廣告對產品的綠色功能定位 引導消費者理解並接受廣告訴求,營造綠色營銷氛圍,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2)綠色推廣。通過營銷人員的綠色推銷和營業推廣,直接向消費者宣傳、推廣產品綠色信息.講解、示範產品的綠色功能,回答消費者綠色咨詢,宣講環保主義,激勵消費者的消費慾望。同時,通過試用、饋贈、競賽、優惠等策略,使消費者產生消費興趣,促成購買行為
(3)綠色公關。企業通過系列開放性公關活動,使社會公眾與企業廣泛接觸,了解企業供、產、銷各環節的綠色作業程序與制度,增強公眾的綠色意識,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為綠色營銷建立廣泛的社會基礎 促進綠色營銷的發展。
綠色營銷是種新的思想觀念,更需要實踐.綠色企業領導要善於堅持不懈地學習綠色營銷新知識。運用新知識 為企業的綠色營銷注入新活力。也只有堅持綠色營銷理念,才能使企業、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❺ 求法律本科畢業論文
轉
畢業論文主標題(黑體·三號字)
--副題(宋體·四號字)
考號:(楷體·四號字) 姓名:(楷體·四號字)
(內容提要) (黑體·五號字)
檢察機關的基本職能是公訴,檢察權在本質上主要表現為公訴權,以公訴權為基本內容的檢察權在本質屬性和終極意義上應屬於行政權。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各項權力都是具體的訴訟程序性權力,與所謂的法律監督權並不存之必然的關聯性。(宋體·五號字)
[關鍵詞)(黑體·五號字)檢察權 公訴權法律監督(宋體·五號字)
正文:(宋體·三號字。)
談論中國的檢察體制,探討檢察機關轉職托以及檢察機關的改革,首要的問題就是對檢察權的性質給出一個科學的解釋。目前學術界劉這個問題已經作了初步的探討,但是意見頗多分歧,歸納起來大致存在以下四種主要觀點。觀點一:行政權說,認為檢察權就是行政權。(1)觀點二:司法權說,認為檢察官與法官同質但不同職,具有同等性,檢察官如同法官般執行司法領域內的重要功能。(2)
(注 釋) (黑體·五號字)
(宋體·五號字)
(1)龍宗智:《論檢察權的性質與檢察機關的改革》,《法學》1999年第10期。 (2)謝鵬程:《論檢察權的性質》,《法學》2000年第2朝。 (參考文獻 )(黑體·五號宇)
(宋體·五號字)
l、朱勇、李育編著:《台灣司法制度》,時事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頁。 2、張穹、譚世貴:《檢察制度比較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頁。
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一、《憲法學》 1、論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特徵
2、違憲問題研究;
3、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監督制度 4、論公民權利與自由的發展趨勢
5、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6、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立法
7、憲政比較研究
8、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之關系 二、《婚姻家庭法》 1、論離婚自由
2、試論准予離婚的法定理由
3、無效婚姻制度探析 4、論夫妻財產制度的發展 5、對結婚禁止條件的探索 6、擬制血親間婚姻關系探討
7、試論夫妻相互忠實義務
8、論家庭暴力中的權利救濟
9、論重婚
1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婚姻家庭觀
12,論"禁育不禁婚" 13、論探視權的實現
14、婚外同居行為的定性與法律責任
15、試論夫妻約定財產制度 三、《刑法學》 1、論無罪推定
2、論間接故意與疏忽大意的過失
3、論無限防衛原則
4、論犯罪構成
5、論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6、論緊急避險制度
7、論數罪並罰
8、論受賄罪 9、淺議計算機犯罪
10、論洗錢罪
12、論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14、論毒品犯罪
15、論金融詐騙罪 四、《刑事訴訟法學》 1、論兩審終審原則
2、論迴避制度
3、論刑事辯護人 4、論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
5、論取保候審
6、論不起訴制度 7、論當庭判決
8、論死刑復核程序
9、論死刑緩期執行
10、論審判監督程序
五、《民法學》
1、論民法的基本原則
2、論誠實信用原則 3、論民事主體制度
4、論物權與債權的異同 5、論物的所有權
6、試論用益物權 7、論債的擔保
8、論引起債產生的原因
9、試論代位權
10、論無權代理
11、論表見代理的條件和結果
12、論合同的訂立 13、論無效合同的種類 14、論合同的履行 ]5、論交付的種類和意義
16、論特殊侵權的民事責任原則
17、試論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18,論人身權的種類
19、試論不當得利 20、論一般民事侵權的構成要件
六、《民事訴訟法》 1、論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2、論民事訴訟的辯論原則
3、論訴的和關
4、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5、論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6、論我國民事訴訟管轄的種類 7、論特殊地域管轄
8、論我田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制度
9、試論第三人
10、試論共同訴訟 11、論我國民事訴訟的證據制度 12、論舉證倒置
13、論起訴的條件 14、論反訴制度
15、論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公示催告程序
16、試論支伺令
17、論上訴的條件 18、論民事案件的督促再審程序
19、論民事案件:的執行"難" 20、論我國涉外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七、《知識產權法》 I、知識產權的性質與特徵
2、著作權許可使用之研究 3、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
4、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界限之研究
5、專利技術與專有技術法律保護之異同
6、商業秘密法律保護研究
7、馳名商標的法律問題
8、企業名稱權研究
9、從商標糾紛看企業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
10、論商標撤銷制度¨
11、專利無效宣告制度的有關法律問題研究
八、《公司法》
1、論我國公司法的體例與結構 2、論我國公司法的基本原則
3、論我國公司的種類
4、論公司設立的條件 5、論公司設立的法律責任 6、論公司資本的三原則
7、論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8、論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和股東出資
9、論公司的發起人制度
10、論國有獨資公司的設立 11、論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12、試論國有獨資公司制度的完善
12、論有限責任公司的監督機構 14、論有限責任公司的債券發行
15、試論上市公司。 16、論公司 股票發行的條件 17、論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上市的條件
18、論外國公司分支機;溝的設立程序
19、論公司集團的設立 20、試論破產債權
九、《外國法制史》 1、世界著名民法典體系之比較研究 2、試論英美判例法之可借鑒性 2、民法法系的歷史發展與我國民法典的制定 4、羅馬法與我國市場經濟法律構建中的法理問題 5、論美國商法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6、信託的發展與我國信託制度的建立
7、論普通法與衡平法的關系 8、法國民法發展制度考 9、普通法系主要國家刑罰制度之比較
10、民法法系主要國家行政法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十、《合同法》 1、論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2、論合同的分類 3、試論合同的成立條件
4、試論締約過失責任 5、論合局的效力 6、試論無效合同 7、論債的保全
8、試論債權人的代位權 9、試論合同的轉讓
10、試論合同解除的條件
11、論提存
12、試論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13、試論定金責任
14、論違約行為的形態和責任
15、試論合同的解釋
16、論要約和要約邀請
17、試論合同的成立與生效要件 18、試論不安抗辯權.
19、試論概括移轉
20、論合同權利和義務終止的原因
十一、《國際私法》 1、論我國的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的立法原則與補充完善
2、論適用外國法的理論和方法
3、論沖突規范的意義與重要組成部分的探討 4、試論香港與大陸的法律沖突問題 5、談涉外經濟貿易合同中的法律問題
十二、《國際經濟法概論》 1、論關稅減讓原則與我國關稅制度改革 2、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法律問題 3、試述關貿總協定對國際貿易的法律調整 4、試述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法律問題
5、關貿總協定與中國對外貿易法的適用關系
十三、(勞動法學》
1、試論勞動法律關系
2、試論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3、試論工資保障法律制度 4、試論外商投資企業的勞動法律問題
5、試論我國勞動爭議處理的程序十四、《保險法》
1、試論責任保險與保證保險的異同
2、我國保險立法的現狀及其完善
3、試論保險合同的補償原則
十五、《金融法學》 1、論貸款的法律調整
2、淺議我國商業銀行現狀及其發展對策 3、金融違法行為的研究
4、票據法的探討
5、論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權利及其制約十六、《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制度》 1、論環境標准
2、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3、論"三同時"制度 4、論排污許可制度
5、論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
6、論土地資源的法律保護 7、論風景名勝地的法律保護
8、論國際環境責任
9、論可持續發展原則
10、論國際水道的保護 11、論海洋污染防治
12、論文化遺跡地保護的法律制度
十七、《公證與律師制度》 1、論公證的客觀真實原則 2、論遺囑公證
3、論房屋買賣合同公證
4、論出國留學協議公證
5、論涉外公證
6、論刑事訴訟中的律師辯護
7、論民事訴訟中的律師代理
8、論行政訴訟中的律師代理
9、論政府法律顧問的實務操作 10、論法律援助制度
就幾個方面論述
一國際投資爭端是什麼
二解決方案
三ICSID是什麼
四兩者比較下面再簡單闡述一下編寫畢業論文提綱的方法:
1.先擬標題;
2.寫出總論點;
3.考慮全篇總的安排:從幾個方面,以什麼順序來論述總論點,這是論文結構的骨架;
4.大的項目安排妥當之後,再逐個考慮每個項目的下位論點,直到段一級,寫出段的論點句(即段旨);
5.依次考慮各個段的安排,把准備使用的材料按順序編碼,以便寫作時使用;
6.全面檢查,作必要的增刪。
在編寫畢業論文提綱時還要注意:
第一,編寫畢業論文提綱有兩種方法:一是標題式寫法。即用簡要的文字寫成標題,把這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簡明扼要,一目瞭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畢業論文提綱一般不能採用這種方法編寫.二是句子式寫法。即以一個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該部分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具體而明確,別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費時費力。畢業論文的提綱編寫要交與指導教師閱讀,所以,要求採用這種編寫方法。
第二,提綱寫好後,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這就是提綱的推敲和修改,這種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幾點。一是推敲題目是否恰當,是否合適;二是推敲提綱的結構。先圍繞所要闡述的中心論點或者說明的主要議題,檢查劃分的部分、層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說明問題,是否合乎道理;各層次、段落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然後再進行客觀總體布局的檢查,再對每一層次中的論述秩序進行
五總結
❻ 公司企業法相關論文
企業法,是指調整企業在設立、組織形式、管理和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內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容稱。從法律的角度講,企業是依法成立,具有一定的組織形式,獨立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
企業法是以確認企業法律地位為主旨的法律體系,因此,廣義企業法應當是規范各種類型企業的法律規范的總體。包括按企業資產組織形式劃分的公司、合夥企業和獨資企業;也包括按照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以及包括按照有無涉外因素劃分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等。目前中國現行企業法對上述不同類型的企業都有所調整。
❼ 關於《公司法》這門課的論文怎麼寫
論《公司法》轉投資法律規定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王兆華(蘭州大學法學院2002級碩士研究生) 內容提要: 我國《公司法》在轉投資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轉投資的對象規定的過於狹窄;轉投資的形式方面缺乏對債權投資的規定;在轉投資的數額計算方面規定的有待明確;對轉投資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也缺乏法律規制。在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完善,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健全轉投資方面的法律缺陷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以及為公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轉投資對象;債權;公司凈資產;母子公司 「公司轉投資是指公司作為投資主體,以公司法人財產作為對另一企業的出資,從而使本公司成為另一企業成員的行為。」 [1] 我國《公司法》對轉投資規定在第12條,與其它國家、地區而言,《公司法》對公司轉投資問題,採取了嚴格、單向限制的態度。「公司轉投資行為對於鼓勵企業經營多元化與自由化、增加投資渠道、有效運用資本有著積極意義,它已成為企業間相互聯合的一種特別重要的手段」 [2],但是轉投資也會引發諸如虛增資本、實質性減資、董監事濫權、母公司不規范行為等法律問題,為確保股東和債權人利益,各國公司法一般都對轉投資行為予以一定的限制,我國《公司法》亦做了一些規定,但是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本文擬結合我國《公司法》有關規定,對在轉投資對象、轉投資形式、投資額計算問題、母子公司問題等方面存在立法缺陷加以探討,提出筆者立法建議。 (一)轉投資對象方面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我國《公司法》第12條第l款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從立法者本意來看,這一規定旨在禁止公司成為其他經濟組織中承擔無限責任的成員或股東,因為其他經濟組織中承擔無限責任的成員或股東在該經濟組織的資產不足清償債務時,須負連帶責任,這會給股東和債權入的權益帶來不利影響。然而,這里就存在一個問題;是否公司轉投資對象只能限於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回答是否定的。在當前我國的現實經濟生活中,企業法人以公司企業法人和非公司企業法人兩類形式行在,公司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東承擔的是有限責任,這是毫無疑問的,非公司企業法人,主要是指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非公司企業法人的投資者對所投資的企業也承擔有限責任。因此,《公司法》將轉投資的對象只限於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不合理的,而應當包括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實際上,公司的轉投資應當擴大到全社會的范圍內,不僅可以投資到公司,還可以投資到非公司的企業、事業單位等。從而擴大公司的投資渠道,鼓勵公司的多元經營,促進全社會的經濟繁榮。」 [3] (二)轉投資形式方面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對這一問題的規定,見《公司法》第12條第1款,該款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並以該出資額為限對所投資公司承擔責任。這一規定,恰與《公司法》第3條關於投資和股東責任的規定是一致的,因此,《公司法》此處規定的轉投資,僅指股權投資而不包括債權投資,這就意味著我國《公司法》對轉投資行為所設置的限制僅針對股權形式的轉投資而不針對債權形式的轉投資,即債權形式的轉投資不受限制。這一種情形顯然是不合理的,果真如此,其危害是很大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公司轉投資是以債權投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如果對其不加以任何限制,則債權投資的不斷膨脹同樣可以導致公司資產的虛化,從而影響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對公司債權投資不加限制,違背了《公司法》的基本原則。在修改《公司法》時或在有關的立法與司法解釋中,應明確規定公司轉投資包括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兩種形式,並對債權投資的限額做出合理的規定。 (三)轉投資限額計算問題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根據《公司法》第12條第2款的規定,除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公司與控股公司外,對一般公司而言,其轉投資以所累計投資額不得越過本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五十為限。「公司用以經營的資產,不完全是由股東投資所形成的資產,同時也包括由債權人投資而形成的那一部分資產。無論是股東的投資還是債權人的投資,在帳面上都等於公司資產。」 [4]由此引出一個問題,公司無形資產是否包括在公司凈資產內,如何確定?而且公司凈資產是一變數,經常發生變動,難以掌握。「可見,以資產凈值作為限制投資額度的基數的實際意義不大,因為一般公司都可採取某種合法手段規避此種限制。況且,以凈資產值的百分之五十為限的根據是什麼?」 [5]因此,這樣限制的合理性是令人懷疑的 。 「《公司法》第12條規定,公司對外『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50%』,這一條款嚴重製約以投資主體形成為標志的現代企業法人制度的建立,極不利於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 [6] 「建議刪掉《公司法》第12餘的有關規定,由公司根據本身的具體情況自行確定其對外投資的數額和比例。」 [7]這個累計投資額,是一個產生於立法中而又難以從立法中得到答案的問題,在正在修改的《公司法》或在以後的有關立法、司法解釋中應予以回答。 (四)母子公司規定方面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由於公司的轉投資形成母子公司,子公司常被母公司用作違法或規避法律行為的工具,因此,許多同家都在立法上對母子公司問題做了專門規定,藉以限制母公司的不規范行為,保護股東和債權人利益。」 [8]但是考察我國《公司法》,就整部法律而言,其規范均圍繞一個獨立公司而設置,沒有涉及到母子公司這一特殊形態;而就整個中國現行法律體系而言,亦無一部規范母子公司的相關法律。「我國《公司法》只對公司對外投資這一行為採取了限制,而未對因公司對外投資而形成的公司與被投資對象之間的法律關系做出詳細規定,使得在實踐中出現了大量經濟糾紛,給司法審判工作造成了困難。」[9]因此,修改的《公司法》應當對這個重要問題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必要時,也可以單獨立法,制定一部《母子公司法》亦未嘗不可,在其中對這個問題予以規定。 結語 公司轉投資行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營行為,是存在於市場經濟主體特別是上市公司中普遍現象,對於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但是從我國《公司法》10年的實踐來看,公司轉投資也滋生了不少問題,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公司的對外投資行為既是公司的一項法定權利,又必須符合公司及有關各方對自身利益的安全需求」。[10]鑒於這些情況,健全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加強對公司轉投資規制是我國《公司法》修改面臨的重大課題,完善這方面的規定也能為公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參考書目: [1]俞宏雷.公司轉投資的效力及其處理[J].人民司法,2003,(11).46 [2]戴德生.公司轉投資的法律問題[J].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11(4).22 [3]張婌芳.公司的經營范圍與轉投資的法律問題[J],2000,(9):116 [4]李靜冰.論公司資產的特殊性及其投資者的權益保護[J].中國法學,1995,(3) [5]何向亮.論我國公司法上的轉投資限制[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0,20(2).63 [6][7]劉紀鵬.對《公司法》修改的十點建議[A].郭鋒.王堅.公司法修改縱橫談[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9-90 [8]論美日上市公司管治制度[J].經濟法學、勞動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1999,(12)36-39 [9][10]陳 巍.限制公司對外投資的利弊分析[A].郭鋒.王堅.公司法修改縱橫談[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48_151 作者:王兆華,蘭州大學法學院
❽ 公司法相關的論文
企業法律制度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里說的古典企業法律制度是指專中世紀到17世紀的獨資和屬合夥的企業法律制度。之所以稱之為古典法律制度,一是因為其存在的歷史很長,正如上文所說,算到公元前18世紀其存在了已有近4000年了,二是為了使之區別於17世紀公司出現以後又發展成熟了的現代企業制度。為什麼合夥企業法律制度出現於公元前18世紀(獨資企業更早),而直到中世紀才發展呢?原因在於,古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封建國家,社會經濟是以封建的地主庄園經濟為基本形態,封閉、自給自足的特點使得商品生產和交換幾乎陷入癱瘓,所以,有關商品經濟的法律制度自然就停滯甚至廢棄了。到了中世紀中期,商業才開始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中發展起來。
❾ 關於公司法的論文
[摘 要] 本文從公司治理理論出發,分析了公司治理、債務結構與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強調了債務機制與管理者激勵在企業改 革與資本結構優化中的重要作用,認為要提高國家投資的效率,必須重構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公司資本結構。
[關鍵詞] 治理結構;資本結構;債務機制;管理者激勵
一、引言
長期以來,由於效率較低的國有企業佔有大部分資本投資,資本產出率較低,為了維持一定的就業水平,保持社會穩定,政府不得不通過擴大銀行信貸規模、財政赤字來增加資本投資率以維持較高的GNP增長率,結果出現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政府不得不進行以國有企業為核心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隨著公司改制,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已進入新的階段,但形式上的股份制改造,遠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為了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以緩解就業壓力,並推進公司改制,政府這幾年進行的是凱恩斯主義式的大力財政投資,以期望刺激投資和需求。但是,宏觀經濟的繁榮來自於微觀經濟的活力,這種短期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個階段的公司化改革。
二、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
一般來講,公司的資本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兩部分,自有資本指的是所有者投入的資本以及公司在管理者經營過程中積累而形成的資本之和;借入資本指的是由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公司中自有資本、借入資本的結構及其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包括自有資本的結構(涉及到所有權結構)、借入資本的結構以及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就形成了公司的資本結構。顯然,資本結構的形成與所有者、債權人和管理者有密切的關系。
首先,我們簡單分析理想狀態下,股東、債權人和管理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對資本結構的影響。令S為所有者投入的初始自有資本,D為債權人投入的借入資本,不考慮利息;△S為受監督和約束的管理者對整個資本進行經營而帶來的預期新增資本,那麼事前的實際債務比率為D/(S+D),事後的預期債務比率就為D/(S+△S+D),如圖。假定資本投資者(所有者和債權人)與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投入企業的資本得到最大增值,對圖分析可以得出:
(1)債權人對過高的△S並不敏感,但當預期(S+D+△S) (2)如果投資產生的預期△S的不確定性很高,即使債權人願意提供貸款,考慮到償債的壓力(限制了進一步贏利性項目的投資)和無力承擔債務的後果(破產),為保護自身投資企業的資本S,所有者也不會允許經營者不顧投資效益而盲目舉債。
(3)如果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制約是「硬」的一方面,所有者可能給予管理者較好激勵措施,以期望△S盡可能地大;另一方面,當預期△S較小時,過高的債務會加大企業破產風險,管理者就可能被所有者替換。考慮到在職的個人控制權收益,管理者也不願冒破產或解職而舉債的風險。
在這三個方面的基本約束機製作用下,公司的債務才可能保持一個合理結構范圍;從最大化公司價值角度看,公司資本結構所導致的控制權分配和相關機制決定了能否僱用高能力的管理者且管理者能否盡最大努力來最大化△S。由於△S的大小與管理者有密切的關系,需要對公司的結構做進一步的理論分析。
我們知道,公司化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形式,是以所有權和經營權及控制權的分離為特徵的,由於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效用函數不同,對經營績效的責任不同,以及信息不對稱導致監督所需信息的成本太高和所有者「搭便車」問題,使得管理者(代理人)可能利用已有的地位、權力和所掌握的信息,追求自己而不是所有者(委託人)的最大利益,從而產生了委託代理問題。現代企業理論認為公司中管理者的努力和某些成本屬於私人信息,由於存在交易成本和未來事項的不確定性,對於管理者應該如何做以及做到什麼程度,簽訂一個完全的最優委託代理合同幾乎是不可能的。當公司中某些行動必須在將來才能確定,而不完備的初始委託代理合同無法做出具體規定時,為了約束管理者偏離股東利益的行為,需要一種法律框架。公司治理結構正是這樣一種框架,它是指公司管理層、董事會、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人之間的一整套關系(OECD,1999);或者說是處理股東、貸款人、管理人員、職工等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以實現經濟目標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可以被看作是出現初始合同中沒有規定的情況時的一種決策機制,其本質反映了企業中所有權的安排所導致的控制權配置狀況。公司化的前提要求界定法人的產權,明晰的產權結構有利於公司化後控制權的重新安排。由於企業所有權是指其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為了解決企業的激勵問題和管理者的選擇問題,最大化公司價值,控制權的安排應使二者對應,特別是分配給企業中最重要的、最難監督、最有信息優勢的成員一定的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對於公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也正是這些制度安排,支配著企業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股東、債權人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使得參與各方能從這種關系中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
實現這一目的的公司控制權安排及治理結構形式有很多種,代理成本的現實存在表明,現代公司實際達到的經濟效率總是次優的。次優理論決定了對於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公司治理機制是不同的。不存在適用所有類型企業和所有經濟環境的公司治理機制。而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實質上是對公司治理機制的各種可能方式的一種相機選擇,其中產權交易、並購和破產機制是轉移控制權從而對治理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公司治理的模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股東起作用依賴於資本市場的美英模式;一種是由銀行起作用依賴於相互持股的德日模式。前者可能會導致投資不足問題,後者則可能會導致過度投資問題,投資不足和過度投資都不利於最大化公司價值。我國一系列的金融體制改革,說明我國的公司改制傾向於構建第一種治理模式。那麼,這種模式下應該存在什麼機制使管理者減少上述代理行為,從而有利於資本結構的優化呢?
三、公司治理機制與管理者
在公司治理結構中,一般來講存在7種調整管理者與投資者(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的治理機制:內部機制、機構持股、大股東、外部董事、債務政策、管理者市場、控制權市場。其中前4種為內部選擇機制,受公司所有權結構影響,後3種則是由外部決定的,這7種機制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公司代理問題的嚴重程度。
當公司中所有權非常分散時,由於監督管理者需支付全部監督成本,而只能得到收益中的一小部分,股東的搭便車問題就普遍比較嚴重,沒有人有積極性去監督管理者;即使所有權非常集中,比如國有企業或國有上市公司,管理者也很難被大股東(全民)直接監督。這兩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實際擁有的控制權就顯得不太重要,管理者的有效控制權很大,經營能力很低的管理者仍可占據領導位置,管理者很容易通過擴大公司規模、轉移定價、增加不必要的開支、投資對自己更有利的項目來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這種情況在我國改制後的公司中仍普遍存在。理論上認為管理者總是有擴張規模獲取個人利益的傾向,那麼讓管理者持股或認購較大股份,自己監督自己,就應該是一種外部監督成本太高時的好機制,但在國有公司中,管理者即使擁有股份,也很難起到這個作用。當所有權比較集中時,外部投資者有很強的激勵去收集信息和監督管理者,從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車現象(國有股權集中並沒有這個效果)。但集中的股權改變了公司的委託代理狀況,不可能徹底消除代理問題。因為,首先,機構持股本身帶來新一級的代理問題;其次,由於得不到監督所帶來的全部收益,大股東不可能盡全力監督,相反,他可以通過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缺乏對中小投資者有效保護的大股東(機構持股、大股東)治理也可能不是最優的。從理論上講,董事會對於公司的治理很重要,但董事會的效率值得懷疑,因為執行董事本身就是管理者,指望執行董事監督管理者是困難的,而外部非執行董事也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來更好地監督管理者。在國有公司中,董事會究竟有多少動力和能力激勵約束和監督管理者,更讓人懷疑。
可見,通常意義上的上述4種內部治理選擇機制的共同點在於,即使公司的管理績效大幅提高,監督者(或自我監督者)也只能得到收益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需要一種更低成本、更強約束力的機制。管理者市場和控制權市場被認為是對管理者進行控制約束的有效外部機制,但它依賴於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我國來講,這兩個市場剛剛發展,所起作用極其有限。
對管理者進行約束的另一個重要機制是公司的資本結構,特別是公司債務的選擇。從控制權角度看,債務的實質是債權人施行控制權的能力,而債權則表現為一種相機控制權。當公司破壞債務合同條款或無法到期償還債務,債權人將行使其法律權力,以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投入的資本。債權人的清算或破產威脅將約束管理者以擴張規模和獲取個人利益為目的的投資行為,同時也迫使所有者加強對管理者的監督和激勵,必要時替換現任管理者。債務作為這樣一種約束工具是以合理的破產機制為前提的。當銀行為最大債權人時,起到控制權相機轉化的條件是:第一,其本身貸款結構要合理,否則破產會暴露其財務狀況,銀行會陷入債權人消極狀態,即公司(特別是清算價值很低的公司)到期不償還貸款,銀行也不會令企業破產;第二,銀行的貸款資本的配置不應受政策干預,否則銀行就沒有動力去監督企業,債權機制將失去作用。銀行只有有能力和動力監督公司的狀況,才能發揮其債權人作用。可見,我國銀行體系改革對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性。
現實中,以股權分散和銀行持股為代表的兩種治理模式在公司運營中都遇到了問題,美國的公司改革與日本的主銀行體制的改革說明了二者有融合趨同的傾向。美國學者Anup通過對外部治理和內部治理及其相互影響的實證研究,認為機制的選擇具有可替代性和相互依賴性,過分強調單一機制將不利於企業價值最大化。但是所有機制都幾乎不起作用,將會使管理者控制權非常大,公司資本結構必然會惡化。
四、債務機制、管理者激勵與優化資本結構
理論和實證研究都說明,某種形式的所有權集中和對中小投資者的法律保護、較強的債務機制應該是一個好的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徵。由於債務更多地是作為一種事前約束機制來起作用,為了減少管理者事後消極的可能性,應該在發展競爭性的資本市場和管理者市場的基礎上,給予管理者直接的報酬激勵和適當的產權激勵,如分配給其部分股權、股票和期權等,同時應該根據其控制權收益的大小,確定可信的管理者替換機制。我們的現狀是,國有股份在國有公司中仍佔有很高比例,初始委託人虛置的國有股份,即使股權集中,也沒有監督的動力,相反政府官員作為代理人可能與管理者合謀,同時機構投資者與中小投資者還弱小,因此依靠實際股東監督管理者的模式只能收到有限的效果;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剛剛發展,控制權市場對公司治理的作用近期內也很有限;銀行作為最大債權人還沒有能力和動力起到相機控制權的轉移作用(其中一個原因是破產機制仍是有限的),其承諾不可信,無論對管理者的選擇還是對管理者的報酬還不具有市場競爭特徵。從而使得管理者有效控制權很大,內部人控制問題比較嚴重。因此,國有企業實際上仍然不存在優化資本結構的治理機制。可見,為了激勵管理者投資擴張並限制和約束其無效擴張,保證投資擴張的效率,應該發展兩個市場,既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又塑造真正的、持有較大比例股份的大股東或機構股東,同時必須加強債務約束機制和管理者激勵機制構建。
筆者認為,伴隨銀行金融系統的改革,債務機制和管理者激勵將首先對治理結構重構與資本結構優化起到積極作用。按照委託代理理論及自由現金流量理論,管理者有追求規模、擴大投資的傾向,投資決策總體上可能是次優的。而投資項目的收益直接影響著公司的資本結構,從而使得管理者的投資激勵與資本結構有非常強的相關關系。所以為了優化資本結構,需要限制管理者侵害其他投資者利益的能力。通過有效的所有權結構改革以增強對管理者的監督和激勵,以滿足其在遵守公司法前提下的個人參與約束效用最大化,通過債務來約束管理者未來可獲取的現金流,從而約束管理者損害企業價值、追逐個人利益的擴張行為,這是資本結構優化的主要途徑。由於我國股權融資的成本低,股權融資並不影響經理人對公司的控制權,反而增加了經理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與之相比,債務融資可能是一種更強的約束。債務融資應該被充分考慮,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制公司自由現金流、約束經理人尋租與過度投資等行為的作用。經營的持續性,以及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決定了公司的資本結構應該是動態變化的,在上述合理機制的作用下,資本結構優化應該表現為公司的自主優化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簡單地調整債務比率並不能解決資本結構優化中的根本問題。
參考文獻:
[1]余志宏,段紅濤.資本結構、契約理論與上市公司治理[J].經濟評論,2003,(3).
[2]張宗新.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基於契約理論的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3).
[3]錢穎一.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4]陳耿,周軍,等.債權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理論與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03,(2).
[5]鄭志剛.投資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和公司治理機制的整合[J].經濟研究,2004,(2).
[6] 汪輝.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市場價值[J].經濟研究,2003,(8).
❿ 公司新制度論文
引言又稱前言,屬於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專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屬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內容選擇不必過於分散、瑣碎,措詞要精煉,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並無硬性的統一規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