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會議
A. 哪次會議上確認了關於按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援助的決定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版宣戰。為了制定共同作戰權計劃,丘吉爾和羅斯福於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在華盛頓舉行了代號為「阿卡迪亞」的會議。會上確認了關於按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援助的決定。預定1942年美軍和英軍不在歐洲登陸,而准備攻入法屬北非。這樣,進行聯盟戰爭的主要問題,即盡快開辟反法西斯德國的第二戰場問題未曾解決。
法律援助的條件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是: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一般適用於中國公民。這意味著,中國公民因經濟困難、無力或完全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而需要法律援助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是指刑事案件被告人需要獲得法律援助的特殊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盲人、聾啞人、未成年人是刑事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但是沒有辯護律師的,應當接受法律援助;
(2)殘疾人、老年人是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無法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接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沒有辯護人的中國籍、外國籍被告人,由法院指定的律師為其辯護的,可以接受法律援助。
(2)法律援助會議擴展閱讀:
個人經濟條件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收入的,可以申請免費律師。
1、2003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代理。
2、依法提出國家賠償請求;申請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的;請求領取養恤基金或者救濟基金;申請贍養費、撫養費、生活費;要求支付勞動報酬;因見義勇為而主張民事權益者。
3、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所列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4、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自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律師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5、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6、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訴訟代理人的,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C. 如何健全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制度
2016年6月,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會議強調,要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著眼於解決影響刑事司法公正的突出問題,把證據裁判要求貫徹到刑事訴訟各環節,健全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嚴格落實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建立更加符合司法規律的刑事訴訟制度。
一、按照裁判要求和標准,全面規范地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嚴格排除非法證據。
1、依法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證據。意見要求,偵查機關應當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嚴格排除非法證據,並強調所有證據應當妥善保管,隨案移送;建立命案等重大案件檢查、搜查、辨認、指認等過程錄音錄像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裁判要求、適應各類案件特點的證據收集指引,完善技術偵查證據的移送、審查、法庭調查和使用規則,統一司法鑒定標准和程序以及完善見證人制度等提出了要求。
2、完善訊問制度。意見要求,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在規范的訊問場所訊問犯罪嫌疑人。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對訊問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逐步實行對所有案件的訊問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為嚴防刑訊逼供,意見還提出探索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對訊問合法性進行核查制度。
3、保障當事人、辯護人的訴訟權利。意見強調,要健全當事人、辯護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保障制度;在案件偵查終結前,犯罪嫌疑人提出的無罪或者罪輕的辯解,辯護律師提出的犯罪嫌疑人無罪或者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意見,偵查機關應當依法予以核實。
二、進一步強化法律援助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強化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能作用。
1、意見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這一規定將對充分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及時獲得法律幫助發揮重要作用。
2、強化律師在偵查階段的辯護職責。意見突出了律師辯護意見的重要性,明確了偵查機關對律師意見「應當依法予以核實」的要求,將為律師在偵查階段發揮有效作用創造積極條件。
3、強化律師的行為規范;強化辯護律師在法庭調查中質證權;強化辯護律師在庭審中的辯論權;強化辯護律師訴訟權利保障。意見提出要依法保障辯護人會見、閱卷、收集證據和發問、質證、辯論辯護等權利,完善便利律師參與訴訟的工作機制。
三、完善審判程序繁簡分流機制,實現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有機結合。
1、充分發揮庭前會議功能,有效解決程序性爭議;
2、完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3、積極總結試點經驗,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施機制。
D.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要內容和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為了保護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其內容著重規定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分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個方面。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4)法律援助會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第六條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