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壹』 公司設立的主體包括
基於設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設立中公司是一種不完全獨立的民商事主體,其地位具有不確定性和特定性。若經設立登記,公司即告成立,具有法人資格,設立中公司權利義務便歸屬於成立後公司。但當公司不能成立時,設立中公司便不具有法人資格,不具有有限責任。那麼,一旦設立中公司不能清償債務,必然由發起人、認股人、第三人承擔設立中公司之此種風險.在這些人中,法律應該選擇誰呢?法律基於發起人為設立中公司機關之地位及社會效率原則,規定應由發起人承擔。因為發起人比認股人、第三人更能估計到公司設立尤其是募集設立的風險,並更容易採取措施消除此種風險。
『貳』 設立中公司的界定
設立中公司是伴隨著現代公司設立程序日益復雜、設立行為更具有獨立性而出現的一個新概念。大陸法系學者通常認為設立中的公司是自開始制定章程時起,至公司設立登記完成之前的公司雛形。這種定位和大陸法系重視理論研究密切相關,所以大陸法系的學者通常會將著眼點放在設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上,相比較之下,英美法系通常更加註重法律實踐問題的解決,關注公司設立之前的交易行為。其實不管是從主體資格來探討,還是從交易行為來研究,都只是切入點的不同而已,我們從後文的分析中可以發現,設立中公司的交易行為的責任之所以在各種場合會有不同的承擔機制,正是由於設立中的公司作為一種特殊的法律主體,權利能力和責任能力並不完備所引起的。
我國公司法雖無明文規定,但是有關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是承認設立中公司的。設立中公司的存在是客觀事實在法學界也已獲普遍承認,但是如何對其進行界定,學者們觀點不一。從其外觀上分析,可以總結出如下特點:
1、設立中公司的存在目的具有單一性:使得公司成立並取得法人資格。公司設立的實質就是使一個尚不存在或正在形成中的公司逐漸具備條件並取得民事(或商事)主體資格。「在這個意義上,公司成立是公司設立活動結束的標志」,也是其目的所在。設立中公司的各項活動,從訂立公司章程到出資或者認繳股份,從設置公司組織機構到申請開業登記,都是圍繞著獲得獨立的市場法人資格之目的而開展的。
2、公司設立的主體是發起人以及其它相關人員。發起人(Promoter)是公司設立行為主要的具體實施者,是設立中公司的執行機關,對公司設立的法律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另外,公司的董事、監事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也負責實施一定的設立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存續的時間問題。各國立法和判例一般認為設立中公司成立於公司章程的訂立,終止於公司登記的成立或不成立。按照美國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第106條「公司存在的開始」規定:「依照第103條之規定進行簽署及確認的一份公司章程在州務卿辦事處注冊申報後,簽署該公司章程的一個或多個發起人的繼任者和受讓人從注冊申報之日期起,組成一個以公司章程指定名稱存在的公司法人」。在美國的《商業公司法(修訂版示範文本)》(《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中也有相似的規定。可見美國公司立法是以將申報注冊材料交至州務卿處視為公司存在的標志。
我國則一般是以公司名稱的預先核准登記作為公司設立的起點,這既是和美國的州務卿處登記制度的異曲同工之妙。作為公司存續起點的制度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將公司的發起設立行為進行公示,讓交易第三方得知,以維護交易的安全。
4、其法律性質為特殊的非法人組織。設立中公司已經具備公司的基本形態(即人員、資金以及組織機構),是公司獲得法律人格的預備狀態,但是從法律角度來講,未獲登記和法人營業執照,不完全具備企業法人的成立要件。
『叄』 在設立中的公司的性質是什麼
呵呵 理論上說法很多
但從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情況看 設立中的公司 尚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
公司成立之前或設立公司失敗的,各公司發起人對公司設立中的債務承擔相當於合夥人的責任,即連帶清償責任
『肆』 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在設立和法律地位方面有什麼區別
在法律上,分公司不具有法人地位,也就是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它所版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公司權承擔。子公司雖然受母公司的控制,但是它是一個獨立的公司,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獨立存在,依法辦理公司設立的各項手續。 分公司是本公司設立的分支機構,本公司是首先設立的,本公司與分公司之間是管轄與被管轄的關系。
『伍』 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公司抄設立時的最大的法律風險襲就是設立不成功,而導致股東之間相互追究責任,以及因公司設立不成功而與第三人之間的存在的法律風險。這一法律風險,我們暫不作討論。我們要關注的是,因公司設立時的各種文件上或行為上的瑕疵,而隱含的法律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虛假出資或股東出資不足,2)虛報注冊資本,3)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4)抽逃出資,5)公司注冊文件瑕疵等。
公司在設立時還可能出現隨意套用固定格式的公司章程,由公司代辦機構代替製作並簽署各類設立文書和股東會決議,隨意安排選擇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或監事,為規避法律而確定隱名股東,為享受稅收等優惠而向工商管理機關或稅務機關虛假陳述公司注冊地址,或向前置審批機關報送虛假資質文件等情形,這些都將為公司後續經營遺留下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