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發布時間: 2020-12-17 02:42:56

1.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什麼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作,也是建設法制中國重要內容,版但具體包括那些權方面或那些體系建建設,需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條件與資源情況來確定,可以不同的省、市、地區有不同的工作目標、工作思路或工作體系。對此,司法部頒發了《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是關於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可以參照與依據。

2.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具體包括哪些

公共法律服來務體系建設具體包括源:
一是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均衡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加強欠發達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建設,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權益。
二是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專業化,積極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黨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促進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國家重大經貿活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法律服務。
三是創新公共法律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健全管理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四是加大保障力度,推進制度建設,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經費保障,加強科技保障。
五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督查指導,注重宣傳引導。

3. 如何結合"1512"的工作思路,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全面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將把防控風險作為工作核心,扎實做好反恐斗爭。將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納入總體規劃,有針版對性地開展法權律援助和生活救助。進一步完善「三位一體」大戒毒工作格局,不斷提高對戒毒人員的醫療和救助水平。嚴格執行社區服刑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的規定。大力推進政府主導的過渡性安置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安置能力。開展專業人民調解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打造新型綜合性矛盾糾紛化解平台。

同時,省司法廳將繼續開展好「助推新一輪振興發展法律服務年」活動,增進「助百項、幫千企、扶萬戶」專項法律服務和「一對一、點對點」法律服務。逐步建立「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律師服務網路,全面提升公證質量和社會公信力,推進司法鑒定標准化建設,全面落實省政府確定的法律援助民生實事。

4. 中共中央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原因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內,是全容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對於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

5. 「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一、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數字中國建設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

數字中國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實踐,將為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力推動我國實現數字經濟優質化、數字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

數字中國建設要落腳於「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全面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驅動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推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數據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要素,催生出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共享經濟、數據挖掘、數據解決方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數據是實體經濟提檔發展的新抓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重塑著傳統經濟形態。

以網路化驅動數字治理變革。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普遍適用與深度嵌入,引起了信息採集、傳遞、分析、運用模式的革命性變遷,驅動多元主體從多方視角、多個維度對集成數據展開多層次分析與應用,推動治理實踐走向公開化和扁平化。

以智能化驅動數字信息惠民。智能化工具作為一個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公共服務、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從源頭上豐富了人們的需求、從理念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從方式上創新了人們的選擇。

二、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挑戰

1、政府監管體制亟需跟進

現有政府監管體系構建於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分類設置,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以及數字經濟新興業態在本行業的衍生發展和快速生長,往往反應速度慢,容易錯失發展機遇。中國需要「數字經濟化」,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進入IOT時代,數據爆炸將給全球帶來新挑戰,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這部數字經濟法不僅是一部監管法,更應該是一部發展法,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才是中國對世界真正的貢獻,並建議將電子商務法升級為數字經濟法。

2、數字化轉型分化程度明顯

不同行業領域融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各異,融合創新路徑需要結合產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3、智慧社會發展面臨平台孤立風險

我國城市管理服務工作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問題突出,缺乏統一大平台予以支撐。全國各地教育、醫療、社保、出行、文化、政務等線上服務平台建設較為分散,不但為市民帶來「極易混淆」的困擾,更為政府帶來「平台孤島」的問題。

4、數據安全和數據權問題凸顯

數字中國深入發展,帶來了多領域、多環節、多主體、多層次數據的廣泛收集、海量集中,為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主權維護帶來新挑戰。

6.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加強頂層設計的措施有

一、 建立誠信的道德信仰和價值評價
沒有好的誠信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風,也不可能出現良好的行為。對而言,誠信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凝聚民心、號召民眾、推動改革開放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否守信,反映了權力行使的責任,行為只有在規范化、信用化的基礎上運作,才能真正實現管理的科學化,體現「人民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誠信的道德信仰,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和公務員處理好權力和權位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明確行政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工具,不是謀取私利的手段。要求行政機關及公務員真正做到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此外,應引入誠信原則的評價和賞罰機制,在的評價和公務人員的選拔、任免和升降等工作中引入誠信道德評價機制,是誠信原則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
二、 建立誠信的制度規范
2014年全國注冊建造師考試 建設工程造價管理 建設工程計價 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

制度公正是公信度的基礎。的公信力,首先體現在所制定的政策,必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求,體現制度的公正、公平原則,這是制度倫理的基本價值觀。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實際也說明,制度的公正,是提高公信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誠信的根本保證。因此,堅持科學發展觀,集中解決分配公正、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彌合權利不對等、起點不公平、信息不對稱、事實上的不平等等方面的制度設計缺陷,就成為誠信建設的重中之重。另外,在各項規章制度的制訂過程中一定堅持誠信原則,立法不得變化無常,立法應符合社會發展和變化的要求,不能隨心所欲、朝令夕改,否則就會令人們無所適從,失去對法治的信心。
三、實施誠信的行為
是公共政策的決策者,同時又是具體的實施者。的施政行為也是提高公信度的重要方面。符合社會公正的制度,最終要通過各級和公務人員去實施,實施的狀況與其自身行為,決定著公信度和形象。建設誠信,就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執政,以誠為本。認真執行法律是法治對的最低要求,樹立法律的權威並在此前提下規范地行使權力,是樹立信用的捷徑。建設誠信,要求行政權力的來源、存在和行
使,必須依據和符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違法應承擔法定責任。行政權力的運行不僅在形式上要合乎法律的要求,而且在實質上應當貫徹法律公正、公平、公開和不得濫用權力的要求。
四、培養誠信的公務人員
公務員是人員構成中的主體,他們的誠信度如何,對信用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僅因為其言談舉止,代表信用的形象,更因為他們所做出的決策,對一個地區、部門、單位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只要一個公民成了公務員,誠信對他來說,就不僅僅是「私人領域」的事情,還關繫到誠信的塑造和的公信力。
要打造「誠信」,必先打造一批誠實守信的國家公務員。公務員要做到誠實守信,一要堅持實事求是,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不迴避矛盾,不推諉扯皮,不搞弄虛做假,不做表面文章;二要清正廉潔,珍惜名譽,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威信,以誠心誠意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的公僕形象取信於民;三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為群眾樹立榜樣,做誠實守信的表率。
要培養誠信的公務員,一方面要培養公務員的公共精神,提高公務員的道德素質,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由主導、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公務員誠信考核制度,鼓
勵公務員帶頭講誠信、守信用,讓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損,激發公務員用自己的言行維護誠信的形象。

7.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抄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襲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7)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擴展閱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又要放眼未來,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8. 如何發揮律師在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社會的法制發展離不開律師隊伍的建設,律師隊伍建設是公共法律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目前我們並沒有把律師在的作用最大化。
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現狀主要體現在用法律維護社會的合法權益,社會的公平正義,主要還是針對於產生糾紛的案件當中。只有發生糾紛很多人才會想到律師,讓律師去解決矛盾,而在沒有糾紛的時候不會去找律師來進行防患於未然。所以要發揮律師作用的最大化,就是要律師在法律服務的體系中去構建和諧,防患於未然的社會矛盾。
怎麼樣才能發揮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大作用呢?我認為還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律師本來就是群眾中的一份子,是用法律服務大眾的,當然我們要到群眾中去宣傳,活動,服務,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然而理想和現實是有區別的,現實是律師不是執法者,不是公務人員,必須依靠自己有限的案源保障自己的生活,從而也喪失了與群眾接觸的機會。其實這並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的橋梁在哪裡,司法部門的協調與推動,如果通過這個橋梁讓律師真真走進每一個社區,就想社區民警一樣,有一個社區服務,組織與群眾互動,去與群眾交流、宣傳法律,不但發揮了律師進社區的真正作用,也會給律師帶著一些人脈與案源,這個是相輔相成的,我說的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實實際際的執行,不做曇花一現的無用工程。我相信律師不是居住在律師家園,而是分布在每個地方,讓其就近發揮律師的作用。當然這種進社區的服務要有監督,也要保證每位律師的機會的平等的,公正的,律師給群眾提供的法律服務才是平等的、公正的。才能體現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而不是只有空喊口號。
只有律師與廣大群眾接觸,才能夠在法律服務中發揮律師良好的作用,提高的群眾的法律意識,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做一個守法的人,明白律師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對認識的職業一個新的認識,在預防法律風險方面及權利被侵害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只有這樣律師在法制建設進行中的,才真真發揮了律師在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原作 鄭朝建 2015-5-18

9. 要求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要求整合政府和社會調解資源,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平台

應該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一站式″糾紛調解平台。前者倒裝句;後者賓語不準確。供參考如認可,請釆納!

熱點內容
朱曉東法院 發布:2024-09-19 09:57:08 瀏覽:789
逃犯條例駁回 發布:2024-09-19 09:11:26 瀏覽: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9-19 08:56:11 瀏覽:734
法是社會本質的要求 發布:2024-09-19 06:17:07 瀏覽:637
清末司法改革 發布:2024-09-19 06:12:16 瀏覽:245
社會與法2017迷情 發布:2024-09-19 05:44:15 瀏覽:648
勞動法職工必要的休息時間 發布:2024-09-19 05:32:04 瀏覽:31
律師合同交底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19 05:19:35 瀏覽:887
廣告發律師 發布:2024-09-19 05:05:36 瀏覽:110
法社會學譯叢 發布:2024-09-19 03:39:33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