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陳述詞
⑴ 律師辯詞和陳述詞怎麼寫
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寫
1律師辯詞寫法
尊敬的審判長、合議庭:
xxxxxx律師事務所武漢分所依法接受本案申請人王某的特別授權委託,由本人(李軍律師)擔任其訴訟代理人參與本庭訴訟,在出席本庭庭審之前,本著對委託人負責的態度,本人詳細閱讀了本案此前一審、二審的案卷材料,以及與本案相關聯的幾個案件的案卷材料和判決,我注意到同樣包含本次庭審在內的訴訟參與人剛剛結束一個相關聯的案件的再審,而且本案的審判長亦是該案的審判長,在該案中,我們的委託人王某被判決承擔償債的連帶責任,很坦率地說,委託人有理由對本合議庭是否可能存在先入為主的傾向性確實存在種種擔心,但聽取了本律師關於申請法官迴避的有關法律規定的介紹後,我們的委託人表現出了令人欣賞的理性,他決定不去顧慮這些與案件沒有實質性聯系的枝節,而是客觀地向法庭陳述,從而以事實與證據來獲得法庭對正義的支持。
為了協助法庭充分行使審判職能,同時也為了充分履行律師的委託代理職責,本律師將從事實、證據以及法律規定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來向法庭說明申請人不應該承擔本案的償債責任。
一、關於本案事實。
本案的事實是:本案原告(借款人)向被告一方(貸款人)高息借款,雙方均知曉國家關於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以上的利率部分不受法律保護,為了規避法律,貸款人(已生效判決認定金宇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某是借款人)採取了先收回高額利息,在收回利息之後再要求借款人出具(本金)借條的方式來使規避其高額貸款行為,同時使其訴訟證據合法化,正是因為這點,借款人憑借精心處理的證據贏得了維護其借款本金利益的訴訟。我們姑且不去討論高額借貸行為本身是否合法的問題,對於借款人而言,其存在兩筆應支付債務即本金與利息,但本案債務人在已知其游戲規則的基礎上試圖賴賬,他的理由是他已支付的本金已經超過了利息,借款人提起了訴訟,理由是其所持有的證據顯示借款人並未收到還款或者說無證據表明借款已經償還,原訟法院支持了借款人的訴訟請求,法院(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法院)判決的理由是現有的支付證據是由本案申請人完成的,而申請人支付行為不足以證明支付與了借款人,原訟法院進一步進行法律釋明,認為付款人與收款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應另作處理,於是原告卓偉公司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申請人承擔返還不當得利利益的法律責任。於是有了本案,本案經歷了一審、二審,現在我們在討論再審的問題,即是說本案原審判決是否存在錯誤的問題。申請人王某在本案訟爭交易中的地位是介紹人,這個交易的雙方中一方試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高利貸),另一方試圖違背商業交易承諾試圖賴賬,這雙方為了金錢的利益置商業道德與誠信人格於不顧,利用證據形式上的漏洞,盡然將法律責任歸責到介紹人身上去,這是不道德的,如果法庭支持本案原告勝訴,無異於再次支持當事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目的得逞。
二、關於本案的證據。
(一)新的證據足以表明申請人並非不當得利利益之債務人,因為原告承認其自始至終沒有實際收受款項而只是經手簽字履行財務程序而已。
這三份證據分別是原告代理人在關聯訴訟中的書面代理詞,原告在該案中向法院所為的書面情況反映,這些材料是在申請人未知的情況下產生的,並且它毫無爭議地表明原告從不否認申請人從未收取爭議款項,自從原告提起訴訟後,他便將這個事實壓在了心裡,任由法庭要求申請人按照中國法律進行「誰主張誰舉證」,結果是倒霉的申請人煞費苦心收集到的證據被法院認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於是原告勝訴。根據證據規則規定,在訴訟中通過當事人陳述、代理詞等形式形成的對一方不利的事實的認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鑒於此,本律師認為,該三份證據系在庭審之後通過查閱關聯訴訟案卷筆錄形式始得發現的證據應被認定為「新的證據」,並應作為核心證據在此基礎上判決申請人不應承擔本案不當得利法律責任。
(二)原審法院對於原有的證據的認定是錯誤,在此基礎上得出的「事實認定」自然錯誤。
1、原審法院認為,錄音證據無法進行辨認且當事人不予認可因此不予採信,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首先,原審開庭時應當對錄音證據進行辨認的當事人本人並未到庭應訴而是由代理人應訴,即便代理人擁有特別授權,但對於自己委託人的聲音的判斷這與對事實的承認有一定的區別,只有當事人本人才能夠對自己的聲音進行明確無誤的辨認,同時,本案需要進行進一步確認的事實除了前述一點以外,更重要的是錄音內容本身是否完整且能夠反映事實,但原審法院對如此重要的事實僅憑代理人的一句不能肯定就作出了不予採信的結論,這是有違法律規定的,對於當事人不到庭而不能查清的事實,經法庭兩次合法傳喚以後法庭可以對其進行拘傳,這是民事訴訟法的明確規定,我們認為,按照法律規定正確適用司法程序以查清事實公正判決是法庭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另一方面,原審法院認為,錄音證據作為單一證據在當事人不承認的情況下不能採信這是對法律規定的誤解,只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才不能「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
我們想同時提請法庭注意到的是,這一份錄音證據清晰無誤地證明了所有爭議款項由原審被告吳某收取,至於對方代理人談到的「如果說吳某收取了六十萬那楊有為又收取了十七萬多豈不是成了七十多萬」這個論點,如果我們注意到他們是母子關系並且原告本身甚至放棄了對楊某某的訴訟請求,這就足以說明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個觀點不過是一個邏輯辯論說說而已的觀點。
2、同時我們新向法庭提供的銀行存單顯示直接存入楊某某賬戶的現金總額至少是27萬元,而非178000元,這點也足以表明原審法院判決應被改判。
三、關於本案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原審法院對法律理解錯誤導致了錯誤判決。
本案案由為不當得利糾紛,根據法律規定,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即在不當得利法律關系中只存在兩個主體,一是受到損害的債權人,另一個是造成損害的債務人,請注意,這里所說的造成損害是指「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害」,而不包括「導致他人取得不當利益而造成他人損害的」,如果要包括,那麼本案的案由應該是侵權糾紛(財產權受到侵害),代理人想同時提請法庭注意到的是,在不當得利之債案件中,我國法律並無要求第三方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連帶責任只在侵權之債中,不當得利之債作為侵權之債的「特別法律」並無此項規定,法庭不應超越法律規定創設義務。
本案之不當得利之債中,債權人一方比較容易界定,如何界定債務人是審理的核心,按照法律規定,只有確定了「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害的」人,才能正確確定債務人,一方面,原告自認申請人未經手(取得)該60萬款額,另一方面,錄音證據表明吳某承認收到此款,那麼,無論如何,本案的債務人也不可能確定為申請人王某。
原告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法院判決說錢沒有還給要還的人,現在有證據顯示你(申請人)領了錢,同時法院認定你不能證明你將此款交給了應該交給的人,因此你構成不當得利。這個邏輯聽起來是非常合理的,但對於不當得利而言,那個不該得到此款的人才是不當得利的被告,才是真正的債務人。代理人有理由認為,原審法院混淆了不當得利與侵權責任之間的概念。
(二)申請人不應承擔本案不當得利的法律責任,同時本案應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本案原告確實做到了「以法律為准繩」,但他卻沒有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他很清楚,申請人沒有實際經手錢款,但他卻聽任法庭威嚴地要求被告舉證,同時還口口聲聲地在本庭上說法院判決沒有錯誤,本律師在此代表委託人強烈譴責這種沒有商業道德和為人品格的行為,一個公司以及他的領導人淪落至此,明知事實卻聽任無辜之人受到不公裁判,這是文明社會的悲哀!
我們注意到原告最終將其訴訟請求確定為要求申請人承擔賠償責任,其他人承擔連帶責任,本代理人認為,原有證據以及新的證據已經表明申請人並未「取得不當利益」, 卓偉大酒店已自認申請人王某並未收取訟爭款項,鑒於此,王某便不應該承擔不當得利返還義務,本案應由吳某承擔60萬收款的返還責任,如進一步證據表明,金宇公司實際獲得此款,則金宇公司應承擔返還責任,吳某承擔連帶責任,同時,楊某某、楊某在其利用銀行卡實際收受款項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但此項舉證責任不由王某承擔,而應由卓偉大酒店來承擔。鑒於本案案由為不當得利糾紛,要求王某承擔其中的連帶責任缺乏法律依據,不應承擔本案不當得利任何法律責任。
同時,根據「不訴不理」的原則,既然原告只要求其他人承擔連帶責任而不是返還責任,則「要求本應當承擔返還之責的人承擔一個不應承擔法律責任的人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缺乏法律依據,本案應當作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判決。這個結果聽起來似乎不近情理,但「火車只有在軌道上才能安全到達終點」,這個訴訟不謹慎的後果應由原告自行品嘗,對此我們表示遺憾,原告或許也應該對自己不恪守商業誠信的態度進行必要的反思。
此 呈
xxxxxxx人民法院
2律師陳述詞寫法
審判長:
我接受本案被害人趙××的近親屬徐××的委託,依法擔任被害人趙××訴柳××虐待案的第一審訴訟代理人。在接受委託後,我進行了廣泛而必要的調查取證活動,認真閱讀了本案的卷宗,做了較為充分的庭前准備工作。根據剛才進行的法庭調查活動,趙××訴被告人柳××虐待一案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確實。為了進一步支持起訴,維護本案自訴人趙××的合法權益,我在此向法庭發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應祥述事實經過,此略。)
以上事實均有證據予以佐證。證據剛才已提交法庭。
二、柳××的行為構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規定的虐待罪,應予追究刑事責任。
虐待罪,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挨餓、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的行為。我國《刑法》第260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柳××虐待趙××時間長(長達×年),造成的後果嚴重——給趙××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屬情節惡劣,理應追究其刑事責任。而且,柳××公然蔑視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重男輕女還因此對不願屈從其錯誤意志的妻子百般折磨,實屬情理不容。
綜上所述,被告人柳××的行為已構成虐待罪,請人民法院對其依法懲處。
××律師
××年××月××日
說明:文書的製作要點:
1.引言。寫明代理律師代理該項訴訟的法律依據和事實根據,案件的性質和審級。
2.正文。第一,敘述被告人的犯罪事實,並運用充分、確實的證據加以證明;第二,在引用相關法律條款並運用犯罪構成理論、相關知識論證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第三,從行為知識背景、心理等方面分析被告人犯罪的動機和原因,向法官、陪審員闡述該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給被害人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後果與社會危害性。
3.結論和訴訟請求。
⑵ 法庭最後陳述詞.(求救)
在法院案件審理的時候,被告人是有最後陳述的機會,如在最後陳述說得好的話,對於案件的審判結果是會轉變的,有可能會從敗訴到勝訴的轉變。
1.被告人最後陳述怎麼說?
最後陳述權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審中所享有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其理論基礎主要在於立法對刑事被告人弱勢地位的特別關注以及對言詞原則的體現。最後陳述程序的設置,有助於法官更好地發現案件真實,同時還凸顯了對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對旁聽民眾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質上最後陳述權主要是辯護權,此外還體現為一種情感宣洩權。
2.最後陳述權-理論基礎-被告最後陳述權
在刑事審判的過程中,訴訟機制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控方與辯方在力量對比上的相對均衡,在中國刑事訴訟機制轉型的今天尤應如此。因為,力量相對平衡是形成對抗的前提所在。不過,為大家所達成共識的是,代表國家參與訴訟的檢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參與訴訟的能力上存在著先天的嚴重不平等。有人就曾形象地將刑事訴訟描述成是檢察官代表強大的國家向弱小的被告人發動的一場戰爭。控方掌握著國家強制力,可以實施各種強制措施,而被告人似乎僅是被強制的對象。因此,各國不得不在立法上紛紛採取方略以平衡控辯雙方的訴訟地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略便是賦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的程序保障或特權,以使其在參與能力和訴訟地位方面逐步接近或趕上他的檢察官「對手」,使控辯雙方能夠形成對抗之勢。被告人被賦予的特權可以分為兩類——實體上的權利和程序上的權利,前者譬如對無罪推定和疑罪從無原則的規定,後者譬如一些國家對被告人沉默權的規定。可以認為,被告人在庭審中被賦予最後陳述權也是這種特權在程序上的一個體現。這一點在與民事訴訟的對比中也可得到驗證:民事訴訟中兩造的天生平等註定了民事被告人不能享有特殊的最後陳述權。
另外,被告人最後陳述權的行使必須以當庭口頭陳述為唯一的形式,任何書面等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口頭陳述。因此,最後陳述權又被認為是言詞原則的當然體現。所謂言詞原則,是指法庭審理案件必須以言詞陳述的方式即口語形式進行。公開的直接言詞審理取代秘密的間接的書面審理,是訴訟制度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個重大發展。除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外,凡是未經當庭以言詞方式調查的證據材料,不得作為裁判的依據。因此,書面辯護詞等任何書面材料的提交不能成為剝奪或限制被告人最後陳述權的理由。可見,作為現代審判原則之一的言詞原則也是被告人最後陳述權的一個理論基礎。
3最後陳述權-功能-法庭審判的最後陳述權
其一,作為法庭審理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有助於法官發現案件真實。在具體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往往是最了解案情者,因此其陳述對案件的審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而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又常常能夠最集中、最明顯地表現出被告人的主觀個性特點。通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被告人的最後陳述較之其以前的各種陳述,往往有新的內容。因此,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對於法官作出正確的判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果在被告人的最後陳述中發現了新的證據或者其他新的情況,法官應當進一步採取措施而不是徑行休庭。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所作的司法解釋中就規定:「被告人在最後陳述中提出了新的事實、證據,合議庭認為可能影響正確裁判的,應當恢復法庭調查;如果被告人提出新的辯解理由,合議庭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恢復法庭辯論。」
其二,最後陳述程序可以突顯對被告人人格尊嚴的尊重。如果說前述一方面是出於能夠准確地懲罰犯罪的考慮的話,那麼這里可以認為是出於保障被告人人權的考慮。隨著法治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程序的關注也日漸強烈,過去那種程序法是實體法的附庸的觀點已經不再是學術界甚或實務界的主流觀點。人們意識到程序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並且這種價值又是多元的。其中程序能夠體現當事人做人之尊嚴的價值引起了充分注意。「訴訟法規定的程序保障體制強調了當事人的人格尊嚴和法律關系主體地位,體現了公正、民主和法制的觀念,使訴訟具有理性活動的形象。」不管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對最終的裁判結果有無實質的影響,最後陳述程序還是可以讓被告人內心壓抑已久的情感得到一定的釋放。雖然被告人的主體地位已得到確立,但誰也不能否認在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告人是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這種境地難免會對其心理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因此,為被告人設置一個釋放情感的平台並非毫無必要。當然,在最後陳述中被告人並非可以毫無邊際、言無不盡,還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對此下文將作專門論述。
其三,被告人的最後陳述還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即以個案的形式向旁聽民眾宣示法律以及勸誡民眾切勿違法犯罪。本來,教育功能應當說是整個庭審乃至整個刑事訴訟的一個功能。但是,被告人最後陳述往往會帶有更為濃烈更為直接的教育色彩。被告人會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情感豐富地向人們展示其內心感受,具有一種「最後的臨別贈言」的性質。有一些陳述可能與認定案件事實毫無關系,所以在其他程序中可能並無機會做出。而各國立法對被告人最後陳述的限制一般都是「與本案有關」或者「不離題」,這類陳述雖說與認定事實無關,但應當說是還是「與本案有關」的,也是「不離題」的。況且這類陳述還會關繫到量刑時所考慮的認罪態度問題。最後陳述較之於其他庭審的過程可能更會打動旁聽民眾,體現出勸誡教育的功能。當然,法官也不能因於此而將被告人的最後陳述向這方面引導,畢竟最後陳述是被告人的權利,它還承擔著體現被告人做人尊嚴的功能。
最後陳述權-性質定位審判從最本質的角度上來講,應當說被告人之最後陳述權是屬於辯護權的范疇。所謂辯護權,是指法律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針對指控內容進行辯解、反駁,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權利,簡單地說就是對控告進行辯護的權利。一般認為,辯護權具有三個特性:專屬性、防禦性和絕對性。最後陳述權也是具有上述三個方面的性質。最後陳述權的專屬性意味著它是專屬於刑事被告人的一項權利,即使有律師代為發言,也是不能限制被告人還是可以進行最後陳述。如《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258條第(二)項和第(三)項便規定:「(二)由被告人作最後陳述。(三)即使有辯護人為他作了發言,對被告人仍然應當詢問他是否有為自己辯解的陳述。」在防禦性方面,最後陳述權就體現得更為明顯。它本來就是立法為了平衡控方和被告人的訴訟能力而多為被告人附設的一道防線,在形式上又體現為被告人作為防禦一方的最後一道防線。最後陳述權的絕對性應當體現為只要一個公民受到了刑事公訴和刑事審判,而不管其犯罪性質、嚴重程度如何,他都應享有最後陳述權。我們不能以罪輕為理由認為沒有最後陳述的必要,從而限制剝奪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權。如《義大利刑事訴訟法典》在第523條規定「最後陳述的進行」時便提出:「……5、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被告人和辯護人要求最後發言,應當得到允許,否則導致行為無效。」
辯護權是被告人的一項基本權利,貫穿於整個訴訟過程之中,它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同一般意義上的辯護權相比,最後陳述權有著獨特之處:一是最後陳述的主體僅是被告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辯護人代為行使,這顯然有別於其他的辯護權;二是在最後陳述中,並不存在如其他辯護權中控辯雙方直接意義上的對抗,在這一階段中,只有被告人一人進行陳述,不存在控方的辯駁,其意見可得以充分提出。
另外,最後陳述權又不完全是一種辯護權。最後陳述權有一個功能是突顯被告人的尊嚴感,釋放被告人的內心情感。而辯護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首先要體現為一種對抗。有些情況下被告人的最後陳述並不具有對抗性,僅僅是一些抒情性質的發揮,最後陳述權會體現為一種情感宣洩權。最後陳述權的這種性質也是由被告人的受國家追訴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這種地位意味著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要比其他任何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當然,被告人情感的釋放也並不是漫無邊際,應當是與案件有關的。
⑶ 律師開場陳述詞該怎麼寫 英文
咱國家的法院法庭,不要求。
⑷ 原告和法官說的話叫什麼陳述詞還是什麼
原告首先要訴訟請求,然後是法庭辯論中原告要提供辯論詞,最後是原告的最後陳述。
訴訟請求的概念在外國民事訴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 訴訟請求是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判決的請求(當事人希望法院對其請求作出與之相應的確認、給付、形成這些具體的判決)。而狹義的請求僅僅指原告向被告主張的法律上的利益。
陳述意為陳說,敘述,指有條有理地表達事物、事實或者說話人的觀念、觀點。
辯論順序
一、公訴人發表公訴詞;
二、被害人或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三、被告人自行辯護;
四、辯護人辯護;
五、控辯雙方對爭論焦點進行辯論。
(4)律師陳述詞擴展閱讀
寫好民事訴訟法庭辯論詞
1、要善於准確歸納並找出辯護的法定理由。
我國新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律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律師辯護的法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下四類。
2、不要忽視對被告有利的酌定情節。
相對於法定情節而言,酌定情節指的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但依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可以酌情考慮對被告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
⑸ 律師可以代被告人寫最後陳述詞嗎
不可以,最後陳述是被告人自己意思的表達
⑹ 最後陳述詞和辯護詞的區別
准確的說辯護詞應當是意見,是律師和被告人針對證據所發表的意見;陳述詞應當叫被告人最後陳述,是被告人一項法定的權力,也是刑事訴訟一個法定的程序,缺少這個程序就構成程序違法。主要內容應當是被告人通過法庭的審理,最後發表的對案件的認識和態度,也包括意見,屬於廣義上的辯護。
⑺ 請問專業律師:離婚案件中被告的陳述詞還要原告簽字嗎
這個不需要呀,如果要人家簽字才用的話,那人家不簽了,那你有什麼用呢?他肯定不需要。
⑻ 關於法庭上的答辯及陳述詞
法庭答辯詞
神聖的主審法官,尊敬的缺席的旁聽諸位:
在判我有罪之前,請允許我走一下辯護的流程,請求法庭判我無罪。
我的觀點如下:
我涉及的群體性事件
1、 不涉及權色交易
我們都是一些普通人,手中無權,我只是一介書生,不窮困但是幾近潦倒,家庭不幸,生活空虛。我曾經通宵閱讀XX主義&XX思想&理論等經典著作,提升自己的精神,但是收效甚微,後來偶爾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但是不能稱作同志的一些人,同樣都是生活比較平淡,有獵奇心理,但是沒有害人之心,沒有紊亂公德的絲毫想法。
不像家庭幸福的煙草局韓局長,在日記中羅列出「已玩」「在玩」「待玩」的花名冊,他是純屬吃著碗里瞧著鍋里,而我碗里空空如也,偶爾小聚,常常因為孤身一人只能旁觀,這只能算是不受待見的行為藝術,或者就把我當個實驗主義性學家吧。
2、不涉及錢色交易
我們沒有金錢貨幣交易,沒有以休閑洗頭、會所、桑拿浴場的名義進行錢色交易。我們只是偶爾開個低調的不能再低調的party,沒有像某地的大人對鄧玉嬌動粗,我們都是些沒啥追求,心氣不高,命比紙薄的凡夫俗女。
男無權無財,女的基本無色,因為有姿色的輪不到我,要不花錢買,要不用權力壓,女模特、女主播,我們是不敢妄想的,還是把她們孝敬給王益等大人們比較妥當且河蟹,也只是碰巧在QQ群上遇到了一起,從此在一條通往法庭的黑路上蹣跚晃悠了一段時間。
3、未影響社會倫理道德
我們沒有影響倫理道德的動機,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沒有造成這樣的後果。我們連自己有時都影響不了,倫理道德的事情讓人民日報和CCTV去負責就是了,讓大人和選好的群眾在新聞里演話劇般講話就是了。
要不是遭人舉報,我們的事情僅僅限於很小的范圍。一個電視劇里,參加革命的父親原來骨頭軟怕死孩子不理他,後來他堅定了革命信念但是被抓了遭到嚴刑拷打,孩子見了以後就說「爸爸,我為你感到驕傲」,現在我很慚愧,我無法讓我的兒子為我感到驕傲,盡管他們嘴硬,說對我表示理解。
4、社會危害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網上的「門」層出不窮,有些屬於不慎泄露,有些事純屬炒作,而我們沒有作任何視頻、音頻和文字的記錄,當然也就沒有作任何的發布和傳播,因此我們的社會危害是非常有限的,只是毒害了我們自己不思進取、墮落的靈魂。
現在,好事者舉報了我們,我們成了怪獸,群體性事件成為了公眾話題,一不小心進行了腐朽生活方式的科普,自控能力差的人們也許會對XP很感興趣,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後果,我們幾個擔不了。
這事本來大事化小,現在搞大了,還是盡早收場。
⑼ 被告人陳述詞,說些什麼,請刑事律師指點
要想無罪辯解,只能從過失轉化為意外事件。
側重點要陳述幾方面,1.緊急避險,逃離現場。2,確實沒注意車的下方有人。3,在自己處於人身危險的情況下,只能慌忙中逃生。
4,被壓得人員瘋狂的敲打擋風玻璃,而且被群毆,一群人包圍著你,你的生命處於高度危險中,只能採取逃生手段。
5,從沒故意或計劃傷害受害人。逃生是本能反應。
從以上種種沒有故意或過失傷害受害人,純屬意外事件,而事發之後主動與警方配合,和積極給予受害人經濟賠償和醫療。考慮到受害者的經濟和傷害程度,我已經積極給予了適當賠償和醫療費,從主觀上我沒有傷害被告的故意,從客觀上我沒有過失行為,當時處於生命受到危險的時候,逃生是我的本能,純屬意外事件,我也對受害人深表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