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

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1-12-23 18:34:28

A. 打12348法律服務電話是免費的嗎

「12348」法律服務熱線來實行源全天24小時(包括休息日)人工接答咨詢服務。

開通「12348」專線,把司法行政部門的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安置幫教和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緊緊連為一體,形成配套、聯動的服務機制。

B. 人民調解 行政調解 司法調解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規勸,促其彼此互諒互讓,在自主自願情況下,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

2.行政調解:

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

3.司法調解:

亦稱法院調解,是指對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審判組織主持下,訴訟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以終結訴訟活動的一種結案方式。

二、機構: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由人民調解委員會發起。

2.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由行政機關發起。

3.司法調解:

司法調解由法院發起。

(2)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有自己獨特的組織形式,完整的工作原則、制度、程序,嚴格的工作紀律,方便靈活、形式多樣的工作方法。因此許多國家把人民調解譽為「東方經驗」。

人民調解工作與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認真開展人民調解工作,能夠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行政調解協議雖然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質是合同,應當按照法律對合同的規定來處理相關問題,並按照法律對合同的有關規定對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C. 如何發揮人民調解在法制建設中的作用

縣委縣政府作出平安開縣建設的決定後,縣委法建辦深刻領會決定精神,充分發揮法制建設在平安開縣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三舉措」助推平安開縣建設。 一、加大宣傳力度,為平安開縣建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一是認真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雜志、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宣傳載體,通過創辦平安開縣建設宣傳專刊、專欄等方式,集中反映本地本部門推進平安開縣建設的動態信息,加大平安開縣建設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平安開縣建設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二是認真開展「普法示範」活動。把開展 「三三三普法示範工程」建設活動與「百鎮千村平安建設」示範工程相結合,建立領導包點,幹部包村的工作責任制,從工作的實踐中發現典型,打造一批普法工作的亮點和品牌,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推動全縣普法工作深入開展。三是認真開展「網上論壇」活動。通過網路的形式,認真開展「平安開縣,你我發言」的論壇活動,讓全社會為平安開縣建言獻策,努力提高全縣人民積極參與平安開縣建設的積極性。 二、優化法治環境,為平安開縣建設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一是認真開展「法律八進」活動。大力開展以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監所、進中介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八進」活動,充分發揮法制建設工作的導向性作用,努力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全覆蓋。同時,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違法犯罪預防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二是突出重點,抓好法律服務工作。按照服務城鄉統籌的要求,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把法律服務的「重心向基層傾斜、觸角向農村延伸」,繼續實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圍繞民生和「三農」問題,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鞏固完善律師參與信訪接待長效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有效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積極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實現人民調解「應調盡調」。三是廣泛發動,抓好法律文化培育。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宣傳渠道,開展各種法律文化建設活動,著力營造濃厚的法律文化氛圍,促進群眾性法律文化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大力加強法律文藝創作,以小品、相聲、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法制文藝活動,使法律宣傳潛移默化、入腦入心。 三、強化依法治理,為平安開縣建設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一是普治並舉,強力推進依法治理。開展「法治開縣」、「法治鎮鄉(街道)」、「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區」、「學法用法示範單位」、「依法行政示範單位」、「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針對征地拆遷、勞動和社會保障、礦產資源、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以及消費領域中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協調和組織開展各種專項依法治理,逐步提升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二是深化改革,努力構建法治政府。在各級政府及部門中大力推廣法律顧問制度,為政府重大決策、行政行為及重大合同提供法律意見,通過前移審查關口,將政府行為導入法制軌道,避免決策錯誤和發生違法行政行為。認真落實上級規定要求,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和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努力完善行政管理體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政府工作機制,規范行政行為。三是陽光司法,促進司法公平正義。進一步深化審判改革,推進執行改革,完善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制度,加強司法工作流程管理機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強化內部監督,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制統一。加大生效判決、裁定執行力度,努力破解「執行難」問題,尊重和維護司法權威和法制統一。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司法救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群眾平等參與訴訟,努力讓老百姓打得起官司,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D. 12348法律咨詢熱線是免費的嗎

是免費咨詢的。

「」是法律服務專用電話的簡稱。

其中「48」取「司法」之諧音,寓意尋求法律服務,調解民間糾紛請找司法行政機關。是司法行政部門運用特定的電話專線和電信網路,統一組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人員和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面向廣大群眾和社會組織,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的形式。

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

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4)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12348的意義:

自2002年1月15日上午9: 00起,啟用全國統一的法律服務專用電話號碼「12348」,原電話號碼「16000148」停止使用。

「16000148」法律服務電話更名為「12348」法律咨詢電話,啟用全國統一服務號碼「12348」,並歸並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詢專線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舉標志著「12348」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E. 信訪局對民事糾紛的調解有沒有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版束力,當事人應權當按照約定履行。但這個約束力只是合同的約束力,要按合同中約定的違約條款來定;
第三十三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個我建議你們雙方可以簽訂以後去法院按特別程序申請法院確認效力,法院確認完,可以直接申請強制執行了,具有公權力的約束力,如果你們已經過30天,可以再達成一份調解,去申請法院確認,這個費用很低的,完全可行

F. 人民調解工作和基層法律工作區別

人民調解工作是法律工作的一種,涵蓋全國到基層的法律工作。
基層法律工作是直接接觸對象的工作,涵蓋所有的法律部門的工作。
所以有交叉,也有不同

G. 信訪工作與司法調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三者相互聯系,又相互關聯。綜治主要涉及社會綜合治理,面比較廣,在鄉鎮一級一般將綜治與信訪聯合辦理。信訪主要涉及對群眾來信、來訪的接待和處理,一般包括政策咨詢、求決等。司法工作主要涉及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工作。三項工作都涉及矛盾的排查與調處,以人民調解為主要方法,必要時使用司法手段。信訪主要是引導群眾的合理訴求,暢通群眾與政府之間的交流渠道,避免矛盾激化,從而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H.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1、在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2、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3、尊重當事人的權利,不得因調解而阻止當事人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4、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8)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1、預防和調解民間糾紛是人民調解工作的首要任務。人民對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應當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根據當事人的特點和糾紛的性質、難易程度、發展變化的情況。

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疏導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消除隔閡,引導當事人最終達成解決糾紛的調解協議。

2、組織要堅持抓早、抓大、抓苗頭,努力掌握民間糾紛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不斷總結完善防激化的有效方法和經驗,廣泛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專項治理、聯防聯調等各種形式的防激化活動,增強防激化工作效果。

I. 人民調解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一、人民調解。
即民間調解,是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民間糾紛的調解,屬於訴訟外調解。目前規范人民調解工作的法律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以及《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它可以採用下列形式設立:(一)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二)鄉鎮、街道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三)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四)根據需要設立的區域性、行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員是經群眾選舉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領導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人員。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調解員,統稱人民調解員。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委員三人以上組成,設主任一人,必要時可以設副主任。多民族聚居地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中,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人民調解委員會中應當有婦女委員。擔任人民調解員的條件是:為人公正,聯系群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應當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民調解員任期三年,每三年改選或者聘任一次,可以連選連任或者續聘。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應當遵守下列原則:(一)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進行調解;(二)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三)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不得受理調解下列糾紛:(一)法律、法規規定只能由專門機關管轄處理的,或者法律、法規禁止採用民間調解方式解決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或者其他行政機關已經受理或者解決的。
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根據糾紛當事人的申請,受理調解糾紛;當事人沒有申請的,也可以主動調解,但當事人表示異議的除外。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
在人民調解活動中,糾紛當事人享有下列權利:(一)自主決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終止調解;(二)要求有關調解人員迴避;(三)不受壓制強迫,表達真實意願,提出合理要求;(四)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解決的糾紛,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或者當事人要求製作書面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書面調解協議。調解協議沒有強制執行力,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又反悔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按照不同的情形,分別採取督促當事人履行,再次調解變更原協議內容或者撤銷原協議,告知當事人請求基層人民政府處理以及就調解協議的履行、變更、撤銷向人民法院起訴等處理方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

熱點內容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
南京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30 21:52:25 瀏覽:280
2014清華大學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4-30 21:47:05 瀏覽:899
合肥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30 21:08:40 瀏覽:436
合同法與租賃合同關系 發布:2025-04-30 21:00:19 瀏覽:278
獨立法人法人 發布:2025-04-30 20:39:42 瀏覽:955
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原則 發布:2025-04-30 20:24:13 瀏覽:378
道路交通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20:13:53 瀏覽:30
物理法學小說 發布:2025-04-30 19:55:33 瀏覽:242
經濟法學名詞解釋 發布:2025-04-30 19:55:32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