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律師
① 桐城你想離婚律師
離婚訴訟的程序 第一階段:起訴階段。 這一階段包括以下三個程序: 1、原告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書、副本及相關的證據;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進行審查; 3、經審查起訴符合法律規定、要求,作出受理決定並立案,反之則退回原告文件及材料,並告之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二階段:答辯階段。 1、人民法院決定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原告的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並告知被告作出書面答辯; 2、被告自收到人民法院送達的起訴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書面答辯。 被告在十五日內不提出答辯,人民法院照常審理案件並作出判決。 如果被告確因非個人意志的原因在十五日內不能作出答辯,可以據實向人民法院申請,請求延期,人民法院院長可以作出延期的決定。 第三階段:開庭審理階段。 這一階段進入離婚訴訟的實質性階段,主要是審查證據,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確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它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1、法庭調查; 2、法庭辯論; 3、法官主持調解; 4、調解無效、判決。 離婚訴訟結束,但如果不服法庭判決(調解),可以在收到判決書(調解書)之日起十五日(十日)內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判決(調解)書生效。對生效的離婚判決(調解)不服的,按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不能申請再審,只能就有關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育問題申請再審.
② 安徽桐城出了哪些人才
關於桐城(解放前桐城包括現在桐城和樅陽兩地)的名人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漢居巢(今桐城)人
方以智
姚范 (清代著名文學家)
戴名世(桐城派)
劉大櫆(桐城派)
方苞 (桐城派)
姚鼐 (桐城派)
曾國藩(非桐城人,但自稱師從上面兩位,並公開亮出「桐城派」的招牌)
陳獨秀
胡適
張英 (父子宰相-父)
張廷玉(父子宰相-子)
左光斗
姚瑩
吳樾 (「投向清廷第一彈」)
朱光潛(美學大師)
吳汝綸(著名教育家,創辦桐城學堂-進桐城中學前身)
方維儀
李公麟(宋畫第一)
嚴鳳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女俠)
黃鎮 (外交家)
艾雯 (著名作家)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祖籍安徽桐城,出生在台北。)
張菲 (綜藝大哥大)
胡一虎(鳳凰衛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
慈雲桂(1917-1990)中國計算機之父
張廷玉:中國清代大臣。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
③ 安徽桐城有哪些名人
1、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2、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江郡舒城縣(今舒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李龍眠既李公麟,字伯時,祖籍安徽舒城,因安慶桐城郊外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於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3、施從雲
施從雲(1880—1912),字燮卿,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國軍事將領。1912年,在雷庄附近指揮官兵與清軍展開激戰。戰至次日黎明,清軍詭稱停戰議和,要他與王金銘入清營談判,遂率100多名官兵前往,在雷庄為伏兵包圍,被俘遇害。
1912年2月17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追贈陸軍大將軍,1923年4月16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追贈陸軍上將,1936年4月2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
4、方令孺
方令孺(1897年—1976年9月30日),安徽桐城人,散文作家、女詩人,方苞的後代。1923年留學美國,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讀書。
1929年回國後,先後任青島大學講師和重慶國立劇專教授。1939年至1942年任重慶北碚國立編譯館編審。1943年後在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授。1949年後被選為上海市婦聯副主席。1958年至「文革」前,任浙江省文聯主席。
5、嚴鳳英
嚴鳳英(1930~1968),原名嚴鴻六,安徽省桐城縣羅嶺(今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人。女,中共黨員,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
嚴鳳英10歲時開始學唱黃梅調,為族人所不容,後跟隨嚴雲高學戲,取藝名鳳英。在1952年上海舉行的第一次華東戲曲會演,嚴鳳英以黃梅戲傳統小戲《打豬草》和摺子戲《路遇》,獲得廣泛贊譽,1954年因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而揚名全國。
④ 安徽桐城五大家族是什麼
1、桐城麻溪姚氏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自浙江餘姚遷桐,從明到現今,族眾繁多,已綿延了二十六世。
2、白苓姚氏
始祖月鏜公在明太祖洪武初年當時的新安婺源縣(今屬江西)遷徙而來,擇居安慶府——桐城會宮白苓澗(今樅陽縣會宮鄉老橋村),至今已有六百年。
3、香鋪姚氏
4、龍眠姚氏
5、呂亭姚氏
桐城,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安慶市代管。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別山,東臨長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下轄3個街道、12個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桐城市常住人口為593629人。
⑤ 安徽桐城打離婚官司律師有嗎,我是桐城人,我三年前就提出離婚,可這
首抄先,在安徽桐襲城地區有很多優秀的律師可以代理離婚訴訟。但是,由於「網路知道」是一個答疑解惑的平台,根據「知道規范」規定,不允許帶有廣告宣傳性質的回答內容,所以無法給提問者推薦具體的律師,律所。如果當事人想聘請律師代理其離婚訴訟,應該自行尋找。
同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其次,法律保護公民具有離婚自由的權力,想離婚的一方隨時都有權利單方面到法院起訴離婚,這種自由權不受任何人限制。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⑥ 安徽桐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1、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2、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江郡舒城縣(今舒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李龍眠即李公麟,字伯時,祖籍安徽舒城。
因安慶桐城城北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於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居士像》、《免胄圖》等。
3、何如寵(1569年~1641年),字康侯,號芝岳,南直隸桐城(今安徽省樅陽縣樅陽鎮何家青山)人,先世自徽州府婺源縣何田坑(今屬江西)徙。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如寵博學多才,被選入翰林院,授庶吉士。
聞父病,歸家探視;父歿,守孝3年。回京後,授編修。母老,告假回家奉養。他和兄如申相約,兄弟二人不同時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親身旁。
萬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軍餉,事完回家,如寵才再赴京城,升中允,遷右庶子。時某中書得皇帝寵幸,大權在握,如寵和左庶子趙師聖皆當遷官,不少人都勸他倆去拜望中書,而遭拒絕。
4、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密之,漢人,江南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文人方學漸之曾孫,明末四公子(復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
方以智一生正當明清交替之際,時局動盪,政權更迭。使得他個人的際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個時期。
早期從青年時代到三十三歲,由於仰仗祖上的余蔭,尚能過著「衣紈縠,飾騶騎,鳴笳疊吹,閑雅甚都」的富貴文人的生活。中期自明朝滅亡後,從北京逃返南京,又經浙江、福建輾轉到兩廣,從三十四歲到四十二歲,艱苦的十幾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5、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一字拱之、共之,號浮丘,又號蒼嶼。先世為安徽安慶府桐城縣東鄉(今安徽省樅陽縣橫埠鎮)人,其父左出穎移居桐城縣城。漢族,著名水利專家,明末東林黨的重要成員,累官至左僉都御史,萬曆「六君子」之一。
左光斗自小勤奮好學,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萬曆四十七(1619年)年被舉任為浙江道監察御史。
是史可法的座師。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許多努力,在出任屯田監察御史在天津實施「三因十四議」的屯田方案,結果「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3]還主持了西北水利空間范圍內的京東、畿輔的水利屯田實踐。
⑦ 安徽桐城的勞動爭議仲裁申請電話多少,我被老闆拖欠扣
撥打12333
⑧ 請問有關律師,我是安徽人桐城的,為了一個民事案件,人家假如要投訴我,應該在那
那要看是什麼案子了,在案件發生地起訴也可以,在桐城起訴你也可以。
⑨ 桐城有哪幾家律師事務所
拍黑磚嗎
⑩ 桐城歷史傑出人物
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籍貫安徽桐城人,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禮部右侍郎。
方苞自幼聰明,4歲能作對聯,5歲能背誦經文章句,6歲隨家由六合遷到江寧舊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歲隨父回安徽桐城參加科舉考試。24歲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贊方苞文章是「韓歐復出,北宋後無此作也」。方苞32歲考取江南鄉試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進士第四名。時母病回鄉,未應殿試。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發,方苞因給《南山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在獄中兩年,仍堅持著作,著成《禮記析疑》和《喪禮或問》。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作皇帝的文學侍從,後來又移到養蒙齋編修《樂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雍正十一年,提升為內閣學士,任禮部侍郎,充《一統志》總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穎》副總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書房,充《三禮書》副總裁。乾隆四年,被譴革職,仍留三禮館修書。乾隆七年,因病告老還鄉,乾隆帝賜翰林院侍講銜。從此,他在家閉門謝客著書,乾隆十四年病逝。年82歲,葬於江蘇六合。
軼事趣聞
一:
方苞幼年時聰穎過人,四五歲能對對子、誦章句,七歲讀《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里,口裡又念了剛才的一句,笑著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里,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里,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
「竹籃裝筍母摟兒。」
農夫驚喜不已,誇方苞真是個「神童」。
二:
康熙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里結識了歐陽宏,引入驛館里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
康熙見其神色,大驚,想到「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著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連忙把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康熙和張廷玉通過聊天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康熙心中暗贊:「好一個鴻學大儒啊,比起高士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年齡大了點兒,不然的話,朕倒要啟用他了。」
後來還是啟用了。康熙發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獲罪,廢為平民,流落民間。康熙發現後,不拘一格,將其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人以宰相身份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