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保釋條件
㈠ 符合什麼條件才能保釋
保釋,其實就是刑事訴訟中的取保候審,是一種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㈡ 現在請了個律師,那可以保釋我哥出來嗎
你哥哥犯了什麼罪? 你說的保釋也就是取保候審。一般來說只要社會危害性不是很大,不是特別大的案子,一般都可以取保候審,取保要交一定的保證金,一般2-5萬,先准備起來,然後去警察那裡問取保的條件。取保候審的條件是: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2.不一定要律師才能辦理取保候審。如果案子簡單明了,就不要請律師了,因為律師費很貴,增加你家庭的負擔。如果案情復雜,你自己搞不定,建議還是請律師吧,真的沒錢,就去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
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對於取保候審的申請主體即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問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明文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這是一項授權性規定,也是一項排他性規定,這一規定即將申請取保候審的主體資格授予給了已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近親屬」則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賦予了辯護人在刑事案件的三個階段(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都可以以辯護人的名義提起取保候審的申請,並要求取保候審決定機關在三日內做出決定,如果不同意變更,應該告知申請人不同意的理由。
㈢ 保釋的條件有哪些需要多少保釋金
如果是想要保釋的話,那麼主要滿足以下這幾個條件之一即可:
01、年滿14周歲,但未滿16周歲
02、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且是第一次違反治安管理條例
03、70周歲以上
04、在懷孕期或者是正在哺乳嬰兒
當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是犯罪嫌疑人的親屬,對這方面並不是特別了解的話,那麼可以找一個律師,然後委託這個律師來辦理一些保釋的手續。但不管怎麼說,即便是律師來進行申請,相關的部門,也是要綜合考慮是否批准,比如說如果案件比較復雜或者說犯罪嫌疑人比較的危險,那通常也會拒絕保釋的申請,所以並不是只要申請就能成功。
㈣ 保釋需要什麼條件
釋應是指刑事訴訟法中的取保候審,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取保候審只限制而不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適用取保候審分為兩種情形:一是公、檢、法機關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直接主動地決定取保候審。二是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其所委託的律師的申請,決定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取保候審期限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 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相關規定,被羈押或者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取保候審,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情形的,可以對被羈押或者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依法辦理取保候審手續。經審查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取保候審的理由。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對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得同時使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
採取保證人保證的,保證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並經有關機關審查同意:與本案無牽連; 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採取保證金形式取保候審的,保證金的起點數額為一千元。決定機關將綜合考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情節、性質,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濟狀況,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等情況,確定收取保證金的數額。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㈤ 成都保釋律師:取保候審有哪些條件和程序
原創作者:四川胡雲律師事務所 胡雲律師
取保候審是刑事律師在刑事辯護實務中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課題,在司法實踐中我們認為自己經辦的很多案子似乎都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主要依據:《刑事訴訟法》第67條第二款:「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最終能被司法機關獲准取保的案件寥寥可數。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筆者認為這和相關辦案人員的觀念有一定關系(側重於控訴),這些觀念導致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和對象變小,羈押率高,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成為一種常態。那麼,作為一名專業刑事律師,我們怎樣判斷自己承辦的案件是否有取保候審的可能呢?為此,筆者特意對司法實踐中容易被取保候審的情形做一個簡單的列舉,以供參考:
容易取保候審的具體(從嫌疑人、被告人個體角度而言)情形:
1、患有嚴重疾病或受重傷;
2、有嚴重殘疾;
3、年老體弱;
4、懷孕或正在哺乳其嬰兒的婦女;
5、未成年人或歸案前仍在校就讀的學生;
6、羈押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確實對特定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嚴重影響;
7、涉嫌過失犯罪且符合法定取保候審條件;
8、涉嫌個人單獨犯罪(非共同犯罪)且符合法定取保候審條件;
9、其它人身危險性小且符合法定取保候審條件者。
從案件的性質及所處的階段而言,下列情形相對容易被取保候審:
1、涉嫌輕罪的案件;
2、有被害人的,達成和解並取得諒解或者積極退賠、退贓的;
3、現有證據不符合逮捕條件仍需後續偵查且拘留期已屆滿的案件;
4、偵查羈押期限已屆滿仍需後續偵查的案件;
5、審查起訴期限已屆滿仍需繼續查證的案件;
6、一審或二審期限已屆滿仍需繼續查證、審理的案件。
因此,刑事律師在刑事辯護實務中,除了依據《刑事訴訟法》第67條對案件是否能被取保候審作出判斷外,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個案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同時在申請時也要考慮到案件所處的階段並據此判斷是否是申請取保的最佳時機,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取保候審的成功率。
成都知名律師事務所四川胡雲律師事務所
㈥ 保釋要滿足什麼條件
條件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害性的。 3.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不一定要律師去保 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與本案無牽連;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保釋金要根據案情而定。
㈦ 保釋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如果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則是可以取保候審:
0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是獨立適用附加刑:
02、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是懷孕,還有正在哺乳嬰兒的婦女:
03、羈押期已經滿了,但是案件還沒有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除了這些以外,在辦案的過程當中,國家的司法機關可以根據案情的實際需求來決定是否取保候審。最後就是取保候審其實也是有期限的,一般情況下,取保候審的最長時間不可以超過12個月。我們要知道,如果是取保候審的話,執行機關通常都是公安機關,在執行的過程當中,需要向對方宣讀一下最終的取保候審決定書,該決定書必須要蓋有公章才生效。
㈧ 律師申請取保候審注意哪些
申請取保候審,首先要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才能申請,否則,不會批准。其次,如果符合條件,應當找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最後,申請成功後,應當遵守相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第六十九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條 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第七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