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行政權力
❶ 法律援助是否是行政許可項目
法律援助不屬於行政許可項目哦。
司法局的職能中屬於行政許可的項目如:
核發公證機構、公證員執業證書;
基層法律服務所設立、變更、注銷的核准登記。
❷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有行政執法權嗎
援助中心他們一般沒有這個權利的。他們主要是協調工作。
❸ 申請法律援助是否屬於行政確認
行政確認是指行政機關和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有關法律事實進行甄別,通過確定、證明等方式決定管理相對人某種法律地位的行政行。個人理解不屬於行政確認,應該是行政審批。
❹ 法律援助有哪些行政職能法律依據
行政職能:①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法律援助工作涉及面廣,業務性強,需要設立專門機構來組織開展這項工作。因而《條例》第五條規定,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其含意是政府應當設立專門機構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對於建立法律援助機構確有困難的地方,可由司法行政部門代行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責;
②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首先要面對的是經費上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北京、上海等地法律援助開展得比較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的首要責任就是解決法律援助的經費問題。雖然法律援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無償性,但是法律援助活動的開展,法律援助機構活動的進行,都需要一定的費用,所以政府的負責態度首先就要體現在經費的落實上。因而《條例》(第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建立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機制,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③確定受援人的范圍和條件――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依照《條例》第十條對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依照《條例》規定(第十三條)的授權,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以保證真正貧困的公民能夠獲得法律援助。
❺ 行政案能否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內容和范圍
首先,只要是符合法律援助資格的人,不管是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甚至行政訴訟,都專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屬律師,這點不受限制。
其次,公民提起行政訴訟,申請法律援助時要同時具備以下的條件:
1、行政訴訟案件屬於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圍
按規定,以下幾種情況訴訟當事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即可以申請法援: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2、行政訴訟當事人符合經濟困難條件
具體而言,要看當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必要時也可以直接咨詢當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最後,提起行政訴訟時,特別是國家賠償等涉及金錢問題,若是依靠自身難以主張自己的權利的,並且因為對方是行政機關,一些人起訴時會有一定的壓力,那麼即可以積極申請法律援助進行。
❻ 法律援助屬於行政執法嗎
法律援助是司法行政許可
不屬於行政執法。
❼ 法律援助是否屬於行政給付
屬於。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行政給付是行政主體基於公民的物質幫助請求權依法給予其以物質權益或與物質有關的權益的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機構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屬於行政機關。
❽ 市級法律援助中心屬於行政單位還是參公單位
法律援助中心應該是司法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
❾ 法律援助中心有沒有行政主體資格
依據行政法學理論,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回能獨立地承擔因此答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而行政權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規定,組織和管理公共事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權力。《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由此,法律援助中心具有行政權,即向公民提供法律服務的權力。但其是否是行政主體還取決於其是否能以其自己名義承擔責任。考慮到實踐中法律援助中心也作為被告被起訴過。所以傾向性意見是,法律援助中心應該屬於行政主體范圍。
僅供參考。
❿ 行政訴訟可以法律援助嗎
法律援助是抄免費的,是一種依據申請而襲進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受援人申請後指派符合規定的律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是有屬地管轄的,一般情況下法律援助不能跨地域申請和援助。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