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依照法律服務

依照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1-12-30 16:50:53

① 按照行業分類國家標准,律所,法律服務屬於什麼行業

按照行業分類國家標准,律所,法律服務屬於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大類)、72商務服務業(中版類)、權722 法律服務(小類)
行業分類標准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2 商務服務業
722 法律服務:指律師、公證、仲裁、調解等活動

② 求助:依照法律進行調解,這個法律除了叫「法律依據」和「適用法律」,還可以叫什麼

民事(人民)調解適用法律叢書
民事(人民)調解與法
民事(人民)調解實用案例與分析
想了3個
民事(人民)調解---"法的藝術"
民事(人民)調解與法---"法的柔情"
民事(人民)調解---法的和諧之道

③ 依照法律還該要錢嗎

你好 根據你的陳述,你靠右行駛他靠中間行駛,所以他違法了。沒有報警也可以按照法律規定追究他的侵權責任,他應當支付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你愛人的誤工費不一定完全支持,有可能在當地護理費的范圍內適當考慮。
上述是人民法院裁判後可能出現的結過。建議協商處理,協商不成再考慮訴訟維權。

④ 列舉四個法律服務機構

  1. 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執行職務進行業務活專動的工作機構,律師事務屬所在組織上受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的監督和管理。

  2. 公證處。公證處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3. 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活動中接受委託人鑒定委託,遵循法律規定的方式、方法、步驟以及相關的規則和標准,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機構。或者說,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活動的專門單位。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託後,應當指定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4. 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

  5. 廣義的法律服務機構還包括徵信公司,以及其他提供法律服務的公司。

法律援助與法律服務的區別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法律服務中的一種形式,法律援助是免費的。
法律服務包括訴訟業務服務和非訴訟業務服務,是指律師、非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人士(包括法人內部在職人員、退、離休政法人員等)或相關機構以其法律知識和技能為法人或自然人實現其正當權益、提高經濟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範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提供的專業活動。
法律援助是無償的,義務服務,這是我國的一些制度;法律服務包括面比較廣,並且一般是有償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
一、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准由各地參照當地政府部門的規定執行)。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⑥ 根據法律規定,什麼服務是農村法律糾紛處理中的法律服務種類之一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農村發生的民事法律糾紛的救濟途徑主要版有三種:第一個是權由集體組織進行裁決或調解;第二種是由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人民調解;第三種是由鄉鎮基層法律服務所提供訴訟代理等基層法律服務。從題目的意思推測,問的應該是第三種情況,即基層法律服務。

⑦ 加強法律服務的措施有哪些

法律措施可以解釋為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制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1.違憲制裁: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
2.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國家行政機關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制度,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制裁。
3.刑事制裁:刑事制裁又稱為刑罰,是指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實施的法律制裁。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
4.民事制裁;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給予民事違法行為者依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進行的法律制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制裁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

⑧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有權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懲處經營者若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

懲處經營者若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主體可以是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和審判機關。

⑨ 舉例說明依照法律程序維護合法權益的意義

2003年11月,因感染乙肝病原被取消公務員錄取資格,安徽青年張先著以違憲為由狀告安徽蕪湖市人事局,成為中國「乙肝歧視第一案」。
2004年5月31日,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張先著勝訴。

2004年8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新法提出,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同時要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這被認為是乙肝病原攜帶者的福音。
2004年12月,《公務員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有學者建議,應在其中增加公務員錄用的反歧視條款。
2004年12月1日,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該法新增了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2005年1月20日,《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實施,提出「各種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攜帶者,經檢查排除肝炎的合格。」這就在政策層面解決了社會上對乙肝問題的爭論。此前,人事部、衛生部兩次網上徵求意見,並起草了致乙肝病原攜帶者及關注者的一封信。張先著說:「兩次徵求意見,我都參與了。我提出,取消錄取標準的大量限制性條款,並出台細則保護我們的隱私。」
正是依照法律程序維護合法權益,讓張先著成為中國1.2億乙肝病原攜帶者權利與尊嚴的捍衛者與推動者。

熱點內容
法官晉升規劃 發布:2025-04-29 06:45:25 瀏覽:681
怎麼賠償才合理勞動法怎麼賠錢 發布:2025-04-29 06:40:18 瀏覽:127
兵役法學 發布:2025-04-29 06:29:50 瀏覽:562
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發布:2025-04-29 06:25:14 瀏覽:456
法官創收 發布:2025-04-29 06:25:12 瀏覽:558
河南省李惠娟法官近況 發布:2025-04-29 06:24:29 瀏覽:475
勞動法賠儻 發布:2025-04-29 06:24:22 瀏覽:971
合同私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9 06:23:43 瀏覽:489
2015經濟法基礎教材變化 發布:2025-04-29 06:23:35 瀏覽:231
法院的訴訟費是多少的 發布:2025-04-29 06:16:09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