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員工承擔公司經濟損失法律

員工承擔公司經濟損失法律

發布時間: 2021-12-31 06:39:32

㈠ 企業員工造成企業重大經濟損失的,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職工因崗位變更與企業發生爭議等有關問題的復專函》勞辦發〈1996〉100號第屬三條規定:關於企業對因內部承包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勞動者可否扣發工資問題。按照《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七條、《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部發(1994)489號第十六條的規定精神,因勞動者本人的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國家有關規定以及與法律法規不相抵觸的勞動合同、承包合同的約定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賠償經濟損失。賠償損失可以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且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不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㈡ 關於員工賠償公司損失的法律問題到底該怎麼賠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㈢ 因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員工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因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員工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應給與公司相應賠償。

因工作過失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可根據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公司有管理制度支持賠償時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根據本規定,通過與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協商制定內部的工資支付制度,並告知本單位全體勞動者,同時抄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3)員工承擔公司經濟損失法律擴展閱讀

勞動者受處分後的工資支付:

(1)勞動者受行政處分後仍在原單位工作(如留用察看、降級等)或受刑事處分後重新就業的;

(2)勞動者受刑事處分期間,如收容審查、拘留(羈押)、緩刑、監外執行或勞動教養期間,其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九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㈣ 個人過失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法律上公司和個人分別應怎麼處理

勞動抄者應當按照過錯和損失大襲小與勞動合同的約定和企業規章制度賠償部分,對此,沒有法律規定具體賠償比例。對此,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有原則規定:
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㈤ 員工由於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摘要 你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如果是故意造成的,則全額賠償;若過大過失造成的,則部分賠償,賠償比例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沒有統一標准;若一般過失造成的,則無需賠償。

㈥ 員工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怎麼賠償

員工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怎麼賠償?這得看性質,如果這個員工是惡意的,蓄意的去給公司造成損失,那他要賠的多,而且要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是因為自己誤操作,或者是因為自己的旅行工作過程中造成的,那這個不需要承擔,不需要承擔,因為企業在用人的時候必須要承擔這個可能存在的風險

㈦ 員工在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無力償還損失,要負法律責任嗎

要看你造抄成的是什麼損襲害。目前,我國法律只規定了僱主對雇員致人損害承擔責任。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9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第三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第三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11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我國目前沒有明文規定雇員給僱主造成財產損失是否應承擔責任。參考人身損害的規定,只有在勞動者由於故意或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情況下,勞動者才負賠償責任。如果勞動者沒有過失或者僅存在輕微過失,則無需賠償。這一點在很多法院的判決里得到支持

㈧ 員工在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無力償還損失,要負法律責任

每月從工資中扣除百分之二十,慢慢扣唄!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㈨ 員工給公司造成的處罰與經濟損失能否讓員工全額賠償

答案:需要賠償,但是否要全額賠償,按勞動合同約定而定;勞動合同未約定時,應當看用人單位是否也存在過錯,如果用人單位同樣存在過錯,員工和用人單位應當按過錯程度分攤損失。
一、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二、類似判例
寧國市華宇包裝有限公司、王大偉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安徽省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皖18民終1284號判決。
三、判例解讀
1.員工因自身過錯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是否要賠償?
根據第一項所列法律依據,應當根據勞動合同約定予以賠償。

2.如果勞動合同未約定相關內容,是否還需要賠償?
本判例中一審法院認為:「在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侵犯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時,同樣要承擔賠償責任。」二審法院對此意見未持異議。

3.賠償標準是否應全額賠償?
本判例中,法院認為「勞動者在工作中存在工作失誤,該勞動者則應承擔與其過錯程度相適應的賠償責任」。法院還認為,用人單位沒有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損害賠償內容,沒有制定相關制度進行規范,對員工僅進行了幾天的培訓沒有進行勝任力考察,沒有對產品質量進行把關,也存在過錯,判決員工承擔30%損失。

熱點內容
有關合同法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4-29 02:18:55 瀏覽:18
關於新冠疫情和法治 發布:2025-04-29 02:02:11 瀏覽:497
催告函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01:51:21 瀏覽:211
新婚姻法惹爭議 發布:2025-04-29 01:35:17 瀏覽:800
公務員辭職當律師 發布:2025-04-29 01:16:10 瀏覽:976
幼兒園舉辦者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9 00:50:43 瀏覽:701
法治部分 發布:2025-04-29 00:28:13 瀏覽:496
合同法105 發布:2025-04-29 00:21:28 瀏覽:171
2015年會計財經法規 發布:2025-04-29 00:17:17 瀏覽:471
關於水法規 發布:2025-04-29 00:11:21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