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用法律方法分析
『壹』 公司法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是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制定的法律。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99年、2004年、2005年、2013年、2018年多次修正修訂。現行版本根據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第四次修正。具體案件建議網路。
『貳』 公司法案例分析。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1、公司對外投資應控制在凈資產的50%以內,公司行為屬於違反規范性規專定屬,而不是效力性規定。因此,該投資行為有效,只是公司應承擔行政處罰。E反對是否影響股東會的效力,要看公司章程的規定,如果規定三分之二或半數以上同意就可以,那麼其一人反對不影響其效率。如果規定全部同意才有效,則該股東會決議屬於可撤銷的決議,E應在一年之內行使撤銷權,產生的損失由過錯同意決議的其他股東承擔。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應當按照公司章程的約定處理,章程實際上是多方合同,對各方具有法律效力。除非其他股東同意或改變原章程的內容。
『叄』 法條分析題求解:《公司法》第64條
之所以要肯定或者說是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制度,多是為了通過公司法人人格的確立內而鼓勵個容人投資。所謂公司法人人格就是公司作為法律擬制的主體,以自己的所有財產對自己所付的債務進行清償,而不是公司股東以自己所有的財產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承擔所有的債務。要是公司的財產不足以清償自己所付的債務的時候,宣告破產,股東不用用自己的個人財產另外賠償。
但是,要是公司股東,當然,由於是一人有限責公司,所以股東就是只有一個人。沒有把公司的財產和自己的私有財產分開,比方說把自己的公司財產和自己的個人家庭財產混為一談,沒有明晰的公司財務會計賬簿等,法律就會「揭開公司法人人格」的面紗,直接追究股東的責任。以此來防止股東利用公司的人格制度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至於財產有沒有混合,舉證責任在於股東。所以會出現以上的規定。可以參照公司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幫助理解。
『肆』 公司法相關案例分析
(1),第一條符合法律規定。股東認繳完了注冊資本。
(2),不符合,公司章程有內兩種訂立方式,一種容是共同訂立,指由全體股東或發起人共同起草、協商制訂公司章程。一種是部分訂立,指部分股東或發起人成員起草,而後再經由其他股東或發起人簽字同意的制訂方式。所以,甲單獨起草,需要經過股東會通過的。
(3),不符合,公司的利潤分配順序為:1),彌補虧損;2),提取法定公積金;3),提取任意公積金;4),支付股利。所以,如果公司不盈利,何來支付股利?
(4),不符合,盈餘公積金是指企業依法或依企業章程從企業的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而法定公積金只要公司盈利就應該提取,除非公司的法定公積金超過公司注冊資本的50%。
PS:::Bu懂還可繼續問。。。。
『伍』 關於《公司法》 案例分析
答:(1)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條件
一、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
1.股份符合法定資格和所限人數
國家作為唯一的出資人(股東),可以設立國有獨資公司;公司、個人,包括農村村民,辭職、退職人員;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離休、退休人員及其他成員,私營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都可以成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是有法律規定的,是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
2.股東共同出資並達到法定資本的最低限額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出資可以是貨幣,也可以是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以實物出資必須對實物折價,並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核算、確認,辦理轉移財產的法定手續。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其金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以土地使用權出資入股,其出資作價必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組織評估,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核批准,並需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證。
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因公司從事的經營活動的不同而不同。具體規定詳見第二十三條釋義。
3.股東共同制定章程
訂立公司章程是設立公司的要件,也是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的必不可少的程序。有限責任公司章程是股東全體同意的關於公司的組織、經營的基本規定,是確定公司權利的文件。
4.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確定公司名稱,組成公司機構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字樣,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公司機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
5.依法設立
公司章程制定完成,股東繳足出資後,公司應在法定的期限內,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提交公司登記申請書。
(2)服裝公司的組織機構設置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因為符合上述條款對於有限公司
(3)我國《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第三款規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由此可見,我國《公司法》是允許股權在股東之間自由轉讓的,如果公司章程對股權的轉讓另有規定的,按照章程的規定轉讓。
從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出於人合性考慮,乙方股份轉讓採用自由原則,允許自由轉讓,不設任何限制。
『陸』 公司法的案例分析(高分)
1、D、E不叫撤股,在公司法上叫做股權出讓或是轉讓,因為一旦投入公司的資金不可撤回回,但答是可以買賣股份。
D、E買賣股份,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如果股東都不同意購買,你可以轉讓給股東以外的第三人,即使其他股東反對也無用,因為公司法規定,如果股東反對就要購買股份,既不同意購買,也不同意轉讓,法律上視為他同意轉讓。
所以,D、E的股份可以轉讓,只要符合上述條件。
2、其他股東轉讓股份,同上面的程序一樣,D、E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如果沒有D、E放棄優先購買的書面同意或其他證據證明D、E放棄優先購買,不可以將股份轉讓給他人。
3、公司法上解決途徑一般就是兩大類:
A、公司自治,就是自己內部協商解決,股份轉讓,買賣可以做到。
B、如果公司無法達成統一,在窮盡所有辦法都無法解決的時候,可以向法院起訴解散公司,但是有條件,公司法183條,和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一條,有詳細規定,你可以參考參考。
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好運!
『柒』 公司法務要掌握哪些法律
做公司法務需要的條件如下:
1 基本知識:公司法、民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專法規全書、中屬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證據法-文本、問題和案例等
2 全日制法學或相關專業畢業文憑。
3 了解服務對象的業務范圍和涉案狀況。如:商業銀行法務、中國專利法、還有與你要從事相關行業的法務類書籍然後對所要供職的公司情況非常了解,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解決,這樣就可以了
『捌』 公司法案例分析.
1、章程不合法。股東有權利制定章程,但是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長有知情權。
2、能得到支持。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3、在二點違法之處:一是甲公司應當書面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並說明目地;二是被告不合格,被告應是公司,而不是董事。
4、不能,不是理由。
『玖』 比較公司法和個人獨資企業法兩種法律制度的異同要從哪幾方面分析
個人獨資企業的出資人必須是自然人,而且按照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僅限於中國公民,且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人,不得作為投資人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而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作為個人獨資企業出資人的中國公民,沒有明確的規定其是否可以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作為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如果為自然人的,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可以作為合夥企業的有限合夥人。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成為普通合夥人。
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是非法人企業。
再說一下各自的責任,個人獨資企業對企業的債務以個人財產承擔無限責任(在申請登記時明確以其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應當依法以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對於合夥企業,有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之分,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都是普通合夥人,要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企業至少要有一個普通合夥人和一個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只以自己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這里的連帶責任是指企業的債務每個合夥人都有責任清償而與自己出資比例無關(當然超過一定限度可以向其他合夥人追償)還有一類合夥企業稱之為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是以專業知識技能提供有償服務的,如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其合夥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企業利益造成損失的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否則以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接著說設立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總則第八條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二)有合法的企業名稱;(三)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四)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五)有必要的從業人員。關於投資人的要求前面已經說了,這里不再贅述。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稱可以是廠、店、部、中心等,但不能使用有限、股份、公司的字眼。對於投資人申報的出資並未作最低限額限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二章第十四條,合夥企業的設立條件是:(一)有二個以上合夥人。合夥人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二)有書面合夥協議;(三)有合夥人認繳或者實際繳付的出資;(四)有合夥企業的名稱和生產經營場所;(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企業的出資人多於1個時就必須要有協調企業內部關系的規范,合夥企業就是合夥協議,公司就是章程。合夥協議的生效必須經全體合夥人簽名、蓋章。普通合夥企業的名稱應當標明「普通合夥」字樣,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名稱中應當標明「特殊普通合夥」字樣,有限合夥企業名稱中應當標明「有限合夥」字樣。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為兩個到五十個,普通合夥企業無此規定。
最後單獨說一下出資形式。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採取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的,應將其折算成貨幣數額。投資人申報的出資額應當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投資人可以個人財產出資,也可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以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投資人應當在設立(變更)登記申請書上予以註明。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不能以勞務出資。
『拾』 公司法的案例怎麼分析及法律依據
案情:2007年2月,甲乙丙丁戊五人共同出資設立北陵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陵公司)。公司章程規定: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持股比例各20%;甲、乙各以100萬元現金出資,丙以私有房屋出資,丁以專利權出資,戊以設備出資,各折價100萬元;甲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公司前五年若有利潤,甲得28%,其他四位股東各得18%,從第六年開始平均分配利潤。
至2010年9月,丙的房屋仍未過戶登記到公司名下,但事實上一直由公司佔有和使用。
公司成立後一個月,丁提出急需資金,向公司借款100萬元,公司為此召開臨時股東會議,作出決議如下:同意借給丁100萬元,借期六個月,每月利息一萬元。丁向公司出具了借條。雖至今丁一直未歸還借款,但每月均付給公司利息一萬元。
千山公司總經理王五系甲好友,千山公司向建設銀行借款1,000萬元,借期一年,王五請求北陵公司提供擔保。甲說:「公司章程規定我只有300萬元的擔保決定權,超過了要上股東會才行。」王五說:「你放心,我保證一年到期就歸還銀行,到時候與你公司無關,只是按銀行要求做個手續。」甲礙於情面,自己決定以公司名義給千山公司的貸款銀行出具了一份擔保函。
戊不幸於2008年5月地震中遇難,其13歲的兒子倖存下來。
北陵公司欲向農業銀行借款200萬元,以設備作為擔保,銀行同意,雙方簽訂了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但未辦理抵押登記。
2010年5月,乙提出欲將其股份全部轉讓給甲,甲願意受讓。
2010年7月,當地發生洪水災害,此時北陵公司的凈資產為120萬元,但尚欠萬水公司債務150萬元一直未還。北陵公司決定向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捐款100萬元,與其簽訂了捐贈合同,但尚未交付。
1.北陵公司章程規定的關於公司前五年利潤分配的內容是否有效?為什麼?
【答案】有效。公司法允許有限公司章程對利潤作出不按出資比例的分配方法。
【解析】《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可見,公司法允許有限公司章程對利潤作出不按出資比例的分配方法,故北陵公司章程規定的關於公司前五年利潤分配的內容有效。
2.丙作為出資的房屋未過戶到公司名下,對公司的設立產生怎樣的後果?在房屋已經由公司佔有和使用的情況下,丙是否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答案】不影響公司的有效設立。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解析】第26條第1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於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公司法》第28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可見,出資不到位並不影響公司的設立,只是股東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並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3.丁向公司借款100萬元的行為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為什麼?
【答案】不構成。經過股東會決議,簽訂了借款合同,形成丁對公司的債務。
【解析】因為丁向公司借款100萬元已經過股東會決議,簽訂了借款合同,形成了丁對公司的債務,不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4.北陵公司於2010年8月請求丁歸還借款,其請求權是否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為什麼?
【答案】未超過。因為丁作為債務人一直在履行債務。
【解析】《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本題中,丁雖一直未歸還借款,但每月均付給公司利息一萬元的行為表明其認同借款合同的存在,其主觀上願意承擔還款義務,即同意履行,故訴訟時效中斷,北陵公司於2010年8月請求丁歸還借款,其請求權沒有超過訴訟時效。
5.北陵公司是否有權請求法院確認其向建設銀行出具的擔保函無效?為什麼?
【答案】無權。因保證合同是甲與銀行之間的合同。
【解析】《公司法》第149條第1款第(三)項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第149條第2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第150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可見,《公司法》對此種行為只是規定了產生的利益歸於公司,由於此種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相應人員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並未規定此行為無效,故北陵公司無權請求法院確認其向建設銀行出具的擔保函無效。
6.戊13歲的兒子能否繼承戊的股東資格而成為公司的股東?為什麼?
【答案】能夠。因為公司法並未要求股東為完全行為能力人。
【解析】《公司法》第76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公司法》並未對股東資格的繼承人作特殊限制性規定,公司法也並未要求股東為完全行為能力人,故戊13歲的兒子可以繼承戊的股東資格而成為公司的股東。
7.如北陵公司不能償還農業銀行的200萬元借款,銀行能否行使抵押權?為什麼?
【答案】能夠。設備抵押可以不辦理登記。
【解析】《物權法》第180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運輸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第188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可見,北陵公司以設備作為擔保,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只是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不影響抵押權的行使,銀行可以行使抵押權。
8.乙向甲轉讓股份時,其他股東是否享有優先受讓權?為什麼?
【答案】不享有。因為不是對外轉讓。
【解析】此處應將「股份」改為「股權」。《公司法》第7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可見,乙向股東甲轉讓股權不是對外轉讓,不需經其他股東同意,其他股東也不享有優先受讓權。
9.北陵公司與當地慈善機構的捐贈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萬水公司可否請求法院撤銷北陵公司的上述行為?為什麼?
【答案】有效。因為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可成立。萬水公司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北陵公司的捐贈行為,因其不履行債務而無償轉讓財產,損害了萬水公司的利益,符合合同法關於債的保全撤銷權的條件。
【解析】《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本題中,北陵公司尚欠萬水公司債務無力歸還的情況下決定向慈善機構捐款,損害了萬水公司的利益,符合不履行債務而無償轉讓財產的情況,故萬水公司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北陵公司的捐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