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申請破產適用的法律
❶ 宣告企業破產的法定條件有哪些
宣告企業破產的法定條件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章第一節第七條 債務人有本法第二條規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企業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畢,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第八條 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應當提交破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
破產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申請人、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申請目的;申請的事實和理由;人民法院認為應當載明的其他事項。債務人提出申請的,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職工安置預案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第九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申請人可以請求撤回申請。
拓展資料:
破產,是指債務人因不能償債或者資不抵債時,由債權人或債務人訴請法院宣告破產並依破產程序償還債務的一種法律制度。狹義的破產制度僅指破產清算制度,廣義的破產制度還包括重整與和解制度。破產多數情況下都指一種公司行為和經濟行為。但人們有時也習慣把個人或者公司停止繼續經營亦叫做破產。
❷ 法院受理了破產申請時應該適用哪些法律審理
我國沒有自然人破產一說。所以你說債務人下落不明,是不是指破產企業的法人代表人下落不明?如果是,那麼債務人應當是該企業而不是該企業的法人代表。所以法院送達法律文書時,只要送達到該企業的辦公場所,由其門衛或其他副職負責人秘書等人簽收既視為送達,該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在不影響送達的效力,還可以適用留置送達,即將法律文書放在該企業的辦公室也可,還可以適用郵寄送達,由郵局送到,以郵局出具的送到證明為依據也可,根本不需要公告送達。換句話說,他不來算了,只要該企業有破產資產就行,法院就能往下辦這個破產案子。
❸ 申請破產是怎樣的法律條文
有限公司申請破產的法律規定如下:
1、有限公司申請破產的法定情況為,約定的解散事由達成、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解散、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等事由解散;
2、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
3、清算結束後,申請注銷公司登記;
4、其他規定。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
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八條
公司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當製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並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❹ 公司破產的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
❺ 企業破產 適用什麼法律
破產清算制度旨在利用法律規定的方法,強制將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依一定程序變價及公平分配,以一次性了結債務人的全部債務。其功能重在合理分配債務人的破產財產,目的是為了實現對全體債權人的公平保護。但是破產清算在發揮其上述積極職能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點,諸如因破產程序費時、費力,費用高昂等原因,導致債權人通過破產清算程序能夠獲得的實際利益並不大;由於企業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相互持股關系、互保關系以及其他關系,一個企業的破產清算往往引起相關企業的連鎖反應,對社會經濟交易秩序的正常流轉造成重大的影響;此外,由於企業倒閉,還將導致大量勞動者下崗,影響社會的穩定等。因此,隨著破產法律制度的不斷發展,傳統破產法僅注重債權人利益保護的法律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此背景下,產生了以挽救債務人為目的的破產預防制度。該制度的產生從根本上動搖了破產法的傳統框架,促成了破產法律價值觀的歷史性變化,使之在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前提下,朝著挽救債務人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方向轉化。這種轉化應該說更符合現代社會的內在要求。尤其是重整制度,其制度設置的根本目的即在於拯救債務人,其把債權人權利的實現建立在債務人再生的基礎上,力圖在企業營運價值保留的前提下,使債權人能夠得到比在破產清算的情況下更為有利的清償結果;同時,通過債務人企業產權、資本結構、經營戰略和內部管理等多方面的調整,消除破產原因,擺脫經濟困境,獲得重生。重整相比於和解而言,雖然二者均為破產預防制度,但因法律對於重整設置了很多區別於和解的程序和制度,調動了包括債務人、債權人、出資人,以及戰略投資者等眾多利害關系人在內的主體參與到債務人的挽救中來,再加上司法強制力的干預,使得重整程序對於挽救企業而言,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正因為如此,我國企業破產法才將該制度明確地規定到法律中來,力圖使尚有挽救機會的企業通過重整程序的進行得以重生,在使債權人權利得到高於破產清算下的清償比例的同時,實現對債務人的挽救。
鑒於和解和重整制度對於整個社會的積極作用,我們對於尚未審結的案件,即按照舊的破產法律規范規定,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企業破產案件,在一定條件下,允許自破產清算程序向重整或者和解程序的轉化。這里體現了我們制定該司法解釋時側重對債務人拯救的價值取向,這與企業破產法的立法本意也是一致的。由於舊的破產法律規范系狹義的破產概念,僅包括破產清算程序,其所規定的和解整頓程序是包含在破產清算程序中的,且無重整程序的規定。而企業破產法系廣義的破產概念,其包括破產清算程序及以和解和重整為內容的破產預防程序。企業破產法將破產清算、和解和重整設置為三個相對獨立的程序。在企業法人有破產原因,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債務人可以直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債權人可以直接提出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由於尚未審結案件的申請人,在啟動破產清算程序時系基於舊的破產法律規范的規定,因制度的原因僅能提起破產清算程序,因此,在企業破產法施行後,只要尚未宣告債務人破產的,應當盡可能賦予有關主體申請轉入和解或者重整的機會。這里應當包括兩種情形:一是符合企業破產法規定情形下破產清算向和解或者重整程序的轉化。即債權人、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依據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第二款或者第九十五條的規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和解申請的,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重整或者和解申請符合企業破產法的規定的,應當裁定債務人重整或者和解。二是考慮到舊的破產法律規范沒有重整程序的規定,而企業破產法規定了重整程序,且從現代企業破產法的發展方向看,企業的挽救受到更多的關注,企業破產法規定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等因素,對於企業破產法施行前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企業破產法施行後,債權人於宣告債務人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或者企業破產法施行前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案件,企業破產法施行後,債務人於宣告其破產前提出重整申請的,雖然並不符合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第二款關於破產清算向重整程序轉化的規定,但是只要符合企業破產法關於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的規定,人民法院亦應予以受理。
❻ 公司破產清算有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解散清算中有以下法律責任:1、清算組妨礙清算的侵權賠償責任;2、公司在清算期間違法經營活動的法律責任;3、股東或發起人在未繳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4、其他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條清算組不依照本法規定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或者報送清算報告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清算組成員利用職權徇私舞弊、謀取非法收入或者侵佔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退還公司財產,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