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衛軍律師
『壹』 談談自己對近代史上的人與事的看法 (不能是偉人偉事.)1000字左右``
張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辦新式教育,二辦實業,三練新軍。
第一 ,張之洞為配合振興實業 ,在湖北發展實業教育。其中較有成效的是創辦了農務學堂和工藝學堂 ,培養了一批新式農業和工業所需要的人才。在張之洞的經濟近代化構想中 ,農業佔有重要地位。為改良湖北農業 ,張決定創辦農務學堂 ,培養農學方面的人才。 1898年4月 ,農務學堂正式成立。張在招生示文中闡明興辦農務學堂 ,講求農學的重要性「: 富國之本 ,耕農與工藝並重 ,近來泰西各國 ,農務最為興盛「「, 中國地處溫帶 ,原隰活衍 ,甲於環球。及因農學不講 ,坐使天然美利 ,雍閼不彰 ,此農學不講之故也。「1900年 ,學堂設立蠶桑試驗室 ,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02年 ,學堂遷到城北武勝門外擴建 ,按照計劃改制 ,並派15人赴日考察農業 ,歸國後大部分被選為學堂教習 ,充實了學堂的師資力量。農務學堂成為湖北實業教育中卓有成效的一所學堂 ,畢業後的學員也為湖北農業教育的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二 ,張之洞在湖北興辦工業 ,需要較多的工業技術人才 ,因此他對工業學堂也較重視。他認為「: 中國士人囿於傳統觀念不屑於學習『工藝』,而一般的工匠又沒有文化知識 ,缺乏具有理科理論知識的人才 ,因此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探尋其原因;對於引進的機器 ,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造 ,這是中國人才匱乏 ,工業落後的重要原因。「所以 ,要發展新式教育就要有兩類人才 ———工程師和技師 ,他說「: 工有二道:一曰工師 ,專以講明機器學、理化學為事 ,悟新理、變新式 ,非讀書人不能為 ,所謂智者創物也。一曰匠首 ,習其器 ,守其法 ,心能解 ,目能明 ,技能運 ,所謂巧者述之也。「 基於這一認識 , 1898年春 ,張之洞創辦了湖北工藝學堂 ,聘日本教習兩人 ,分別講授理化學和機器學。學堂採取「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又以『必須親手操作方能切實通曉『為原則 ,讓學生在教習及技工的指導下 ,從事實際操作四小時 ,晚間讀中國書籍「 。 1902年 ,張將工藝學堂改辦於原江漢書院故址 ,打算辦成一所高等學堂。後因調職交於程頌辦 ,使工藝學堂教學取得一定成效 ,培養出的學生能夠製造各種實用的新式機器。
第三 在張之洞的教育近代化構想和實踐中 ,師范教育居於最基礎的地位。這是因為他認識到發展教育在於普及國民教育 ,而教育的基礎又在於普及小學。普及小學則需要大量合格的教員 ,這是發展小學的先決條件「, 查各國中小學教員都取材於師范學堂 ,故師范學堂為教育造端之地 ,關系至重「。1902年 ,除選派兩院學生赴日本專學師范外 ,張之洞又在武昌創辦湖北師范學堂 ,專門培養中小學教師。 1903年 ,出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又奏請設立三江師范學堂:「選派科舉出身的中學教習50人 ,講授修身、歷史、地理、文學、算學及體操各科。中日教習也相互學習 ,就可以解決學堂的師資問題。「為發展地方初等教育 ,張又令學務處在武昌設立師范傳習所多處 ,令各屆選派舉貢生員前來培訓 ,學習教育管理及有關初等小學堂的教學要旨 ,然後回各屬地擔任小學教員。在張之洞的倡導下 ,湖北的師范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 ,也初步形成新的教育行政體系 ,為推動湖北近代教育起了巨大作用 ,同時 ,也為湖北的經濟發展造就了大量人才。張之洞是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奠基人 ,其偉大的教育思想 ,為湖北培養了大批人才 ,使湖北形成了一個知識和價值觀念不同於傳統文人的新型知識分子群而活躍於清末政治舞台。誠然 ,其教育理論帶有「宣揚忠君 ,維持清朝統治」的封建色彩 ,但他能看到西方文化的長處 ,取之於西方用於中國 ,亦足見其不凡。在當時的狀況下張之洞不可能將西方文化與忠君思想有機結合 ,體現了他自身教育觀的矛盾 ,但這並不能掩蓋張的教育倡導對湖北的作用乃至他對中國近代化教育的卓越貢獻。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漢族,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貳』 急求一個數學家的故事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叄』 在大豐想要找一個靠譜的律師咨詢問題,推薦的律師都有誰
當不可抗力事故發生後,遭遇事故一方應採取一切措施,使損失減少到低限度。在訂立買賣合同時,一般都訂有不可抗力條款,其內容包括:不可抗力內容;遭到不可抗力事故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事故報告和證明的期限和方式;遭遇不可抗力事故一方的責任范圍。如因不可抗力使合同無法履行,則應。如不可抗力只是暫時阻礙,則一般採取延期履行合同的方式。凡發生不可抗力事故,當事方已盡力採取補救措施但仍未能避免損失的情況下,可不負賠償責任。
李林律師擅長於、民商事訴訟代理及非訴訟業務。訴訟策略,在整個訴訟程序中能夠熟練運用各類技巧來爭取勝利機會。針對誤判案件知道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積維權,並在代理案件中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在非訴訟及法律顧問業務方面,特別針對企業改制、公司和兼並收購、資產重組、技術及產權交易、投資預測以及如何防範經營風險、知識產權保護、損害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並成功為企業出具了若干法律意見書。
『肆』 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過度是國內形勢怎樣。過程中布爾什維克黨的策率怎樣,結果呢
二月革命後,俄國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是形成了兩個政權即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存的局面。具體表現在:
第一,工兵代表蘇維埃是在革命起義過程中誕生的,它不僅是武裝起義的領導機關,而且具有臨時工農革命政府的性質,是「工人政府的萌芽」。在二月革命勝利後的最初幾天,工兵代表蘇維埃是唯一存在的實際權力機關,完全可以掌握全部國家政權。但為何沒能完全掌握國家政權?原因有三:一是由於二月革命前的布爾什維克常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列寧被迫僑居瑞士,影響了黨對群眾的組織教育工作;二是由於廣大工農群眾過去長期生活在沙皇專制統治之下,缺乏政治斗爭的經驗,從思想覺悟上和組織程度上都還跟不上急劇轉變的形勢;三由於掌握蘇維埃領導權的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堅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只能建立資產階級專政,主張把政權交給資產階級,蘇維埃只要在一旁「監督」就可以了,從而使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得以建立。
第二,在兩個政權並存的初期,臨時政府是掌握全部政權機關的資產階級政府,但是它沒有掌握武裝,它是依靠蘇維埃的支持而存在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雖然沒有掌握國家政權,但它得到廣大武裝工人、士兵的擁護,成為左右局勢的實際力量。
第三,兩個政權並存反映了二月革命後俄國階級力量的對比。當時無產階級還不夠強大,不能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資產階級雖然竊取了政權,卻沒有力量解散蘇維埃而實現資產階級專政的單一國家政權;小資產階級政黨——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把持了蘇維埃的領導權,幫助資產階級搶奪了革命勝利果實。兩個政權並存是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出現的奇特現象,是一種暫時的、過渡的、不穩定的狀態,形勢的發展必然要求把政權集中到一方:或者集中在臨時政府,或者集中在蘇維埃。在這革命的關鍵時刻,列寧的《四月提綱》回答了俄國革命面臨的這一重大問題,制定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路線、方針和具體計劃。
『伍』 電視劇《最後的王爺》的大結局是什麼
解放戰爭勝利後,彭醒獅帶領解放軍進了北京城。解放軍戰地記者壽紅霞與阿瑪和兩個媽媽又團聚了,壽元把王府打掃得乾乾凈凈迎候解放軍入住。從一個大清國王爺到普通市民六十歲,壽元迎來了新中國誕生。彭醒獅贊賞壽元時代風雲變幻中民族氣節,還要為新中國作貢獻。
《最後的王爺》是由韓剛執導,馮遠征、徐帆等聯袂主演的古裝劇。該劇主要講述了在清末至新中國成立這段動盪年代中,一位王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人生經歷的故事。
(5)石衛軍律師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壽元
福王爺之子,中國最後一個王爺,命運坎坷,經歷復雜。清朝宣統年間,奉旨留學日本的壽元在父親彌留之際趕回京城,被迫告別日本情人花子,奉命娶了壽福晉,又被迫承襲了爵位。
壽福晉
從清朝貴族女子到落魄王妃。壽福晉出身於大家閨秀,但因為從小沒有媽媽,是父親和兄長把她養大的,所以她有著像男孩子一般的性格,大大咧咧,很豪爽,又很倔強。嫁給王爺後,又適逢社會變遷,朝代的變換,家庭變化,她抽過大煙,弄出假懷孕戲碼。
銀杏
是福晉的陪嫁丫環,溫柔賢惠、心靈手巧、機智聰穎、善解人意。後來銀杏被王府指婚出嫁,經歷喪子喪夫的悲痛後,懷著復雜的情愫又回到了王爺身邊。最後,銀杏嫁給了王爺,從此苦盡甘來,攜手白頭。
萬年青
進士出身,學富五車,為人正直,曾任禮部主事,專替皇上寫御旨,對清朝非常忠心。萬年青主持了壽元的婚禮,後來與壽元成為之交。在清政府被推翻後,萬年青一心想著康復大清。
英海
壽福晉的弟弟,游手好閑,投機取巧,多行小人之事。因為他的多次密報,導致戰敗的壽元被捕入獄,壽王府被監視。後來,跟日軍做了漢奸,壞事做盡,家產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