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認識

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2-01-03 01:53:26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詳解
一、 機構介紹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協調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快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協調、組織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員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在本地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統一協調下,實施法律援助。其他團體、組織、學校開展的法律援助活動,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監督。
二、 范圍
1.法律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補充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同時,該條例還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圍,將因家庭暴力、虐待、環境污染等維權事項也列入了法律援助范圍。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因工傷和交通、醫療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的;
(二)因合法勞動權益受到損害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行為受到損害的;
(四)因征地、拆遷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五)因假劣種子、農葯、化肥以及環境污染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
援助的形式為:解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案件的辯護及其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等。
三、主要形式
(1)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2)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3)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4)公證證明
(5)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四、申請條件
第一、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第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援助第三、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五、申請程序
(一)申請人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注意: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二)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進行審查。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六、申請方法
可以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五、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七、相關規定
《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並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並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
《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申請法律援助的注意事項
一、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法律援助機構要求申請人做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做出補充或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
二、申請人應如實陳述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情況,保證其提供的證明和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三、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有權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
(二)受援人的經濟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三)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四)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五)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律師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律師胡球桿回答您:
由司法局吊銷執業資格。

Ⅲ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的區別

二者不一樣,區別在於:
1、性質不同
法律援助中心是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的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2、援助與服務對象不同
法律援助對象是符合《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條件的公民。
法律服務所的對象是基層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以及公民。
3、提供援助與服務的人員身份不同
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或安排執業律師對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基層法律事務所指派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幫助。
4、收費情況不同
接受律師提供的法律援助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接受法律服務所中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服務需要支付費用。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第二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本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第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依照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面向基層的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
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或者鄉鎮、街道司法所的委託,協助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八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規范的名稱和章程;(二)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規定條件、能夠專職從業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三)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開辦資金。

Ⅳ 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等不等於他們不賺錢,那他們的錢從哪賺來

1,承擔法律援助的律師有兩種,一種是來自各地法律援助中心,一種是來自各個律師事務所。律師及律師事務所有按國家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2,法律援助辦案政府會提供補貼。標准由省級司法部門及財政部門,對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
3,相關規定:
(1)《法律援助條例》規定: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四條 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2)《律師法》規定:
第四十二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Ⅳ 如何理解律師是法律援助的主要承擔者

因為律師懂法,承擔法律援助有優勢,況且法律援助也是律師的一項義務。

Ⅵ 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律師》第四十七條規定: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內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容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二)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或者代理與本人及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的;
(四)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五)拒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

Ⅶ 簡述法律援助的具體實施人員有哪些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為了保障社會成員都可能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對某些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的受援人給予義務提供法律幫助的一種法律救濟制度,它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具體的法律援助需要通過下列人員或組織來具體實現。
1、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實施法律援助的專職管理人員
法律援助機構是各省市及各區、縣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為「法律援助中心」。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21條的規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職能是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2、律師是法律援助重要的實施主體
律師是熟悉法律、具有律師資格和執業證書的專業法律工作者,具有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法律程序,在訴訟方面享有更多的訴訟權利,在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方面有非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國相關立法不斷強化將法律援助作為律師的一種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24條規定:「律師必須按國家的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條例》第6條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在2003年9月12日《司法部關於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中規定:「要督促律師切實履行法定義務。律師應當依據《條例》第6條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律師每年義務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數量由(區、市)司法廳(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定。要積極探索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使所有的律師都普遍履行義務。」在各地關於規范法律援助的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等立法中,大都規定了律師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作為法律援助主體的律師主要包括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律師和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事務所律師。律師在實施法律援助時,相關法律援助機構應依法給予其一定量的辦案補貼,這種補貼不是勞動報酬,而是辦案成本支出。
3、高校學生志願者是法律援助的一支生力軍
高校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有效緩解法律援助供需矛盾。我國法律援助制度面臨著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由於法律援助人才供給不足,我國約有四分之三應援助的案件未得到援助。其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法律援助的主要對象是貧者、弱者和殘疾者,法律援助工作洋溢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大學生參加法律援助工作就能直接面對這些社會問題,了解群眾疾苦並在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自1994年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實施以來,各地高校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利用學生所學服務社會,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4、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除了國家法律援助之外,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在法律援助中也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是由能夠提供法律服務的單位或熱心公民組成,如在法學研究部門、民主黨派中設立的此類團體。這類團體在業務上受司法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但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不享受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司法行政機關的資助。它無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是目前法律援助實施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採用鼓勵、聲援等手段支持受損害單位或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對當事人予以「精神法律援助」的上述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也理所當然地屬於法律援助社會主體的一部分。在實踐中,此類法律主體通常表現為工會、婦聯、共青團、消協、街道辦等團體和單位。
5、基層法律工作者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一員
基層法律工作者承擔法律援助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這只隊伍立足基層,方便及時地為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法律幫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實踐中承辦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少地方立法都規定其負有法律援助職責。
6、其他法律工作者是法律援助實施主體的補充
在實踐中,這部分人員最主要是婦聯、殘聯、經過司法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社會法律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還包括有許多考取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務資格的人員並沒有從事律師職業,而是仍然從事自己原來的工作,這些人員是利用自身資源為前提的,是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資源不足的一種補充。
總之,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指導、協調下,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者、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基層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法律援助人員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需要者提供法律援助。

Ⅷ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Ⅸ 法律援助對保障辯護權有什麼意義

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追訴人提供法律援助,其直接目的就是幫助其有效地行使辯護權。然而,當援助機構指定的辯護人無力或不願提供積極有效的辯護時,對被追訴人的此項法律援助就變得毫無意義。為了保證法律援助的辯護質量,聯合國《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第6條特別強調:「任何沒有律師的人在司法需要的情況下均有權獲得按犯罪性質指派給他的一名有經驗和能力的律師以便得到有效的法律幫助,如果他無足夠力量為此種服務支付費用,可不交費。」據此,實施刑事法律援助的主體必須是「有經驗和能力的律師」,提供的援助必須是「有效的法律幫助」。《條例》第6條也特別強調:「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有效的法律援助對辯護權利的立法保障和兌現狀況(包括調查取證權、會見權、閱卷權)有必要和積極的意義。

熱點內容
工商營業執照監事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7 04:19:00 瀏覽:645
勞動法辭自動離職補償標准 發布:2025-04-27 04:08:51 瀏覽:219
結構主義和行為主義經濟法 發布:2025-04-27 04:07:22 瀏覽:53
英美法系法官 發布:2025-04-27 04:07:08 瀏覽:599
四川省瀘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7 04:06:34 瀏覽:818
欺凌行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7 04:01:34 瀏覽:54
中限層次的道德規范要求 發布:2025-04-27 04:00:05 瀏覽:962
政府行政命令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7 03:46:17 瀏覽:523
群眾對法律援助認知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27 03:35:41 瀏覽:40
民法典打牌 發布:2025-04-27 03:30:49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