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自治法律服務所
❶ 有償服務的法律服務所是否要辦營業執照
國務院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法律服務所應當工商注冊登記,其理由如下:
一、各省市級司法局是在濫用職權,以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年審之機借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的名義收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會員費400-600元/年、基層法律服務所會員費1200-1500元/年,不交會員費司法行政機關就不予年審注冊,各省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每年收取會員費百萬元左右,拿來做什麼呢?那就是司法行政官員吃喝玩樂嫖娼賭博等費用政府機關報銷不了就拿到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報銷。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展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法律服務人才跨區域流動機制,逐步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各省市司法局並未向社會公布有能力有條件的公民可申請從事法律服務。而是暗地圍繞著他們所謂的基層法律服務所進行通知在內人員,實行壟斷經營,給廣大法律消費者帶來高消費負擔。因實行壟斷服務,服務質量嚴重不好,導致造成很多民事冤假錯案,上訪信訪人員不斷增加,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於2003年8月2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四條規定「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規才能設定行政許可的規定,國務院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為契機,於2004年5月19日作出國發〔2004〕16號《國務院關於第三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在第68、69項分別取消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認可」和「基層法律服務所設立核准」行政審批。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四條第二款「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的規定」,於2004年6月29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12號發布了《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在第75項保留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行政審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施行了10年多時間了,但到目前為止,國務院沒有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有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法律,也沒有制定有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的法規。基層法律服務所由司法行政機關核准成立沒有法律法規依據。
❷ 誰知道阜新市哪裡有律師事務所啊,可以咨詢法律的
也不知道本地有沒有律師,
不過是,過日子人最好不打官司,
有什麼事情也別告,專告狀以屬後怎麼過,
如果有什麼糾紛,
要找個和氣一些的調停人也比律師要的財物少,
走法律口太傷和氣,
以後這人緣可怎麼辦,
所以,求個年紀大的講道理的人,給兩家念叨念叨就行了,
要是想救誰出獄,好象還得服公安,服政府,
就是掏好處唄。
❸ 法律服務所允許自行收費嗎
基層法律服務主要指鄉鎮法律服務所提供的相關代理服務,其收費屬中介服務收費。截至2013年版5月,我省權共有757個基層法律服務所,2829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通知明確,基層法律服務收費中的代理民事、行政訴訟收費繼續實行政府指導價,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等收費行為不再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改為市場調節價。
根據新的收費標准,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不涉及財產關系的,每件收費200—800元。涉及財產關系的,爭議標的額1萬以下的,每件200到800元;1萬元到10萬元之間的,按1.2%收取;10萬元到50萬元之間的,按1%收取;50萬元到 100萬元的,按0.8%收取;100萬元到200萬元之間的,按0.4%收取;200萬以上的,按0.2%收取。同時規定,涉及財產關系標的額在1萬元以上的,可在此費率基礎上、下浮動30%,收費總額最高不超過2萬元。基層法律服務所辦理不涉及財產關系的涉及兩個以上法律關系,爭議較大的復雜案件等,可在相應定額收費標准基礎上,上浮收費,但最高不得超過3倍。此外,解答法律咨詢、代寫法律事務文書、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擔任法律顧問、辦理見證事項等五項收費實行雙方協商。
❹ 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
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除不能辦理刑事訴訟案件外,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總體來說有八大類:
(1)應聘擔任法律顧問:擔任本轄區的鄉鎮、街道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民委員會、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個人合夥組織及公民的法律顧問;
(2)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3)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審查合同、協議、章程等法律服務文書,參與協商和談判,參與協調、仲裁活動,申請行政復議,代理合作、擔保、分家析產等單項民事、經濟法律事務等;
(4)主持調解糾紛、經濟、勞動爭議、生產經營性糾紛及具有財產利益性質的民間糾紛;
(5)解答法律咨詢:解答法律問題、各項具體法律事務的方法和途徑及政策咨詢;
(6)代寫法律事務文書:訴訟法律事務、非訴訟法律事務及其他有法律意義的文書;
(7)協助辦理公證:協助開展證前服務、辦理公證申請、辦證過程中的有關事項及證後服務;
(8)辦理鑒證:在積極開展協辦公證業務的基礎上,應當事人的申請,可以對一些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給予審查和證明,並監督協議或合同的履行;
(9)協助司法助理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
❺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有什麼職責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的職責:
1、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回以法律為准繩答,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2、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3、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4、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法律工作者執業范圍除不得辦理刑事辯護案件外,其它業務范圍與執業律師范圍區別不大。
❻ 注冊法律服務所
1.符合條件就可以注冊。
2.直接到所在地的司法局去了解具體政策。
3.司法局管理他。
❼ 可以在網上查詢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證嗎
應該能,你可以去當地司法局網站查詢。我們這里能。
採納謝謝
❽ 法律服務所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2000年3月31日 司法部令第59號)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其任務是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並進行相關的管理、培訓、服務等,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指導。它不同於其他法律服務組織。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除不能辦理刑事訴訟案件外,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總體來說有八大類:
(1)應聘擔任法律顧問:擔任本轄區的鄉鎮、街道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民委員會、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個人合夥組織及公民的法律顧問;
(2)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3)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審查合同、協議、章程等法律服務文書,參與協商和談判,參與協調、仲裁活動,申請行政復議,代理合作、擔保、分家析產等單項民事、經濟法律事務等;
(4)主持調解糾紛、經濟、勞動爭議、生產經營性糾紛及具有財產利益性質的民間糾紛;
(5)解答法律咨詢:解答法律問題、各項具體法律事務的方法和途徑及政策咨詢;
(6)代寫法律事務文書:訴訟法律事務、非訴訟法律事務及其他有法律意義的文書;
(7)協助辦理公證:協助開展證前服務、辦理公證申請、辦證過程中的有關事項及證後服務;
(8)辦理鑒證:在積極開展協辦公證業務的基礎上,應當事人的申請,可以對一些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給予審查和證明,並監督協議或合同的履行;
(9)協助司法助理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
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是適應改革開放和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需要而產生,並不斷發展壯大的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十多年來,在臨沂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臨沂市人大的有力監督下,我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堅持以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於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按照依法治市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全面貫徹「大服務」的工作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基層法律服務條例》和部頒規章的各項規定,八湖法律服務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革創新求發展、整合職能促效益」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機構健全、職責明確、設施完善、運作規范、優質高效」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新格局,充分發揮了「為一方服務,促一方繁榮,保一方平安」的獨特作用。
❾ 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哪啊
1、「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哪啊?」:法律服務所由當地司法局主管,一般是設內到鄉鎮和城市的容各區。
2、「它一般開在什麼地方」:一般會設到鄉鎮(或區)的政府所在地附近。
3、「門口掛什麼招牌啊」:當然是XXX區法律服務所的牌子了。
4、如果想知道具體哪一區的法律服務所的地址,可以撥打當地司法局的電話詢問。
5、提醒一聲:法律服務所的服務人員並不都是有律師資格的,業務水平可能不如正式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專業,需要您自己注意。
❿ 法律服務所主任對外簽訂合同沒加蓋公章有效嗎
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行使職權,以法人名義對外作出的行為應由法人承擔責任,蓋具公章並非合同有效的必備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第61條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取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第四十四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在簽訂合同過程中,經過要約、承諾,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可成立。法定代表人作為當事人的法定代表,當然有權在合同上簽名以示對合同內容的確認。在這里,強調的是雙方合意,而不是形式上的蓋章。
對於合同生效所要滿足的要件,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法定代表人作為代表在合同上簽字而不蓋章並沒有違反上述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合同無效的情形包括:「(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法定代表人作為代表在合同上簽字而不蓋章不是其中規定的任何一種情況,故合同有效。
例外情況是,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在合同一方當事人明知對方的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而仍與其簽訂合同的情況下,只有法定代表人簽名而沒有蓋章的合同對該法人代表的單位沒有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