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能否擔任政府法律顧問
公職律師是國家行政部門設立的政府律師,由政府支付薪水,屬於國版家公務員序列, 主要辦理權本機關法律事務,以提高政府機構依法行政水平,在法律上維護國家利益,公職律師不得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黨政機關的法律顧問可以是公職律師,也可以是專職律師,公職律師就只能進行法律援助,辦案不能收費,但是國家要發工資,屬於公務員。
Ⅱ 國家公務員能否兼任局機關法律顧問
可以的,但是不得領取報酬。
Ⅲ 擔任黨政機關法律顧問需要什麼條件
♦ 政府復法律顧制問需要條件:
1、給政府部門提供行政法律咨詢;
2、給政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提出修改意見;
3、給政府部門具體行政行給的合法性出具法律意見;
4、給政府部門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法律培訓;
5、給政府部門主持的行政聽證提供法律意見;
6、代理政府部門參加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
Ⅳ 公職律師可以聘為政府法律顧問嗎
公職律師屬於事業單位編制,公職5000到8000左右,比普通的公務員公職高,沒有提成的,因為主要是替政府打官司或者法律援助
Ⅳ 政府工作人員(公務員)可以到轄區企業兼職法律顧問嗎
政府工作人員不可以到轄區企業兼職法律顧問。
Ⅵ 以下哪些人可以作為政府法律顧問
受聘政府法律來顧問應具備以自下條件:身體健康,能勝任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受過系統的法律及其他領域專業教育,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務工作經驗,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者獲得市級以上優秀律師榮譽稱號,從事法律教學、研究或者法律實務工作不少於10年,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享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等。
這是官方關於政府法律顧問詳述:http://www.heze.gov.cn/html/zwgk/h001/h84/1407144884d184700.html
Ⅶ 有律師執照的公務員能否兼任單位法律顧問
如果是有償的現在不可以。如果是無償提供自願服務的,經過組織同意可以。
Ⅷ 請問[轉載]如何擔任政府法律顧問(二)
明天將赴保定出席講壇。後天下午赴京出席第八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本人將就此問題提出相關議案。政府不是律師的對手,而是律師的服務對象。
從市場角度來看,政府法律顧問不是高端市場,但是他要求高端的服務,要求高端人士提供高端的服務。對於這種情況律師也不要抱怨,這是我們的體製造成的。真正把政府法律顧問當做專業來做的律師少,大部分是既代理私權力,也代理公權力。既做保皇黨也做造反派,這樣其實更好,因為律師從定位來看是中介機構,維護正義的前提是委託書,誰委託你,你就為誰服務。既不是公民的專職代理人,也不是政府的「公職律師」。有些律師糾結於自己是保皇黨還是造反派,其實沒有必要。律師行業本身決定你的身份,律師是理性的群體,無論幫助誰維護合法權益都是在維護正義,即便維護罪犯的合法權益也是正義的,所以律師代理不能情緒化,應該是理性的代言人,尤其是當前,政府信任危機,這種情況下,一些律師有偏見,似乎有「保皇派」之嫌,這是錯誤認識。越是這時候,越應該幫助政府依法行政,這樣一來,受益最大的恰恰是公民。看似在幫助公權,實則是約束公權,受益的是公民。如此律師起到的作用更大。
從辯證認識來看,既代理公民,也擔任政府法律顧問,這種角色的轉換,換位思考,更有利於兼聽則明。在為政府做法律顧問的時候可以從政策層面來保護公民的利益,反而更好。在現行條件下,如果律師專職做政府法律顧問,是不可能的,收入也養活不了你。所以說兩者兼做,反而更好——專門做則成了御用律師,聽到老百姓的聲音會少。長期在機關,形成思維定勢,反而不好。除了公職律師,社會律師做法律顧問不適合走專業道路,社會律師做顧問彌補了公職律師的不足。
就奉獻意識這一層來說,年輕律師不易做政府法律顧問,除了業務經驗不足之外,沒有基本的經濟積累,生存問題還沒有解決。所謂奉獻意識,主要還是指那些業務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精湛,有一定經濟積累的律師,這了這些基礎,再把多年來在代理公民案件中積累的一些問題,經過提煉,向執政者進言獻策。所謂「屋漏在上,知漏在下」,通過做法律顧問,更好地反饋問題,把問題通過政策層面,貫穿到具體措施中,得以解決,以回報社會。而且奉獻社會也是律師應盡的義務,是很好的參政議政的方式。
任何東西都是雙向的,所謂捨得,不舍就沒有得。我的體會是,確實是在奉獻,但是只要不急功近利,還是有回報的,只不過回報不是太直接。像我這個層面的律師,因為不缺案源,所以也不計較這些東西,對此無感覺。現在在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仔細想想,回報還是有的,而且這些回報體現在幾個方面。有直接的經濟回報,比如政府有了案子或者是在他管轄范圍內有了案子,會介紹給你,因為他信任你;再就是給你榮譽,但是也不能小瞧這些榮譽,有了這些榮譽後,在辦案中,一是會為你吸引案源,二是在辦案過程中會比別的律師順利很多。同時,有些企業也願意找這樣的律師做法律顧問,認為你有點官方背景,可以幫助他們協調很多事情。所以這樣想起來,舍與得還是很平衡的,而且就我個人而言,反而很願意去做一些奉獻,就像願意做一個法律服務的志願者一樣,有這種沖動,覺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
政府官員在讓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時候,是急功近利的。往往是在處理危機事件的時候,急於看見效果。對此,律師不要苛求政府官員,因為官員在任的時間都很短,但凡出點事兒,不管是否因為工作失誤,官員都很容易成為犧牲品。因此在有危機時,政府對律師還是畢恭畢敬的,但是律師也不要抱怨自己為什麼老當「消防隊員」,因為這是體制決定的,遇到這種情況,律師不要反打政府一棒,要以此為切入點,進入政府主要領導人的視線,讓他認可你,了解你,從你身上解讀中國律師。同時也不要有畏難情緒。這正是考驗律師的法律業務素質和法律智慧的時候。這就要看你如何應對政府的行政思維,我們不能用行政思維代替法律思維,同時也不能鄙視行政思維,抵觸行政思維,因為這種行業習慣也好,官僚作風也好,是和體制聯系在一起的,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我們不能助長他,但必須了解他。要淡然處之。因為最終我們的法律思維只能通過行政思維的方式貫徹進去,才能起到作用。
再一個,律師的個人修養也很重要。有一些顧問律師,在官員面前,過分的獻媚,這是沒有必要的,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這是律師行業的尊嚴,但尊嚴不是要擺架子,而是要風雅於內,氣度於外。政府主要官員恰恰會因為個別律師的奴顏媚骨辭掉你,因為政府找你,是因為需要你,沒有一個人願意找一個不如他的人來幫助他。一定要找一個在知識上勝過他,在氣度上也不必他差的人幫他。經常會有當事人說,這個律師還沒有我能說呢,他還會請你嗎?在這個時候律師就要講浩然正氣,如果想通過獻媚來保住自己顧問的地位,就會南轅北轍。這就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好的修養並非一時半會兒的功夫,如果平時不注意,而在官員面前刻意的去裝,是裝不出來的。在跟官員接觸時,要讓他感覺到你是社會精英,只不過是沒有從事他的工作,要走仕途的話,不比他差。否則,可能是你的觀點他接受了,尊重你的知識,而不尊重你這個人,這就做不了顧問,即使做,也會做的很痛苦。由此看出來,律師很難大富大貴,只是體面人生。要符合當事人心目中的律師角色。而且律師很難跟官員成為很知心的朋友,很難深交。官員比較現實,不同於無權無勢的江湖中人。因此同官員要做到禮尚往來,以禮相待。
當前,處於基層的律師,大多出身於學生、工人甚至農民,很少是從機關下海的,對政府機關了解甚少,盲目敬畏者有之,盲目鄙視者有之,這都是偏見。這也是不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