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重光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重光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1-06 08:30:14

『壹』 求如何寫戀人分手房產糾紛案的訴訟請求

您好,朋友,我的法律建議如下:
這個可以視為戀愛期間的財產糾紛問題。
1、此案訴訟方向?
答:此案應該為以結婚為目的的事實委託購房行為。
2、訴訟請求應如何寫?
答:請求依法裁決被告返還男方用於購買的價款XXX元。
3、法院會如何定此案的案由?
答:案由可以定為普通的財產糾紛。
4、按照一般的民事案件,其訴訟時效為2年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你

『貳』 關於北京律所的問題

1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2 北京市德恆律師事務所
3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
4 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
5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
6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7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8 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
9 北京市浩東律師事務所
10 北京市廣盛律師事務所
11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
12 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
13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
14 北京市重光律師事務所
15 北京市觀韜律師事務所
16 北京市億嘉律師事務所
17 北京市齊致律師事務所
18 北京市君澤君律師事務所
19 北京市信傑律師事務所
20 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師事務所
21 北京市易行律師事務所
22 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
23 北京市蘭台律師事務所
24 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
25 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
26 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
27 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
28 北京市尚公律師事務所
29 北京市洪範廣住律師事務所
30 北京市億嘉律師事務所

以上是一些北京知名的事務所,不是排名。

我和你一樣也是今年畢業通過司法考試的。北京的律所非常多,但是要求相對嚴格一些,一般實習的估計研究生可能把握大些,但是告訴你經驗,我在哈爾濱,其他同學在其他城市雖然不是北京但是都是自己多到幾家親自帶好簡歷去。總會找到的,不要著急。希望和你成為朋友QQ:8858725

『叄』 公司新三板上市的流程

「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新三板的意義主要是針對公司的,會給該企業,公司帶來很大的好處。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於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於天津濱海、武漢東湖以及上海張江等試點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台,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上市條件
( 1) 依法設立且存續(存在並持續)滿兩年。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存續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 2)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 3)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 4)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 5)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
( 6)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肆』 誰能告訴我上島和兩岸咖啡什麼關系,發生了些什麼

上島之爭塵埃落定 廣泰公司的注冊商標被撤銷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18:07 法制晚報

本報訊 (記者 孫慧麗 張曉鶯)糾纏了一年多的「上島」咖啡商標糾紛大戰有了終審結果,7月22日,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撤銷由廣泰公司注冊的「上島(及圖)」商標。

這意味著,全國數百家、北京市40多家隸屬於上海上島的上島咖啡店將不能再使用「上島」的商標。律師稱,上島咖啡連鎖店主可向「上海上島」索賠。

連鎖店主可起訴上海上島

這些投資數十萬到數百萬的加盟連鎖店主的命運隨之引人關注。

今天上午,北京重光律師事務所的秦偉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該判決生效後,杭州上島和上海上島爭議的「上島(及圖)」商標被撤銷,即意味著上海上島咖啡公司及其加盟店將無權繼續合法使用原「上島(及圖)」商標,上海上島咖啡公司可能面臨著「摘牌」的危險。

秦律師認為,「上島咖啡」加盟店的命運同樣面臨著尷尬:要麼終止與上海上島咖啡公司的合同,向有關合法的商標使用權人提出加盟申請;要麼繼續履行合同,跟著上海上島咖啡公司一起「摘牌」。

這些加盟店均可以違約為由,要求上海上島咖啡公司向其支付一定的違約金或者承擔賠償之責。

上海上島:不影響正常業務

昨天傍晚,上海上島咖啡總公司已經向上島全體上島加盟業主發布了一個鄭重聲明:目前上島咖啡店的服務類商標還是有效的,即上島咖啡店都可以正常營業,經營業務和正常的加盟業務都會正常進行。

杭州上島方面的代理律師馬一德則向記者表示,判決生效後,「上海上島已經不可以使用標明上島和圖案的所有商品了。」

北京上島:加盟工作仍在進行

目前,北京40多家上島咖啡分店都在正常營業,加盟工作也在正常進行。

今天上午,記者致電上島北京分公司,表示想咨詢加盟上島咖啡事宜,該公司負責加盟工作的劉先生立刻將加盟條件告訴了記者。

專家提醒

現在加盟「上島」有危險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負責人裴亮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上島總公司應該對加盟商和潛在的加盟商通報公司現狀,這樣可以讓加盟者看到風險並更好地應對風險。

上島之爭流程圖

1986年 陳文敏在台灣獲准注冊「上島(及圖)」商標

1997年 天津廣泰公司被核准注冊「上島(及圖)」商標

1999年 廣泰公司將商標轉讓給陳文敏的海南上島公司

2002年 商標又被海南上島公司轉讓給上海上島公司

2003年 陳文敏許可杭州上島公司獨家使用「上島圖案」美術作品。上海上島和杭州上島因此發生糾紛

2003年 國家工商總局商評委裁定:上海上島「上島(及圖)」商標應予撤銷。上海上島不服,將商評委告上北京一中院

2004年 一中院判定撤銷國家商標委的裁定

2005年 市高院判決,維持國家工商總局商評委的裁定

『伍』 北京有一位馬姓女律師,她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名稱誰知道呀,鞠躬嘞

我知道一位,主要做企業、政府日常及項目法律顧問,也做國內外訴訟、仲裁,在重光律師事務所。

『陸』 冠群馳騁法律顧問是誰

現在是重光律師事務所負責

『柒』 投標文件中哪些內容屬於商業秘密求解

廖曉陽(重光律師事務所律師)答: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和《刑法》第219條中均對商業秘密進行了定義: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規定,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包括訂立保密協議、建立保密制度及採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合作中判斷對方信息是否為商業秘密有3個途徑:一是訂立保密協定。這一做法在采購代理中較為少見;二是從投標人方獲悉。在采購代理業務中具體體現為:在投標文件中將保密內容標注出來;三是通過其他項目或交流渠道知悉。在采購代理中,可能體現為在以往合作中獲悉。如果上述三項均不成立,那麼投標人就很難稱其投標文件中含有商業秘密。
上述情形的發生,意味著代理機構承擔起了對投標人的保密責任。代理機構在質疑答復中使用屬於商業秘密的信息,則可能被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5條);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會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將被處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刑法》第219條)。此外,《合同法》第34條也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的責任追究: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最後,需提醒注意的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中還對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做了限定,包括: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因此,代理機構如需使用投標文件中的此類信息,建議向相關單位核實該信息是否屬於商業秘密范疇,否則也可能因代理工作不盡責而被追究責任。

『捌』 甘肅張掖的吳鐵鋼律師的律師室物所在什麼地方

有他電話可以直接聯系就知道了

『玖』 現在很多都是拿招聘做幌子,實質很多都是騙人的。我要怎樣才能識別這些人呢

中國職場七大招聘陷阱
傷害一:工作當誘餌 騙人先掏錢

★數據支持:在調查中,有關求職者遇到的各種招聘陷阱中,收取費用的情況最多,佔了27%。收取費用陷阱是指在求職過程中收取求職者各種費用,如風險押金、培訓費、服裝費、建檔費等。

★經典案例: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生王宇說,3月7日下午打開自己的郵箱時,發現了一封來自廣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來信,大概意思是:企業看到他的個人簡歷之後十分滿意,已決定錄用他,並為他建立了個人檔案,今年畢業之後即可到該公司上班,工資待遇每月3000元。但公司先要向他收取200元的抵押金,讓盡快匯到公司的賬號上。

「當時看到要交抵押金時,我確實猶豫了,但是轉念又一想,不能因為200元錢而失去這么好的機會啊,所以第二天我就把錢匯過去了。當我在9日打那個公司的電話詢問錢是否到賬時,發現所有的電話不是關機就是占線,就是聯系不上。」王宇說。

★專家破案:智聯招聘專家指出,凡是那種簡單聊幾句就同意留下試用並要交一些押金的公司往往都是看中了此「財」而非彼「才」,求職者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據中關村人才市場會展部經理劉禹先生介紹,目前不少房地產公司在招聘員工時就玩這樣的貓膩。他們經常打著入職培訓的旗子,收取幾百元甚至更多的培訓費用,求職者在培訓結束後幹不了幾天就被用人單位以各種理由辭退,且不返還培訓費。

★應對措施:北京重光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專家楊志剛律師提醒求職者,早在1995年,國家就明確要求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報名費、抵押金、保證金等費用。另外,在求職過程中,首先要對求職目標公司的真實性進行核實。而且,遭遇詐騙後要及時報案,不能抱著認倒霉的心態而聽之任之,這樣不僅本人的損失難以挽回,也會讓更多的人上當受騙。

傷害二:招聘是幌子剽竊你作品

★數據支持: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有23%的被訪者遭遇過智力陷阱,也就是說他們的勞動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為由而順利竊取。

★經典案例:北京市某職業技術學院廣告專業畢業生劉濤,半年前在招聘會上看中一家廣告公司。這家公司要求應聘者每人寫一份不同產品的廣告策劃文案,包括服裝、飲料、小家電等。招聘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對所有上交的作品進行比較,最終選兩個人。

劉濤領到的是一種功能飲料在北京市場推廣的策劃案,內容包括廣告語、戶外宣傳畫、電視廣告創意及市場推廣活動的詳細計劃。劉濤用了一周時間交了自己的策劃方案,但至今招聘方都沒有宣布招聘結果。劉濤表示:「盡管懷疑人家騙取自己的點子,但如今工作不好找,要是策劃案真被『白用』了,也只好自認倒霉。」

★專家破案:智聯招聘專家表示,智力陷阱則是指以考試為名無償佔有程序設計、廣告設計、策劃方案、文章翻譯等。現在招聘過程中的騙取「智力」很常見。這種堂而皇之地佔有他人的勞動成果,性質更為惡劣。而廣大求職者要具備慧眼,多加小心。

★應對措施:楊律師告訴記者,在不能判斷招聘單位真實意圖,又想取得工作的情況下,需要對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行保護。

一、提交策劃案等勞動成果時要准備兩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單位簽字確認,以便將來能夠證明勞動成果內容。

二、提交策劃案時附上《版權申明》,並要求招聘單位簽收。最好申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劃案各種版本的單位和個人,未經作者劉濤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劃案或者將本策劃案轉借他人,亦不得隨意復制、抄錄、拍照或以任何方式傳播。否則,引起有礙作者著作權之問題,將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傷害三:主辦方松心假信息蒙人

★數據支持:此次調查中,27%的被調查者認為招聘中存在虛假信息。

★經典案例:這幾天,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專場招聘會一場接著一場,記者在最近一場招聘會現場看到不少學生都被鋪天蓋地的招聘信息看花了眼。

北京聯合大學的李京晶同學以前在一場招聘會上給一家咨詢公司投了份簡歷,沒過幾天就通知她去面試,結果卻成了公司市場調研的對象。試卷上的題目除特長、愛好外,還問喜歡用哪個品牌的洗發水、通過何種途徑了解該產品等。她向負責招聘的人員提出質疑,對方回答說:「這是企業的招聘程序。」李京晶氣憤地跟記者說:「我是後來才意識到遇到了虛假招聘。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想招人,而是通過這種手段宣傳公司做廣告。」

★專家破案:劉禹告訴記者,企業之所以這么做,因為招聘廣告有隱性宣傳的作用,可以讓人感覺到這個企業很有發展潛力,因為當一個企業需要招聘很多人時,在求職者心目中,這個企業無疑會被認為是一個正在蒸蒸日上的企業。還有很多公司通過招聘儲備人才,應聘單位的確需要人,但不是現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才市場負責人說,這種虛假招聘也存在於正規招聘會中,特別是一些免費的招聘會,為了擴大規模、增加用人單位數量和崗位,主辦方通過各種關系找來一些企業當托兒,人為地製造火爆假象。

★應對措施:為了避免遭遇此類招聘,求職者要做好信息鑒別。《北京市人才招聘洽談會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人才招聘洽談會的主辦單位必須對參會單位的合法資格、工作人員的身份進行審查,凡未取得合法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不得參會招聘。」因此,人才招聘會主辦單位有義務對報名參加招聘單位進行資格審查,對於案例中的咨詢公司應當拒之門外。但目前沒有相關部門可以直接監控企業是不是真的招聘、這些崗位缺不缺人。另外,很多單位在自己的門口私自張貼招聘廣告,目前也沒有相關規定對此加以禁止,很多單位就鑽了這個空子。目前求職者只有做好防範,盡量避免給自己造成傷害。如發現假招聘後,及時向招聘會主辦單位及人才市場管理機關投訴。

傷害四:辭退搞偷襲突然轟人走

★數據支持:此次調查中,有36%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有突然被公司辭退的經歷。

★經典案例:馬小姐是一名外地來京打工的女孩,在一私營企業幹了一年多了。上周,像往常一樣去公司上班,但到了公司,領導說:「你回家吧,公司內部調整,你不用來了。」馬小姐特別詫異,心想,不要我了,那怎麼不早點告訴我,那樣我也有個思想准備呀!與我同命運的同事有好多個,您說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每個月被扣的保險還沒退還呢?(因為我們那裡好多人都是只扣錢不給上保險)。

★專家破案:勞動法專家、維權大使梁艷松律師認為,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提前30天向馬小姐發出書面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並應按馬小姐在本單位連續工作年限,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建議馬小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要求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及50%額外經濟補償金。至於社會保險沒有上,可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

★應對措施:梁艷松律師表示,公司因經營調整等原因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是可以的,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第二十八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傷害五:為了省工錢 試用無盡期

★數據支持:試用期陷阱在此次調查中位列第二,有25%的求職者表示受到過此類侵權遭遇。

★經典案例:上周四,在一場定期招聘會上一位孔先生向記者抱怨,前陣子他應聘了一家公司的「市場總監」這一職位,並且承諾每月2500元的薪酬待遇,孔先生慶幸自己找到了滿意又合適的工作。結果到了崗位,孔先生卻被告知按照公司慣例,他先要在銷售一線鍛煉一段時間,再做市場總監,並且每個月要完成一定的業務量。結果孔先生做了一個月的銷售業務員,到了月底,他要求公司付薪水,公司卻以「雙方事先有約定,沒有達到業務指標不發薪水」為由,沒發一分錢。

孔先生告訴記者,事後他了解到,這家公司一直在招聘新員工,招聘進來的人往往因完不成業務指標而被解聘。公司就這樣不斷靠新人拉業務,卻不用支付一分錢的薪水。

★專家破案:智聯招聘專家表示,這是企業的一種招聘伎倆,指用人單位無限期地延長試用期,以此為手段付給求職者較低的薪水,此種形式也是求職者最痛恨的欺騙形式。

楊志剛律師表示,《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而孔先生在應聘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來確定自己的權利。上班後也沒有要求單位履行招聘時的承諾,而是聽憑單位的擺布,最終受到不公待遇。

★應對措施:楊律師提醒求職者,在應聘成功後一定要堅持簽訂勞動合同。《北京市人才市場管理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必須如實公布擬招聘人才的崗位、數量、條件、待遇等。招聘單位與應聘個人確定聘用關系時,應當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對於勞動者來講,由於實力和法律知識的欠缺,勞動者往往是相對的「弱者」,因此,在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時,勞動者更有必要通過簽訂勞動合同的方式把雙方的權利、義務明確化,以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且,在勞動過程中,勞動者還要注意收集證據。比如,可以將招聘單位的招聘廣告、雙方在招聘會上簽訂的合同意向書等妥善保存。一旦發生勞動爭議,雖然沒有書面勞動合同,用1.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2.勞動關系的內容,比如崗位、薪酬等可以順利維權。

傷害六:無論忙和閑 加班都沒錢
★數據支持:在我們對於求職者有沒有遭遇過嚴重侵犯個人權益問題的調查中,只有29%的人表示「還好這些倒霉事兒還沒發生在我身上」,剩餘的71%都遭遇過非常嚴重地侵犯勞動者權益的問題。其中,最多的就是「總是白加班,有苦沒地兒訴」,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都不幸有過這種經歷。

★經典案例:胡先生當時到北京某IT公司應聘時,面試者說這里沒有加班費,但會根據工作繁忙程度給予一定補貼。他到公司上班後,發現單位每天都要求加班到很晚,周六、周日也要求工作,可工資里並沒有所謂的「補貼」。胡先生認為,當初領導說「視工作繁忙程度而定」,實際上是一句假話!他是否可以依法拒絕公司沒有任何依據的加班要求(超出每天8小時的工作)。

★專家破案:中國勞動保障報社法律事務中心主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勞動法研究所副所長韓智力表示:如果用人單位違法安排員工加班,又不安排員工倒休或不支付任何加班費,員工當然有權拒絕用人單位的加班要求,並且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或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訴,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已經發生的加班費和經濟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因此扣發員工工資或解僱員工,則是更加錯誤和違犯法律的行為,員工可以向勞動監察機構或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提出加班費的勞動爭議申訴,一定要注意在用人單位拒絕支付的60日內;向勞動監察機構舉報則必須在兩年內。

★應對措施:智聯招聘專家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而至於加班報酬的規定,勞動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遇到過以下哪種嚴重侵犯個人權益的行為?

傷害七:五險加一金 一個也沒有

★數據支持:在此次調查中,還有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表示,仍然處於五險一金(五險:養老、失業、生育、工傷、醫療;一金:住房公積金)一個也沒有的處境中。

盡管從1995年有勞動法開始實施,國家就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但是直到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有25%的被調查者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另外,還有15%的被調查者有過或者被以各種名義剋扣工資或者索性被老闆扣著部分工資不發的悲慘經歷。

★經典案例:在1999年畢業後,黃小姐將自己的人事檔案放在當地的人才市場存檔,就來到北京一家投資公司工作。經過五年的努力,現在她的業績在公司相當不錯。但是,她自己沒有保險和公積金的事一直都沒有搞清楚。她只知道,在公司只有元老級人物才有保險、公積金等福利,而他們這些後來招聘的人,保險、公積金一概沒有。最近,她向公司提出上保險和公積金的要求,但公司說這是規定,不能有特例。

★專家破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勞動法研究所副所長韓智力表示,檔案在哪裡與繳納社保沒有直接關系。目前北京市有關規定,不管員工檔案在不在公司委託存檔處,都不能以此為借口不給員工繳納社保。其實,北京目前的社保與檔案是沒有關系的。檔案在不在北京,在不在公司,都不影響社保的繳納。而且按照國務院的「住房公積金條例」中的有關規定,企業也必須給職工上住房公積金。

★應對措施:韓智力認為,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付勞動者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的,這屬於保險福利待遇爭議,也和履行勞動合同沒有直接的關系。即使雙方在簽訂合同時沒有約定住房公積金這一項,按照國務院的「住房公積金條例」中的有關規定,企業也必須給職工上住房公積金。它和勞動合同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它是法律單獨規定。用人單位只要和職工發生事實勞動關系,即使合同沒有約定,用人單位也必須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如果沒有享受該權益,職工可以向勞動仲裁部門尋求相關的法律支持。。。。。。

『拾』 劉飛宇的介紹

劉飛宇,男,法學博士,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京重光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本權利、行政信息公開制度、行政聽證程序、行政處罰等。

熱點內容
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義務 發布:2025-02-14 07:33:12 瀏覽:687
勞動法懷孕不給交保險 發布:2025-02-14 07:28:25 瀏覽:801
借錢用於賭博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4 07:25:02 瀏覽:477
澳門法院圖片 發布:2025-02-14 07:18:38 瀏覽:366
生存者法規 發布:2025-02-14 06:38:09 瀏覽:64
成人自考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2-14 06:24:14 瀏覽:386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 發布:2025-02-14 05:52:54 瀏覽: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4 05:44:56 瀏覽:95
民法析理 發布:2025-02-14 05:33:07 瀏覽:652
刑事訴訟法133條 發布:2025-02-14 05:30:51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