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郭建梅家庭暴力與法律援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郭建梅家庭暴力與法律援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發布時間: 2022-01-07 08:55:33

❶ 誰能給我提供一點有關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文獻

①張非非、劉劼:《九部委將出台文件允許警方制止家庭暴力 》,新華網 http: //www. ln. xinhuanet. com /。
②家庭暴力預防基金會、國家公共政策和教育研究所:《家庭暴力:刑事案件中法官的關鍵作用 》,1991年 2月。
③王大偉、付有志:《世界警察理論研究綜述 》,群眾出版社 1998年版 ,第 85頁。

趙穎:《警察干預家庭暴力的理論與實踐》,群眾出版社 2006年版,第 124頁。

《中國婦女報》,1996年 2月 16日。

王芳:《關於家庭暴力警方干預問題的若干思考》,載《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4年第 4期。

黃列:《兩種反對家庭暴力的戰略評析》,載《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中國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版,第
131頁。

趙穎:《警察干預家庭暴力的理論與實踐》,群眾出版社 2006年版,第 18頁。

華美清:《警察干預家庭暴力的難點與對策》,載榮維毅、黃列編:《家庭暴力對策研究與干預———國際視角與實證研究》,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2003年版,第 263頁。
υλ
榮維毅:《丹麥、挪威警察處置家庭暴力訪問考察記》,載《人民公安》2002年第 16期。

❷ 郭建梅的個人作品

《婦女權益保障法指南》(合著)
《當代中國婦女權益保障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法律援助的理論與實踐》
《家庭暴力與法律援助》
《婦女法律援助案例·指南》
《婚姻家庭疑難百問》
《人身權利疑難百問》
《勞動權益疑難百問》
《婦女權益保障工作常用法律法規匯編》

❸ 家庭暴力屬於犯罪心理學研究范圍嗎

屬於的,可參考下文
【摘要】家庭是人類生活最密切的部分,幸福往往是親情的代言詞,然而,悲劇的產生往往就在那一瞬間。家庭暴力是令人憐憫與發指的,家庭暴力中所引發的女性犯罪讓人更是唏噓不已。為什麼會給彼此帶來殘酷的傷害?這是個很常規的問題。本文就家庭暴力中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進行分析,並對該類犯罪的防治提出建議。
【關鍵詞】女性犯罪,受虐婦女綜合症心理研究
【正文】
一、女性犯罪的現狀
2004年9月8日,包頭市的劉穎不堪丈夫多年虐待,在昆區東華超市門口將丈夫殺死後投案自首。她的遭遇引起社會各界同情,108多名群眾為其求情,希望法院寬大處理。經包頭市昆區人民法院審理,劉穎一審被判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
究竟是什麼讓曾經最親密兩人走上如此殘酷的境地?家庭暴力。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對在北京海淀區、豐台區、順義區和朝陽區看守所當年5月10日到6月10日期間在押的全部女性犯罪嫌疑人關於家庭暴力和涉嫌犯罪的調查,結果發現,她們被捕前遭受家庭暴力的比率是35.7%。自1995年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後,家庭暴力作為一個社會問題迅速付出水面。社會各界專家與婦聯系統雖經過了數年的努力,該現象仍然嚴重而且普遍的存在,不但嚴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也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家暴可以說是女性犯罪的重要源泉。
是否構成家庭暴力,應該以施暴一方的暴力行為是否已經成為一種行為模式為認定標准。被施暴者稍有不從,就會挨打或者受到恐嚇,進而產生恐懼,害怕再次受暴而被迫服從。這樣的行為便已構成家庭暴力。這也是我們普遍觀眾的理念。
二、對女性犯罪心理淺析
上述案例僅僅是所有婦女家庭暴力以暴制暴犯罪案件中的一件,縱觀所有此類案例,這些被迫殺夫的女性在案發前,其受暴經歷、殺夫動機、殺夫前後的行為和心理表現,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此,就對家庭暴力女性犯罪的心理角度進行淺析。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女性受暴後起初是不會告訴任何人的,但隨著暴力的加重與頻繁受暴婦女開始向周圍人尤其是親人尋求幫助然後逐漸轉向公安機關。但是家庭暴力不同於其他的一般傷害與犯罪,它涉及到隱私和家庭,所以外人及公安機關並不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對這些犯罪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加以總結我們便會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共性,該類女性都是生活悲慘且長年累月遭受家庭暴力的善良女子。在生活中,他們的人身權利與性自主權力在死者手中受到無盡的侵害,那種程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殺人的主觀惡性小;犯罪行為帶有防衛性質,長期以來,受暴婦女在家暴面前無力反抗更不能抗衡,只是一味的忍受,當陷入無法接受的程度時才進行殊死的搏鬥;人身危險性小,即再次實施犯罪可能性小。
當聽說到家庭暴力的時候我們總會發出這樣的憤憤之詞:逃掉唄,實在不行就離婚,難道就離不開他嗎?挨打卻還要跟著他。這些是每個事外人的第一反應。但是,沃克的習得無助效應對此進行了很好地解釋。習得無助被證實是一個既與身體健康又與心理健康關聯密切的持久信念。有這種信念的人極少向外界尋求幫助,漸漸地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深深的感覺沒有人能夠幫助她。這種反應與實驗中狗收到電擊後處於無處躲藏的狀態中的反應時相似的。減無法改變與躲避那麼就選擇接受。受虐婦女在經受長期的家庭暴力後,其精神開始處於癱瘓麻痹的狀態,無奈的接受現實的生活。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受虐婦女綜合症,由沃爾首次提出,並在加拿大的女皇訴拉娃利一案中加以運用至司法實踐。這一概念的運用並不是無章可循的,它主要是根據受虐女性在家庭暴力以暴制暴犯罪中的主要心理與行為特點的特殊性來處理的。受虐婦女實施以暴制暴犯罪主要體現了如下心理特點:
一、受暴婦女往往對施暴者抱有幻想。因為家庭暴力的產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中包括四個環節:第一,夫妻間矛盾積聚,雙方發生不和,交流減少,關系緊張。這時施暴者想壓制自己的暴力沖動,而受害者則試圖平息施暴者的怒火,避免發生沖突。一再的忍受與退卻不但不會避免家暴的發生,反而助長原施暴者的氣焰。使原施暴者認為暴力可以使你屈服,暴力可以解決一切甚至可以成為著個家庭的統治者。為家暴的發生埋下導火線。第二,家暴爆發:矛盾進一步激化,家暴終於爆發。施暴者用語言、情感乃至暴力壓倒伴侶,過程中充滿憤怒、指責、爭吵與恐嚇。輕則大罵,重則是婦女陷入長期經常性的被施暴狀態。其中包括精神暴力,身體傷害及殘酷的性暴力。第三,和解補償:家暴結束之後,施暴者不斷道歉,感到懊悔和悲傷,承諾「再也不會傷害你了」,「我還是愛你的」。有的施暴者為自己的行為開脫,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說「這都是你自找的」,甚至否認剛才的事情是家暴,稱事情並不是很糟糕。還有的施暴者會一走了之。婦女看到原施暴者的深深「懺悔」往往會動之以情,回想曾經的甜蜜會相信其的只能各種借口。也為了家庭的和諧而選擇默默忍受。家暴過後雙方會歸於相安無事,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盡量忽略一切,直到下一次矛盾積聚的開始。
二、受暴婦女習得無助心理的產生,女性在誰家聽和社會中都是出處於弱勢地位,第一次家庭暴力發生時女性會充滿恐懼,想要逃脫試圖反抗,但隨著暴力頻繁的發生使她們認識到自己的一切反抗都是徒勞,根本無法避免家暴來襲反而會引來更加殘酷的虐待。於是選擇接受,不再掙扎,只期待能快快的過去。
由於法律救濟和社會支持系統的嚴重缺乏,當女性長期受暴擺脫不了是,當暴力的限度超過忍耐限度時,首保婦女可能深深的感到絕望和恐懼,產生以暴制暴念頭,但是,雖然受暴婦女的以暴制暴行為實在是一種絕望的抗爭,在國際上,殺死睡夢的施暴人也被成為「受暴婦女的正當防衛」,但是我國法律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正當防衛。
三、如何對該犯罪行為有效防治
當我們認識到家庭暴力是導致女性暴力的重要原因及影響時,就應當從源頭下手,防治家庭暴力,保護婦女權益?,減少女性犯罪。家庭暴力中女性犯罪的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著手。
一、從周圍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長期經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會對自己的遭遇充滿恐懼,心理急切的渴望能尋找到強大的依靠。女方背後的親人事她們首先尋求幫助的對象,親人的幫助可以增強受虐婦女的安全感,給與她們黑暗生活一絲光明。但是開口說出自己挨打的事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親人朋友的主動介入與支持尤為重要。
二、從法律和制度的角度分析:由於家庭暴力屬典型的家庭糾紛,其具有隱私性與特殊性。法律的執行者一般無法很好地介入,也無法徹底的掌握具體情況對其予以有效地解決。法律的完善也許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法律對家暴的一定介入會從一定程度上起到約束和改善的作用。加強執法人員的介入意識,不能僅僅因為是隱私性的不變介入為借口而給施暴者予以規避。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條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第三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即包括實施家庭暴力的。社區人員進入受害者家中對受暴者與施暴者進行感情溝通,幫助其尋找問題的症結並予以解決。由於社區機構的改進,其在小區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而易見;在社會上也存在很多公益性的社會團體無償為受虐婦女提供心理咨詢與法律援助。進行反家暴宣傳活動建立反家暴熱線,為公民提供最便捷的幫助。
三、從當事人雙方自身心理角度分析: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法官曾向記者解釋,對家庭暴力的事後懲罰遠不如事前預防更為重要。預防的關鍵還得從其內部及思想觀念出發。增強家庭成員及夫妻雙方的和諧意識.對原施暴者而言,鼓勵其敞開心扉,用理性的柔性的手段來處理家庭內部的糾紛,對女性予以一定的尊重與理解.對女性而言,學會用聰明的方法來協調夫妻間的矛盾,用法律及家族的威力來保護自己。當發生嚴重的家庭暴力時,丟開羞恥心理,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為前提,尋求多方面的幫助。
四、提高原施暴者的道德文化和法律意識,把家暴的產生扼殺在搖籃之中。正確的辨別施暴者也是一種事前防禦辦法,施暴者及女性犯罪的受害人,往往具有以下特點:嚴重的男尊女卑性別典範,極度嫉妒,缺乏自信與安全,在人前自虐或自殺,總是推諉施暴責任,自我中心,屢悔屢犯,心理不平衡,出生於暴力家庭,人際交往不良等。在最初階段幫助施暴者進行改正或予以預防,幫助其糾正不良觀念。
家暴中女性犯罪的成因和特點表明犯罪人的自身也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即使外界的影響導致悲劇的發生,但,只要自身擁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敞開心扉解決家暴向周圍人或機關尋求幫助,悲劇仍然可以避免的。加強女性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提高女性現代觀念也是預防女性犯罪的重要手段。
【結論】父權的時代已經過去,全新的時代是平等的,和諧的。尊重弱者尊重身邊每一個人。家暴中的犯罪女性是值得同情的,受虐婦女綜合症的在司法實踐中的引用將會為她們提供更為人性化的審判結果,使法律的靈活性彰顯的淋漓盡致。但其採取的手段畢竟是以剝奪他人的生命權為結果的。嚴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為法律所禁止與嚴懲的。所以不能讓該理論成為助長受虐婦女以暴制暴的風氣。我們要做的是鼓勵廣大的受害婦女採取正當的合法的手段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努力建設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會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選》2007年,第二輯,特別策劃,家庭暴力與女性犯罪。
[2]陳敏著《吶喊中國女性反家庭暴力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柴靜著《看見》,廣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張李璽、劉夢著:《中國家庭暴力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版。
[5]陳敏:《女性家庭暴力受害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的碩士學位論文。

❹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哪裡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地址:北京西城區鼓樓西大街甲158號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成立於1978年(戊午年)6月,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創辦並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著作為主的國家級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後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1993年第一批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

❺ 郭建梅的人物經歷

郭建梅兩歲時,被送至北京,與姥姥、姥爺居住於三里河的工廠宿舍。八歲時,被送回河南農村。高中時,她給自己改名作郭永攀,立志考上北大清華。1979年,她考取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結識比自己高一屆的中文系學生劉震雲。1983年畢業,進入司法部研究室,後任職於中國婦聯法律顧問處、中國律師協會《中國律師》雜志社。1985年,郭建梅與劉震雲結婚。1992年4月,中國政府頒布《中國婦女權益保障法》,郭建梅參與了該法的起草工作,並與馬億南合著《婦女權益保障法指南》。1993年後,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合作主持實施《中國婦女法實施中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課題項目。1995年9月,郭建梅參與采訪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NGO論壇,期間聽聞希拉里演講『婦女權即人權』(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等而受觸動。1996年,辭去《中國律師》雜志社主編助理的工作,與北大教師一起組建成立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郭建梅成為了一名公益律師,他們最早獲得的資金是來自美國福特基金會捐助的3萬美元。2001年,郭建梅患憂鬱症,經治療得以好轉。2009年2月22日,來華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駐華使館會見了郭建梅在內的21位中國民間女性活動家。至今,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已為近10萬人提供無償法律幫助,受理咨詢6萬余件,辦理個案近千件。2010年3月25日,北京大學官方網站發布了該校社會科學部的機構撤消公告,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是被撤消的四家機構之一。據稱,北大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指示,該中心被撤銷的原因之一是接受了國外資金資助,並介入了一些敏感案件。
她承辦了大量涉及婦女權益的法律援助和公益訴訟案件,並對中國婦女權益保障工作和法律援助制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國婦女權益法律援助領域取得了出色成績。 中心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社會、有關部門和領導及國內外同行的贊賞和肯定。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題詞向婦女伸出援助之手,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彭佩雲以及司法部、中國法律援助中心、全國婦聯、全國律師協會等部門的領導蒞臨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中心指導工作,對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的工作給予了鼓勵和贊賞。2002年,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被中國《財經》雜志評選為中國十大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之一。2006年,獲得中國第三屆公益事業發展論壇評頒發的中國公益事業傑出貢獻獎和模範公益組織獎。 郭建梅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代優秀的、有影響力的NGO人和公益律師。12年來,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共提供免費法律咨詢7萬多人次,代理案件2000餘件,提供有關婦女權益的各類培訓80多場次,提交法律提案70多份,出版書籍11部,發表文章200餘篇,發起建立了首個中國公益律師網路及相關網站。在提高我國婦女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增強社會對婦女權益維護的關注與支持、促進婦女權益保護的改善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❻ 為何正確生活方式獎得主郭建梅得獎一事,沒有在國內引起較大反響

幫助弱勢群體,在當下是件多麼艱難的事呀!然道窮人不是人?郭建梅是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難得,太難得了。

❼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一些

這兩家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的出版社。一般情況下來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要好一些。
大多數大學對出版社是分級別區別對待的。通常最好的4個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頂級出版社,這幾個社在評職稱的時候,系數更高一些。一些有出版基金的學校會對這些出版社出書的教師給予傾斜支持政策。原因是這些出版社歷史比較久,稿源眾多,有較嚴格的評審程序,能夠在一定程度保證出版的質量。不像小出版社,給錢就出。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近經營似乎不是特別好,所以出好書的數量似乎也在減少,影響有點下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最近幾年上升勢頭比較猛。著名的皮書系列營銷工作做得很好,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是適合進它這個系列的專著,可以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而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如果理工類院校或者偏理工科的綜合性院校,也可以首選科學出版社。因為在這些學校,科學社的系數和排名高一些。科學社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影響有限。但近十年來,在考古學、管理學、公共政策方面學術影響上升非常快。原因是這些學科與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叉、定量化研究傾向的發展。
人民出版社是國家唯一的公益性出版社,也是國家領導人著作的指定出版社,借這兩點,加之它在中國的出版社中排名第一(書號978-1),在這家出版社出書應該很有面子。不過老實說,它的學術書不怎麼成系列。影響力還在於牌子。
商務是老牌子,書出得很少。很多時候基本列選不上。商務的書影響了好幾代人,在這里出版專著是好多人文學者的夢想。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如果水平夠的話,在這里出,再好不過。
總之,要是考慮評職稱,最好咨詢自己單位的科研處或社科處,如果只是想出名的話,就要看你是什麼學科,還有你自己的偏好和認知了。這幾家都可以考慮。

❽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這個單位怎麼樣,福利待遇好嗎

很好啊,不過也要看什麼職位啦,單就這個單位而言,是很有底氣和前途的!!

熱點內容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