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實施辦法

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實施辦法

發布時間: 2022-01-07 14:14:23

Ⅰ 雲南省玉溪市首家社會組織法律援助工作站元江監獄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於哪年

摘要 為加強法律援助工作與人民法院業務工作的銜接配合,進一步拓寬法律援助服務渠道的具體措施、提高訴訟服務能力。早在2016年12月,縣法院和縣司法局按照上級要求在縣法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Ⅱ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Ⅲ 大興區司法局的法律援助

為了及時、高效、妥善處置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最大限度地維護貧困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經局黨組研究決定,特製定法律援助工作應急預案。
一、組織領導
成立區法律援助工作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領導小組組長由司法局焦守強局長擔任,副組長由主管法律援助工作的領導袁小平同志擔任,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由區法律援助中心和區司法局法援指導科兩個部門組成,法律援助中心負責人劉愛軍任辦公室主任,法援指導負責人張靜芬任副主任,各鎮、街道以及社會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長為成員。
二、應急工作體系及工作職責
按照整合資源、發揮優勢、方便快捷的原則,建立以區法律援助應急領導小組為龍頭,以區法律援助中心和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為支撐,以社會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為補充,以村(社區)法律服務室為基礎,以社會律師和公職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承辦案件主體的法律援助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法律援助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各負其責,互相配合。具體職責:
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主要負責法律援助應急工作的組織實施。第一時間審批、指派突發法律援助案件;負責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的督辦;召集法律援助應急領導小組會議;協調解決法律援助突發事件。
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以及工作人員負責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的咨詢接待和受理,妥善處理事件,第一時間向應急辦公室報告。
法律援助公職律師、轄區各律師所律師及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負責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的承辦工作。
三、 運行機制
法律援助突發應急案件處置工作在法律援助工作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由應急辦公室根據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上報的情況,按照「先急後緩、統一協調、及時指派、審報結合」的原則,快速處置。特別重大的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由應急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會商,統一協調解決。
四、應急處置辦法
(一)及時報告:法律援助中心及各鎮(街道)、社團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村(社區)法律服務室的工作人員和律師所、法律服務所在日常接待工作中,遇有突發法律援助事件發生或5人以上重大疑難的群體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在第一時間內向區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報告,從知悉突發事件到上報,時間最遲不得超過30分鍾。
(二)快速處理: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在接到報告後,應在第一時間指派律師事務所或法律服務所承辦,做到當天受理、當天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人員當天介入,對於重大或疑難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應急辦公室立即上報領導小組,並視情召集承辦案件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其所在法律服務機構負責人集體討論,確定辦案思路,協調有關部門解決。
(三)反饋信息:在辦理應急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承辦律師與應急辦公室及時互通情況,對辦理中出現的重要情況及時溝通,法律援助突發事件承辦結果應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
(四)落實督辦:法律援助應急辦公室明確一名工作人員對指派的法律援助突發案件進行督辦,對突發事件處理結果應及時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大興區司法局
2008年5月5日

Ⅳ 軍地法律援助工作運行制度

一、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應援盡援」,確保常規制度設計惠及廣大軍人軍屬。2008年以來,省司法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應援盡援」,其內涵是通過加強和改進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提供能力和覆蓋范圍,確保每一個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都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務。一是逐步放寬經濟困難認定標准,最早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作為經濟困難認定標准,而後把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2至3倍作為經濟困難標准,2012年正式在全省提出把城鎮居民最低工資標准和農村居民上年度人均純收入作為經濟困難認定標准。法律援助的覆蓋范圍由困難群體擴展至低收入群體,人群覆蓋率達到全省總人口的40%以上,把更多的為部隊貢獻子弟的普通城鄉軍屬家庭納入法律援助覆蓋范圍。二是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著眼於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把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與民生緊密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使包括廣大軍屬在內普通群眾的更多切身利益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得到法律援助。三是推動法律援助服務網路向基層延伸,在鄉鎮(街道辦)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居)設立法律援助聯絡員,把法律援助服務網路延伸到廣大農村和城市普通社區,使基層群眾能夠就近、及時獲得法律援助服務。
二、軍地配合、協力推進,做好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專項制度設計。為更好貫徹黨的擁軍優屬政策,提高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整體工作水平,在全面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2011年,省司法廳和省軍區政治部聯合出台《關於開展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和《河南省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實施辦法》,共同啟動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河南在全國率先從省級層面對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進行專項制度設計,把軍人軍屬作為法律援助的重點保障人群之一,明確了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是司法行政機關、省軍區系統和駐豫部隊的共同職責和任務,詳細規定了軍人軍屬法律援助的對象范圍、工作網路、銜接機制、操作流程、監督管理、組織領導、保障措施等,使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進入了制度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三、強化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針對性。為提高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效果,省司法廳採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對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實行「三擴兩免一授權」。「三擴」是指軍人軍屬的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在應援盡援涵蓋的事項范圍基礎上,再擴充三個領域:一是軍人的婚姻糾紛;二是軍屬的工傷、農資產品質量糾紛;三是軍人和軍屬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優撫優待金發放糾紛、人民法院立案的土地承包糾紛、宅基地糾紛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糾紛。「兩免」是指除《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免於審查經濟狀況的八種情況外,再增加兩項免於審查經濟狀況的情形:一是義務兵申請法律援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免予審查經濟狀況;二是軍人執行國家和軍隊組織的作戰行動以及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國際維和、海外護航、國際救援、軍事外交和國際軍演等重大軍事任務期間,本人及與其有法定扶養關系的親屬申請法律援助的,免予審查經濟狀況。「一授權」是指根據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授權,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對擴大的軍人軍屬法律援助事項進行審查,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直接受理,報送法律援助機構備案。
四、打造軍地融合式法律援助服務網路。一是發揮法律援助常規服務網路作用。積極發揮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值班律師辦公室、法律援助受理點的服務窗口作用,發揮「12348」電話咨詢專線作用,及時接待、解答軍人軍屬提出的法律問題,引導軍人軍屬依法理性表達訴求,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二是構建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服務網路。各省轄市、縣(市、區)分別在軍分區(警備區)、縣(市、區)人武部設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受所在地同級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在鄉鎮(街道)武裝部及駐豫部隊團以上單位政治機關設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聯絡員。各軍分區、人武部大力支持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及時選派業務骨幹到崗工作。三是建立軍地法律援助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軍地司法行政部門銜接配合更加通暢。四是推動軍地法律援助服務網路銜接融合。各級法律援助機構積極支持、指導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開展工作,對工作站受理的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及時指派人員辦理並確保辦案質量,並將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員和聯絡員納入當地法律援助業務培訓規劃。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嚴格按照法律援助標准,認真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符合條件的,向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機構發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建議函。省軍區系統積極協調駐豫部隊,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與駐豫部隊團以上單位政治機關的銜接機制,建立起有效的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網路。
五、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長效機制。一是開辟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軍人軍屬法律援助案件快速受理、優先辦理、特事特辦,提高工作效率;優先安排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

Ⅳ 如何發揮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的思考

案件管理工作是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查辦案件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後進行全過程管理。是查辦案件工作的參謀和助手,是搞好反腐敗工作的一項基礎性、機制性和運籌性工作。切實做好案管工作,充分發揮數據統計、分析調研、組織協調、督查督辦職能,對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基層紀委案件管理工作的現狀 1、對案件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大部分基層紀委對案件管理工作的認識不到位,認為案件管理工作就是「對案件處分文件的收集、歸檔、統計、上報、查閱」等簡單性工作,因此,對案件管理工作重視不夠,管理不嚴格,資金保障不足,工作人員配備不到位,素質不高,上級要求的工作,下級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用發揮不大。 2、案件管理工作體系不健全。據調查,當前基層紀委還沒有建立一套很好的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沒有配設專門的案件管理機構。無專門從事案件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兼任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工作雜、事務多,對工作不夠深入。案件備案制度、填報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訓制度、獎懲制度等,沒有嚴格按制度落實。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調研,在工作中方法單一,沒有步入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上來。 3、對案管人員培訓力度不夠,業務不熟悉。基層紀委負責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更換頻繁,多數從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從事紀檢監察工作時間不長,對案件管理工作不熟悉,在報送案管材料時常出現錯填、漏報、錯報等問題。 4、案件管理工作創新意識較差。從事案件管理工作的人員對案件管理工作積極性不高,不善於去觀察、思考、調研,沒有真正從案件管理工作的渠道來發現苗頭、隱患性、傾向性腐敗問題,提出創新的措施加以預防和治理。 5、案件管理治本作用發揮不夠。多數基層紀委對案件管理工作方法單一,只是按照上級紀委的要求報送每月的報表,沒有對典型性案件進行分析解剖和提出解決措施。二、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案件管工作能夠為各級領導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隨著反腐敗斗爭工作的不斷深入,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各級各部門對案件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視。一是要配設專門的案件管理機構,明確分管領導及辦公人員,把政治素質高、文化功底厚、寫作水平好、分析能力強的紀檢監察幹部充實到案件管理機構中來,以保證案件管理工作高效運轉;二是要保障案管工作經費辦及辦公設施,為案管室配備微機、激光列印機、傳真機、文件專櫃等設施使案件管理工作運轉正常。三是要加強對案件管理工作督查、調研,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使其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2、健全工作體系,保障工作順利開展。案件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作,必須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案件管理工作體系。如案件備案制度、填報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培訓制度、獎懲制度等,並嚴格按制度落實。明確工作職責,明確案件管理工作室在履行各項職能方面的任務。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使各項工作步入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上來。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基層紀檢監察系統案件管理人員的培訓。包括全縣、鄉鎮負責案件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從事案件管理人員提高認識和業務水平。4、增強創新意識,注重作用發揮。拒腐防變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一項基本職責。通過案件管理渠道來發現苗頭和隱患,並提出相關治理措施的建議或意見,是案件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為此,對案件管理人員要求具有創新意識,既要擅於觀察和分析外界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阻礙經濟發展的苗頭性問題必須採取措施及時遏制,從源頭上剎住腐敗之風,又要善於查找現行制度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與進俱進,加以修正和完善,善於針對一些久治難愈和新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腐敗問題,通過創新加以預防和治理,才能使案件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於紀檢監察工作,並發揮其積極作用。5、抓治本發揮,提高工作實效。一是要加強個案分析,督促發案單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形成建議報告;二是對一些典型性問題進行專題分析,挖掘深層次的共性問題,為領導提出從源頭治理和防範腐敗行為的措施和建議;三是強化警示教育,促進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擴大辦案作用。

Ⅵ 法律援助殘疾人條例有哪些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應如何建立

這個條例有些省份有,工作站的設立你可以到工商局去

Ⅶ 法律援助怎樣審請

法援中心主任胡球干回答您:
各個縣區對法律援助中心都在司法局,在各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司法所都設有法律援助工作站。帶本人身份證直接到司法所或司法局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就行。
一般情況需要村委或社區經濟困難證明;下列情況無需經濟困難證明:殘疾證、特困證、優撫證,五保供養證。下列情況無需任何證件:追索勞動報酬、未成年人案件、討要撫養費、贍養費、養老保險金。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
會計學習經濟法的好處 發布:2025-02-13 19:32:39 瀏覽:509
2020年中級經濟法晨陽筆記百度雲 發布:2025-02-13 19:13:06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