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司法所法律援助走訪困難群體

司法所法律援助走訪困難群體

發布時間: 2022-01-08 14:29:43

司法法律援助中心的日常工作或者職能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❷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法律援助的電話是多少啊

建議你直接撥打114查詢,這樣比較快

  1. 中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記者孫瑩)10月31日上午,由北京市司法局主辦、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協辦的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西單文化廣場正式啟動。活動期間,市和區縣司法局將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針對春節前夕欠薪案件多發實際,在進出京車站、重點工程項目現場舉辦滿足農民工法律援助需求的專題宣傳;將3萬余份宣傳物品、材料通過社區發放到部分低收入家庭手中;組織法律援助人員律師進社區、學校等單位舉辦免費法律咨詢活動,爭取達到困難群眾從「聽說過法律援助」到「有問題找法律援助」的宣傳效果。

北京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十一五期間,首都法律援助事業取得了突出成效,為6萬余名貧困群眾提供了法律援助、為103餘萬群眾提供了免費法律咨詢。《北京市法律援助條例》於2009年3月1日正式實施,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農民工納入「綠色通道」,無需審查經濟困難條件,憑身份證和相關證據主張欠薪或者工傷賠償便可獲得法律援助,這項措施得到100%落實,截至目前,已經有7535名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314名請求工傷賠償的農民工受益於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

啟動儀式現場還舉行了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形象大使聘任和善款捐贈儀式。北京電視台主持人田歌被聘為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形象大使。慈善家李春平先生、百榮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倫律師事務所、天元律師事務所、盈科律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現場向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捐助善款共計370萬元,用於資助因家庭貧困而難以獲得法律服務的群眾。

提示:

北京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12348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捐助方式:

帳號:01090348500120109083556

聯系電話:010-67080971 67083971 67184940

❸ 司法所如何開展法律援助

1:在本鄉鎮開展來法制宣傳自教育,讓村民了解援助工作等
2:每村有調解員參加的聯絡員(司法所建村協理員)開展宣傳協調等
3:司法所委派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援助等
4:聘請懂法律志願者參與等法律援助
5:符合條件的援助戶按要求提出書面申請
6:及時和司法局援助中心領導溝通匯報

❹ 鄉鎮司法所提供哪些法律援助

一、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二、承擔本地矯正日常工作,回組織開展對本地服刑人員的答管理、教育和幫助;

三、指導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四、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五、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六、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七、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八、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九、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道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❺ 目前基層法律工作者參與法律援助工作有何問題與困難

司法助理是現在的司法所所長,公務員,有的地方還是高配的,比如副科級,專是實職副科。基層法律屬工作者是司法所內部的一個所,叫基層法律服務所里邊的法律工作者,工作是在司法所的招牌下攬點生意,打打官司弄個訴訟啥的,本身並不一定有司法考試證,大多數都沒有。。每年還有固定的指標給司法所的上級司法局做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工作。。。。我現在是司法所科員,內蒙古的,不知道你那邊是啥樣子,我這是這樣的。

❻ 到地方司法所申請法律援助的資料怎麼寫

你好,可以直接去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那邊會有工作人員指導如何填寫資料。各地都有法律援助熱線12348可以具體咨詢。

❼ 上法院特別困難有法律援助沒有

對於那些家庭特別困難的,如果遇到需要進行訴訟的案件,可以到縣區司法局,或者鄉鎮司法所申請法律援助。

❽ 到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有什麼條件!具體流層是什麼

第一、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五)法律援助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第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三、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如果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可以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❾ 司法所如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作用

一、整合資源,抓好基層法律實體平台建設。
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回務,為所有貧困村聘任答法律顧問,成立扶貧專項法律服務團,建立法治扶貧微信工作群,架起律師與貧困村的溝通橋梁。
二、精準施策,打通法律援助「最後一公里」。
採取入戶走訪、發放法律援助綠卡等多種形式,與貧困戶建立穩定聯系,確保貧困群眾的法律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三、立足實際,廣泛開展法治扶貧宣傳活動。
運用普法文藝演出、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與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
四、調解前置,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
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作為法治扶貧的基礎性工作,重點做好涉貧、涉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針對精準扶貧政策和扶貧項目在貧困村推進過程中發生的矛盾糾紛,充分運用社區法律顧問、法律援助、公證等法律資源,做好法律風險防控和矛盾糾紛分類調處,確保扶貧政策和項目落實到位。開展「孝善敬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

❿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熱點內容
刑法解釋的原則 發布:2025-02-13 16:37:43 瀏覽:17
市場經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2-13 15:47:53 瀏覽:726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
沈陽市供暖條例 發布:2025-02-13 12:55:11 瀏覽:816
民法典河邊 發布:2025-02-13 12:26:49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