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來了
一、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 1、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3條規定,訴訟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1)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3)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4)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5)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6)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7)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8)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11)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12)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3)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14)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四條規定,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經審查符合規定條件的,依規定決定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 二、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 1、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6種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受理法律援助的機構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或發放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主要區別:司法救助的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的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緩收、減收或免收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
㈡ 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這有什麼特殊意義
引言:現在是法治社會,所以像那些擁有權力的人就會根據民生的情況選擇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那麼這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就能夠了解到,首先就是需要了解這個法律因合同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其次就是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的協議。那麼如果出現其他的問題的話,就需要及時的去法院解決,而且對於一些不合理的法律援助法就需要及時的改變。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同時也能夠更好的維持這個社會。在這里小編有以下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小編認為法律援助法從2022年1月1日開始實行意義就是能夠幫助那些公民正確的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且能夠讓這個社會越來越好。因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都平等,所以就需要受到公正的法律保護,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讓這個社會變好。
㈢ 申請法律援助的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辦理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我國法律援助的對象是我國公民和符合一定條件的外國公民,即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法律援助來了擴展閱讀:
法律援助申請流程
屬於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該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並組織實施,即由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指定律師擔任刑事被告人的辯護人。
非指定辯護的刑事訴訟案件和其他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由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由申請人向住所地或工作單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並遞交下列材料:
1、身份證、戶籍證明或暫住證;
2、有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的證明;
3、申請法律援助的基本情況;
4、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㈣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范圍
第一、公民有下列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第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三、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㈤ 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有哪些
法律援助形式是指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實施法律援助。根據司法部的有關規回定,法律援助主要採取答以下形式:①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②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③民事、行政訴訟代理。④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⑤公證證明。⑥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上述六種形式可以分類為:①訴訟援助。②律師非訴訟援助。③公證援助。④基層法律工作者的簡易法律援助。⑤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志願援助。訴訟法律援助又可分為:(1)刑事訴訟援助。(2)民事訴訟援助。(3)行政訴訟援助。非訴訟法律援助又可以分為:(1)法律咨詢。(2)代書。(3)非訴訟調解、提供法律性指導意見等簡易法律援助。(4)公證證明法律行為、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及合法性。
㈥ 法律援助電話
法律援助中心是司法局的科室,你可以打114問問
建議帶上材料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
符合條件就提供法律援助,那裡指派的律師不收費
㈦ 今天我來申請法律援助。
你是擔心找不到好律師,耽誤你維權。
㈧ 法律援助:懂法律的來
你好,對方把界地的樹砍了,你們可以提起民事訴訟,這種情況警方一般會給你們雙方調結,如果對調節結果不滿意,直接去當地基層人民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