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法律服務人司法所長事跡
Ⅰ 司法所里的工作人員都做些什麼事
司法所是基層政法組織機構之一,它與公安派出所、法庭共同構成我國鄉鎮(街道)一級的政法體系,成為中國基層司法運行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
主要工作職責: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
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4、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5、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1)最美法律服務人司法所長事跡擴展閱讀
職責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
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4、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5、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組織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當事人互量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群眾自治活動。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人民調解的基本形式,依法設立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本省各村委會、居委會都應設有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的原則:
1、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
2、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3、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Ⅱ 李東明的人物事跡
李東明主任曾受到司法部原部長張福森、副部長段正坤等有關領導的接見和表揚,並多次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公證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1999年被河北省司法廳、人事廳、工會評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同年,被河北省司法廳、人事廳、團省委、公安廳、省高院、省檢察院等二十家廳級單位評為「首屆河北省優秀青年衛士」稱號; 2000年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2004年被評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執法為民樹立形象教育活動優秀公證員」。李東明在從事多年的公證工作中,嚴格執法,開拓創新。
1998年2月《法制日報》和4月的《河北日報》均報道了李東明主任 「嚴把公證質量關,為企業避免重大經濟損失」的事跡 。1998年李東明主任在唐山市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合作制公證改革試點單位即唐山市第二公證處,為中國公證體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2002年李東明主任首次提出了公證員應有自己的誓言並制定了石家莊市燕趙公證處公證員誓言,即:「志願加入燕趙公證隊伍,擁護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認真履行職責,做一名德才兼備、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同業互助、誠信自律的公證人員,為公證事業奉獻力量,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
Ⅲ 易勝華的人物事跡
首屆國家司法考試全國前50名,曾榮獲《亞洲法律雜志(ALB)》2013「中國十佳訴訟律師」、「十大優秀辯護人」、「北京市優秀律師」等稱號。第二屆中國律師原創文章大賽刑事組第二名。全國首屆「公訴人與律師電視論辯賽」北京賽區律師選拔賽「最佳風采獎」、團體第一名。
易勝華律師曾是司法廳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優秀論文獲得者,曾在《檢察日報》、《方圓法治》、《新法制報》、《上海法治報》、《律師與法制》等報刊、雜志發表法律作品數百篇。
易勝華律師是暢銷書《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的作者。該書於2013年5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上市兩個月,三次加印,得到廣泛好評。易勝華律師將所有版稅都捐獻給了公益項目--「免費午餐」工程,為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
易勝華律師從事法律工作十餘年,2002年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2004年開始正式執業。易勝華律師長期研究中國刑事法律制度和死刑刑事政策,代理了數百起刑事案件,在刑事辯護領域經驗豐富。
擅長經濟職務犯罪、貪污賄賂犯罪、死刑案件、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及其他重大、疑難、復雜刑事案件的辯護。易勝華律師還常年擔任數家大型公司企業法律顧問,有著極為豐富的談判經驗。
(3)最美法律服務人司法所長事跡擴展閱讀
易勝華,江西九江人,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高級合夥人律師,盈科全國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北京市朝陽區律師協會爭議解決委員會副主任,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律政菁英坊」導師。北京市高校模擬法庭大賽專家評委,北京市高校辯論賽特邀評委。
Ⅳ 司法所長是否能兼任法律服務所主任
這個不行的,司法所長是國家公務員,不能兼職法律服務所主任的,但是可以做法律援助的工作的
Ⅳ 司法所所長先進個人事跡材料要從哪些方面去寫最好能具體一點,速度要快啊!
我去年寫過,還參加了比賽。
開頭介紹所長生平,比如所長放棄縣局安逸生活毅然版下基層為人民服務。
所長權先進事跡當然是以調解人民矛盾這個惠民項目為重點,寫的越煽情越好,最好是從人民不理解抵觸,經過所長是耐心勸解,終於達成和解,並且來感謝所長,但所長卻病倒了。。。。
然後各種工作指標也要匯報下,比如超額完成了多少普法工作,帶病接送了多少安置幫教人員。
最後展望65普法,作為一個工作人員所長是你學習的榜樣,我鎮的六五普法工作在所長的領導下一定會成功的。
這樣就成了。哈哈。
Ⅵ 司法所長如何開展工作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最基層、最前沿的職能工作部門,承擔著面向基層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社區矯正、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各項重要任務。而作為司法所主要負責人,既是指揮官,又是戰斗員,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那麼,怎樣才能當好一名司法所所長?我認為一句話可以概括:「業務要做好,勤學是個寶,和諧群眾關系最重要,當好黨政助手不可少。」
業務要做好
一是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努力建設
法治新農村,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要從法制宣傳的實效入手,在實用性上,要選擇與群眾生產生活聯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識作為宣傳重點;在趣味性上,要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電影、廣播等為載體,發揮它們迅速、生動、直觀的優勢,寓法制於百姓生活,提高宣傳覆蓋率和吸引力,結合農村特點,利用法律進農村等群眾易於接受的形式開展法制宣傳;在及時性上,確保法律法規頒布實施後迅速、快捷宣傳到群眾之中。根據法律的調整、更新,及時編發資料,通過法制宣傳專欄,設立法制信箱,及時進行宣傳貫徹。
二是充分發揮法律保障職能,突出工作重點,首先正確處理和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將人民調解工作建成農村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認真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是司法行政機關直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創新人民調解形式,積極組織人員走村入戶,了解糾紛動態,開展針對性的預防處置,同時定期組織開展糾紛排查,及時發現和掌握社會矛盾糾紛動態,健全預防處置突發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工作機制,提高依法預防和處置的能力。堅持以綜合治理為手段,積極落實責任制,建立健全維護穩定長效管理機制和工作運行機制。其次抓好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要發揮好司法所的職責優勢,加大對村級幫教工作的指導和管理,進一步規范幫教工作制度,建立起職責明確、相互配合、密切協作的有校機制。要逐步實現幫教社會化、就業市場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職責規范化。針對農村的特點,要做好對回歸人員的跟蹤幫教等工作,從就業和思想認識兩個重要方面入手,避免和減少重新犯罪。三是充分發揮法律服務職能,要積極通過指導法律工作者參與訴訟代理、刑事辯護、法律證明、法律援助等工作,為基層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四是堅持立足基層,大力加強司法所建設,把司法所打造成和諧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二、勤學是個寶
過硬的業務素質和實際工作本領是司法所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司法所作為法律、法規、政策在基層的執行者和完成者,學習業務知識,就顯得很重要,只有加強學習,提高法律素養,才能增強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的能力。一是堅持每天上網看法規,看小知識和案例,盡量多掌握法律知識,以便工作的使用;二是堅持鑽空子找時間學。三是堅持對號入座學,在普遍學習的同時,隨時隨事對號學,像社區矯正開展後,考慮到矯正對象都是刑事罪犯,就要認真學習刑法,刑訴法等法律法規;四是在實踐中學習,學以致用,將書本上的法律知識用在處理矛盾,化解糾紛中,又通過實踐增長了見識。
三、和諧群眾關系最重要
具有群眾感情,並會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司法所的職能決定我們必須面向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解群眾之困,排群眾之憂,是我們工作的主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群眾基礎,培養良好的群眾感情,這是我們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前提,只有把握住這一點,我們的工作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在工作中,要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辦案指導思想,正確對待群眾反映的問體及糾紛。嚴格遵守司法所長工作紀律,努力和群眾打成一片,切實做好群眾工作,我們的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四、當好黨政助手不可少
司法所要自覺接受鄉黨委政府的領導,擺正位置,找准自己
的角色,才能擔當起真正的參謀助手。司法所要主動擔任鄉黨委政府的法律顧問,為鄉黨委政府領導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鄉鎮的建設、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多,領導在決策時需要法律參考,司法所要主動介入,及時提供法律依據。綜上所述,司法所在鄉鎮政府體系中,首先要為領導服好務,為領導做好參謀和助手,維護好農村穩定,協助創造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使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順利進行。
Ⅶ 律師為人民服務的事例
女律師投身西部法律援助
46歲的馬蘭律師,放棄北京舒適優越的生活,主動來到貧困的西部,投身法律援助事業,猶如一朵盛開的馬蘭花,用淡雅的姿容裝扮著雪域高原。昨天上午,市司法局召開首都律師先進事跡宣講會,榮獲「十大優秀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稱號的馬蘭律師和其他4名受到表彰的律師一起進行了宣講。
為普法走訪全縣
2010年4月,馬蘭報名參加了司法部、團中央發起的「1+1」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後來到甘肅省山丹縣當志願者。山丹是個偏僻落後的小縣城,生活條件很差。馬蘭住在檢察院一座廢棄的辦公樓里,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是全部家當,整座樓只有她一個人。
山丹縣只有一名執業律師,為提高老百姓的法治意識,也為了廣泛了解群眾的需求,馬蘭走訪了縣里每一所學校和鄉鎮,對當地的基本狀況以及百姓的生活習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幫留守兒童辯護
馬蘭曾代理過一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6個少年為籌集出門打工的費用,將一個13歲的男孩活活打死。馬蘭為年紀最小的嫌疑人小亮辯護,小亮的父母因長期在外打工,疏於管教,小亮開始逃學放縱,直到走上犯罪的道路。馬蘭很同情這些留守兒童,也盡最大的努力依法為其爭取改過自新的機會,最終小亮因為不到14歲,不是主犯,也沒造成致命傷而被決定不起訴。
這個案件深深觸動了馬蘭。甘肅很多鄉鎮都有大量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有效監管、缺少教育和關愛是導致他們犯罪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她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改善這種狀況做些什麼。一年裡,她的足跡踏遍了山丹縣所有鄉鎮的中小學校園,給他們講這個案例,講法律常識,講遇到危險時應該怎麼處理。
再申請做志願律師
馬蘭說,她以前在北京做律師都是和有錢人打交道,可做了志願律師,接觸到眾多弱勢群體後,她才真正體會到法律援助的價值和意義。在山丹的一年快結束時,2011年7月,馬蘭又主動申請到西藏繼續法援之旅。
來到藏區,馬蘭先從培訓司法助理員和鄉鎮幹部入手,舉辦法律援助專題講座。隨著法律援助工作的逐步深入,案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最忙的時候,一天要受理30多起案件。一個工人受雇他人幹活的第一天從梯子上摔下成了植物人,老闆為躲避賠償反而要起訴他。由於這個工人是經老鄉介紹受雇於老闆,家屬連老闆是誰都不知道,收集證據非常困難。馬蘭多次跑工地,找介紹人和工友取證,找相關單位,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和解。在這個工人去世6天後,家屬拿到了36萬元賠償金。
全身心投入援助工作
西部的經歷給馬蘭的身體也帶來一些傷害,但她並不後悔。她說,到西部從事法律援助志願服務並不容易,單靠熱情和沖動很難堅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看到努力一點點地呈現在那些被援助者欣慰和感激的臉上時,才會有辛勤耕耘後期盼收獲的渴望和愜意。
晨報記者 顏斐
首都律師先進事跡宣講會召開2013-03-01 03:04來源: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維維)昨日,市司法局召開首都律師先進事跡宣講會。副市長張延昆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受邀進行宣講的律師有:在國際貿易爭端解決領域為維護民族產業權益堅守多年的蒲凌塵律師;放棄舒適生活,到雪域高原投身法律援助事業的馬蘭律師;為婦女兒童撐起一片維權天空的王芳律師;致力於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發展的朱振武律師;將普法班車開進社區的李海珠律師。
張延昆說,五位宣講律師的服務對象不同,從事的專業領域也不同,但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首都特色,展示了首都律師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
張延昆要求,全市律師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首都意識,進一步提供更加優質、更加便利的法律服務,進一步提高法律服務質量和覆蓋面,不斷滿足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對法律服務的新期待,在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王維維
Ⅷ 急求一篇學習優秀司法所長劉玉美同志後有感的文章初稿
學習劉玉美心得體會
近日,江北區鐵山坪司法所所長劉玉美同志的先進事跡傳遍山城。讀了她的事跡後,感到她並沒有做驚天動地的事,但她每天都堅持為群眾做小事,每天都在解決基層的一個個難題,這樣累積起來,就贏得了群眾的口碑,在群眾心目中樹立起了偉大的形象。
劉玉美1990年開始先後擔任司法助理員、司法所長、綜治辦主任,在基層司法行政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她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懷著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對司法行政工作的無限熱愛,盡心竭力服務社區群眾,創造性地開展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等工作,成功調解了1500多件民間糾紛,化解平息了10多起群體性事件,安置幫教了58名刑釋解教人員,實現了轄區內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無一重新違法犯罪,築牢了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她一生勤懇,默默奉獻,總是舍小家為大家,即使在身患絕症住院治療期間,仍然惦記著司法所的工作,牽掛著幫教對象和信訪群眾。劉玉美同志用年僅46歲的生命書寫了自己的玉美人生,她是新時期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劉玉美所長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應當具有「真心、公心和恆心」。在被劉玉美同志先進事跡感動的同時,我深刻認識到,要想很好的履職盡責,要想干好本職工作,要想真心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同,不僅需要聰明才智,而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劉玉美同志的「三心」精神。
一是有一顆熱愛人民群眾的「真心」。劉玉美同志之所以能獲得群眾的擁護,在於她心繫民情,為民解憂,傾心付出,協調群眾糾紛不擺架子、不用「惡語」、從 不放棄。也正因為如此,她能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遇事有主見,可以扭轉局面,化解矛盾,增進和諧。基層的黨員領導幹部平時的工作主要是和基層群眾接觸,群眾從黨員領導幹部身上看到的就是黨的形象。
二是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公心」。劉玉美身患重病還沖在一線,其「心系工作,惟獨沒有她自己」的精神感動了神洲大地。聯繫到目前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黨員領導幹部在創先爭優中,就是要比奉獻、比作風,要一心為公,爭一流,創業績。黨員領導幹部要多想想得到了什麼,不抱怨我們付出什麼;多思考還有什麼差距,不自滿於小小的成績;多謀劃以後該怎麼做,不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心底無私天下寬」,利是追求不盡的,當我們去除「私利」,存留「公心」,我們會發現 視界更開闊,心情更舒暢,收獲亦更多。
三是有一顆紮根基層的「恆心」。劉玉美同志為了解決牢釋人員的工作問題,四處奔走、多方問詢、苦口婆心,不達目標誓不罷休,雖然頗費周折、身心疲憊,但是最終仍然出色的完成了本職工作。為人民服務不難,難的是她二十年來始終如一地紮根基層做到了這一點,這種矢志不渝的「恆心」告訴我們,任何成績的獲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