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被告人不認罪

法律援助被告人不認罪

發布時間: 2022-01-10 05:48:19

㈠ 談被告人不認罪時律師如何辯護

一是被告方提出的證據是否成立,足以得出無罪的結論;特別是該證據是否足以推翻或否定原告的證據。二被告方的證據來源的真實性可信度都會是重點。

㈡ 被告人當庭突然翻供或者不認罪的,律師還能否繼續做有罪辯護嗎

否則,律師就無法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更背離了律師應盡的忠誠義務。這是因為,與被告人突然認罪的情形不同,被告人一旦突然不認罪,就等於否定了原來與律師達成的有罪辯護之共識,而重新開始行使無罪辯護權。律師假如不與被告人溝通,而以所謂的「獨立辯護」為由,繼續向法庭做有罪辯護,那麼,這就造成律師的有罪辯護抵消了被告人無罪辯護的結果。在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的問題上,律師站在檢察官的立場上,與自己的委託人發生直接的對立和沖突,這難道不是對委託人利益的嚴重背離嗎?這難道不屬於變相出賣委託人利益的舉動嗎? 司法實踐中屢有一些從事法律援助的律師,在被告人不認罪的情況下而從事有罪辯護活動的情形。這些律師作此選擇確實事出有因,他們畢竟不是被告人委託的律師,而是經司法機關指定而參與訴訟過程的律師,也沒有取得被告人的訴訟費用。但即便如此,律師也應忠誠於被告人的利益,而不能從事也不利於甚至有害於被告人的訴訟行動,否則,被告人也是有權拒絕這樣的「法律援助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至於那些通過被告人的聘請而參與訴訟活動的律師,就更沒有理由作此不明智的選擇了。 面對被告人當庭突然不認罪的情況,律師同樣應當申請法庭進行短暫休庭,與被告人進行協商和溝通。律師應當訊問被告人當庭突然不認罪的原因和真實想法,告知這樣做的法律後果,提醒他這樣不認罪不僅難以說服法庭作出無罪判決,反而會導致量刑辯護機會的喪失。經過這樣的善意提醒和告誡,假如被告人改變主意,並同意律師繼續做有罪辯護的,律師當然可以繼續做有罪辯護;假如被告人固執己見,繼續選擇不認罪,並明確反對律師繼續做有罪辯護的,那麼,律師只能要麼改變自己的辯護思路,要麼退出案件的辯護工作。最不負責任的做法就是不理會被告人的反對,若無其事地繼續堅持有罪辯護的立場。這是對被告人利益的最大蔑視,既不會得到被告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背離了基本的職業倫理。 為你辯護網編輯整理

㈢ 被告人如果拒不認罪,「零口供」是否可以判罪如何應對才最好

有網友咨詢一個這樣的問題:作為被告人,如果拒不認罪,「零口供」是否可以判罪?

相信有不少人也有此類的困惑,再次一並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這個問題,必須分四種情況來處理:

第1種情況,被告人沒有實施犯罪行為,也沒有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

第2種情況,被告人沒有實施犯罪行為,但是卻有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的犯罪行為(有可能是假證據)。

第3種情況,被告人實施的犯罪行為,不過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

第4種情況,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也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的犯罪行為。


所以呢,如果確實幹了壞事,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畢竟現在公安機關搜集證據的能力是越來越強了。

當然,如果自己問心無愧,確實沒有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那就要堅決抗爭到底,要堅信總有一天,法院會還自己一個清白。

不確定性,是當今世界的基色,凡事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靈活應對,才有可能真正適應這個世界。

盡管,法治建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畢竟,我們在向前走,而很少大踏步的後退。

但是,有的時候,也要學會曲線救國,比如,真有那麼一天,刑訊逼供發生在自己身上了,不交代就很有可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那時就必須委曲求全,先保住命再想其他辦法。

畢竟,留得青山在,才有可能繼續燒火做飯。

㈣ 如果被告人不認罪,又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怎麼辦

美國法律有疑點利益歸於被告,我國逐漸發展成疑罪從無,現在檢方具有舉證的責任~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材料則檢察機關會責成偵查機關補充偵查,或者釋放,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口供不足定罪,也不足推翻

㈤ 一般怎麼進行無罪辯護被告人做不認罪的最後陳述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反之就是有其他符合法律規定的證據就能對其定罪量刑。所以,你做無罪辯護,不能只憑無嫌疑人口供作為依據,還要通過案件的證據鏈條是否完備、充分上考慮。現有證據不能認定有罪的,可以考慮無罪辯護;現有證據充分的,考慮有罪辯護。

㈥ 被告人犯罪後拒不認罪有什麼不利後果么

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是根據犯罪事實決定的。不會因為拒不認罪,態度惡劣就加重情節。坦白可以從輕減輕,拒不認罪並不會加重,因為法官審案講究證據,當事人的口供,陳述並不決定你的罪行,即使你積極認罪想去吃牢飯,可犯罪並不是你,證據不指向你,那麼就不能定罪判刑。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
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拒不認罪,從重處罰」的觀點和做法是建國初期「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刑事政策在審判領域的應用,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有其合理性。
為了貫徹《憲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定,司法人員應從程序的價值和人權保障等角度審慎對待被告人「不認罪」的訴訟行為,不宜再將被告人的辯護行為視為「拒不認罪」,進而「從重處罰」。

㈦ 法律援助的律師聯系被告人不出面都會開庭嗎怎麼立案

被告不去也可以判決的,缺席判決,所以不用擔心,實在聯系不上,公告送達。

㈧ 盜竊案 法院一審被告人對起訴書部分指控不認罪 只有同案人的口供沒有直接證據 開庭後聽說法院材料已退回

法庭審理階段的補充偵查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65條和第166條的規定,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並提出補充偵查建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審理,補充偵查應當在1個月以內完畢。
《刑事訴訟法》第140條規定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另外,根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合議庭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被告人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節,而起訴和移送的證據材料中沒有這方面的證據材料的,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

㈨ 被告人不認罪但有證據證明其有罪,作為辯護律師應該如何做

辯護人具有獨立的地位,不收被告人的意見左右,除非被告人拒絕辯護。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