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醫科大學法律援助工作站
❶ 給個全國學法律專業的大學排名,外加分數線,採納加分。
法學排名: 一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於1999年正式成立。前身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始建於1904年,在中國現代法學教育中,歷史最為悠久。
本科生專業設置:法律學專業、經濟法學專業、國際法學專業、國際經濟法學專業。12個專業36個研究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8個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有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刑法4個國家重點學科。
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辦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
法學院設有10個院屬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性學術期刊《法學家》雜志,2個教學實踐基地——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和地石律師事務所,3個教學輔助機構——法學院圖書館、中國法制信息港和國內高等院校中規模最大的物證技術實驗室。民商法、刑事法、憲法與行政法是全國重點學科三武漢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1926年建立的武昌法科大學。新的法學院於1999年由原武漢大學法學院和原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合並而成。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即法學、社會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22個碩士點和7個博士點,其中,國際法與比較法又被評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
四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目前設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等12個校屬院部
中國政法大學在國際上享有中國法學最有代表性的大學的聲譽,50年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民商法專業、經濟法專業、訴訟法專業、比較法專業等都出自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學博士也在這里誕生法學專業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特色專業,學校設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礎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推行雙專業及雙學位培養模式和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所有學生在入學2年後有機會選擇學習第二專業,從而在5年內實行雙專業、雙學位的教育。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目前僅在德語專業推行,實行5年雙學位和2年碩士連讀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前5年學習德語專業和法學專業課程,獲得文學士和法學士2個本科學位後,直接進入該校中德法學院成為中德比較法學研究生,經過2年學習(其中1年時間在德國著名大學的法學院學習),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五復旦大學法學院
初創於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學系、國際政治系、社會學系、人口學研究所),2000年重組為單一學科的法學院。`2<aY
學院現有法理學等7個專業碩士點,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備了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簡稱JM)授予權。學院先後設立了比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形成了比較全面的法學教學研究體系。
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由原隸屬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法學院目前是該校辦學規模最大的學院,擁有民商法學、法制史和憲法與行政法學3個博士點和法學理論、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9個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Q.ml<@qp
七清華大學法學院
法學教育在清華已有較長的歷史。1926年清華學校成立政治學系,就開始在該系開設法律課程。1928年改為大學後,正式設立法學院。1952年全國進行大學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工科大學,整個法學院被合並到其他院校。1995年,清華大學正式恢復建立法律學系。1999年清華大學建校88周年之際,清華大學法學院正式恢復成立。法學院設置「法學」一個本科專業,自2001年開始,全面推行學分制,除法學必修課程外,還要選修人文社科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選修課程。法學院現已取得民商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和刑法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包含20個研究方向)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八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於1953年正式成立。學校是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的基礎上,相繼合並重慶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政法學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學院、系而成立的。1978年,學校由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是當時司法部部屬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點政法大學。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目前為止,學校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法學學科體系最齊全、法學教學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國法律及法學界有很大影響的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目前,學校設有4個法學院(民商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法學院、行政法學院)等共計12個學院。已建成以法學為主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經濟法學科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類國家級重點學科。獲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有權在10個法學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九浙江大學法學院
浙江大學法學院最早於1945年8月在老浙大成立。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學法律系、原杭州大學政治學系、原農業大學社會科學部、原浙江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和德育部等9家單位合並成立新浙江大學法學院。其中,在公法、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人口與發展、中外政治制度比較等特色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學院擁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學位授予權,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等11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律專業碩士學位點(JM)和「兩課」教師碩士培養點。法學院現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等3個本科專業。*
十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大學法學院是1988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原吉林大學法律系(1948年建系)的基礎上創建的。現設有3系2所1社,即法學系、經濟法學系、國際法學系、法學研究所、吉大律師事務所和《法制與社會發展》雜志社)學院現有刑法學、法學理論2個博士點;有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等9個碩士點。
十一南京大學法學院
南京大學法學院是目前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法學教學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學法學院。學院設有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經濟法系等3個系,國際經濟法等5個碩士點,另成立中德經濟法研究所、東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師事務所、南京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專業機構。[h9Wn wl
SZ\xz 4
本科學生一二年級主修法學基礎課程,從三年級開始按不同專業方向有所側重,同時鼓勵3個專業學生交叉選課。
十二廈門大學法學院 1926年6月廈門大學設立法科,下設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3系。1984年12月廈門大學與福建省聯合辦學成立政法學院。1998年9月政法學院更名為法學院。至1999年4月廈門大學法學院成為具有管理實體性質的學院學院有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等4個碩士點和國際法學博士點;學院下設法律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及台港澳法研究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Iq5)#R
H5yy|_
十三中山大學法學院 中山大學法學院肇始於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建的國立廣東大學法科。1993年7月,法律學系與社會學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組成法政學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學撤消法政學院,以法律學系為基礎建立法學院。法學院設有法學、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3個本科專業,國際法學等8個專業碩士點。AUYl*N)A
十四華東政法學院 華東政法學院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屬高等院校,現為司法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高等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政法學院由原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等合並組建成立。其後由於歷史原因,於1958年和1972年兩度停辦。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復校。
設有1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際法學、法律史、刑法學等9個法學碩士點和1個法律專業碩士點。設有法學、偵查學、經濟學、知識產權等16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可以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國際經濟法學和法律史學學科是司法部重點學科,法學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
❷ 遇到困難可以打哪種新聞求助熱線
尋求幫助,你可以直接撥打電話,通過報紙尋求幫助,去官方網站,找負責人,具體如下版:
1、直接打電權話。例如,一些新聞媒體有熱線,你可以直接撥打這樣大媒體的熱線,直接報道遇到的困難或困難。
2、如果你不知道新聞媒體的熱線號碼,你也可以在報紙上找到它,因為很多報紙都有熱線號碼爆料,找到電話號碼,你就可以聯系新聞媒體了。
3、對於那些容易上網的人,可以直接去新聞媒體的官方網站,直接在網站上報道問題。例如,如果想保護消費者權益,你可以登陸網路,搜索「315維權網站」,直接找到中國消費者維權網站。
4、讓相關負責任的領導或社會團體關注他們遇到的困難和無助,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貴州醫科大學法律援助工作站擴展閱讀:
1、向公眾披露真實信息,明確各種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項,讓公眾知道自己的利益,尋找記者揭露的事件應該尊重事實。
2、找記者曝光時應有目的的重新曝光。作為一名專業記者,應該明確曝光的目標和目的。當您想要公開一個事件時,您首先應該知道為什麼要公開它以及公開的目的是什麼。
❸ 遇到困難,可以打哪種新聞求助熱線
百姓生活咨詢和求助熱線電話:
1、市長熱線(市政府)
電話:65128080
咨詢范圍:溝通政府部門和為人民群眾的聯系,方便市民直接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咨詢問題 。
❹ 北京大學哪些專業畢業之後不愁找工作
現就讀與北京大學一個就業相當困難的院系,但是還是硬著頭皮,以及強忍著對其他專業的羨慕回答一下這道題。(不推薦自己的專業啊,自己的專業是科研導向的,不是就業導向的,就不說了)
1、醫學院
職業發展路徑還是挺清晰的,本科→研究生→醫院,基本上只要自己對醫生這個職業沒有太大的排斥,學習努力,專業能力過得去,絕對是不愁找工作的,只是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累一些,但醫生社會地位真的是挺高的。
❺ 百姓困難求助熱線
請問 政府把寬頻安裝發放給移動公司 我多次打了10086要求給我們安裝寬頻 移動公司用各種理由搪塞我們 我們求助無門 拔打了市長熱線12345還是得不到解決寬頻問題 請問政府 能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❻ 祝卓宏的簡介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注冊督導師,
中國心理學會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認證的心理咨詢師資格培訓師,
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考核組專家,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全國家庭教育專家團」專家,
衛生部推薦災後心理援助專家組成員,
交通部「西部培訓計劃」培訓組專家,
全國婦聯與日本JICA機構汶川地震災後心理援助項目專家,
全國婦聯兒童部全國網上家長學校特聘專家,
宋慶齡基金會汶川地震災後心理援助金色陽光工程項目專家,
國際創傷治療EMDR治療協會認證的EMDR治療師,
美國語境行為科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ACBS)會員,
北京市12355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熱線督導,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團市委公益心理咨詢服務團執行團長
中國青年報「青春熱線」督導,
CCTV「熱線12」欄目特約嘉賓,
健康衛視「健康有道」欄目特約嘉賓,
在汶川地震後是中科院心理所第一批奔赴災區的心理援助專家,並任綿竹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長及綿竹心理服務中心督導、什邡心理服務中心督導、綿竹市漢旺鎮人民醫院心理創傷康復治療中心督導、德陽市100865「我要愛」減壓熱線督導。 1987-1993第一軍醫大學醫療專業學士
1996-1999華西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專業碩士
2004-2008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學博士 2013.9: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2010-2013:中科院心理所應用與發展部副研究員
2009-2010:中科院心理所危機干預中心副研究員
2001-2009: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心理科主治醫師
1999-2001:新疆烏魯木齊第23醫院主治醫師,新疆軍區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
1994-1999:新疆烏魯木齊第23醫院住院醫師
1993-1994:新疆哈密第377醫院住院醫師 1.災害心理學
2.創傷心理學
3.臨床心理學
4.心理咨詢與治療
5.網路心理學 1997-1999首期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班催眠行為治療培訓,
2001家庭序列治療培訓班培訓,
2002結構家庭治療培訓班培訓,
2002WHO資助綜合醫院抑鬱症診治培訓班培訓,
2002-2005國際心理創傷治療連續培訓班培訓,
2003-2004 循環督導培訓班,
2004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學術交流與培訓,
2005國際心理創傷整合治療培訓班培訓,
2005中國認知治療連續培訓班培訓,
2005中科院心理所精神分析連續培訓班培訓,
2005年6月比利時布魯塞爾、德國海德堡心理創傷治療培訓與學術交流,
2008年10月EMDR督導培訓,
2009年3月凈化呼吸培訓,
2009年11月ACT培訓,
2010年11月日本兵庫縣心理衛生中心災後心理援助培訓
2011年5月首屆中澳敘事踐行工作坊培訓
2012年9月美國南卡羅琳醫學院TF-CBT遠程培訓
2013年5月一行禪師正念禪修工作坊
2013年7月在悉尼參加海斯的RFT工作坊培訓、哈里斯ACT工作坊 獨生子女心理健康指導系列叢書:《贏在起跑線》《求知的開始》《成長的煩惱》《逆反與情愛》《成功走向社會》《走出網路迷途》
《大學生心理健康手冊》
《災後災後中小學心理輔導教師培訓手冊》
《災後心理熱線志願者培訓手冊》
《奇妙的群體心理學:解讀社會事件背後的心理密碼》 《湯普森心理童話葯書》
《正念生活,減壓之道---正念減壓訓練工作手冊》
《健康心理學》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負責移動心理援助系統研發項目,諾基亞研究院支持,2008-2009
2.負責金色陽光工程移動心理測評與服務系統研發項目,北京六律科技有限公司支持,2009-2011
3.負責綿竹心理服務中心建設及研究項目,李連傑壹基金支持,2009-2011
4.負責什邡心理服務中心建設及研究項目,香港施永青基金有限公司支持,2009-2010
5.負責漢旺鎮人民醫院心理創傷康復治療中心建設及研究項目,香港施永青基金有限公司支持,2010-2011
6.參與中科院抗震救災應急研究項目子課題「災後應激心理過程以及心理疾病高危人群的篩查和干預」(O8CX112011)
7.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震後社區心理援助與身心障礙的多模態生物心理調控」(2008AA021204)
8.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震災害的心理分析與援助」(30840001)
9.共青團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研究課題:青少年人格特徵和同伴依戀關系與社交網路行為研究(課題編號:2013YB262)
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項目(課題號:Y3JJ314008)基金委主任基金「災後移動心理干預與治療」
❼ 百姓有困難向哪個媒體求助
前些日子,廣州市黃埔區蘿崗街70歲的老人鍾伯伯收到了一份科技感滿滿的「禮物」:一套由紅外感應器、SOS呼叫器等組成的遠程智能設備,一旦發現老人需要救助,街道服務人員可立即上門。
這是黃埔區推動「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專項工作往深里走實里去,用心用情用功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去年2月,黃埔區在全市率先探索開展「令行禁止、有呼必應」試點。去年以來,黃埔區通過「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指揮平台流轉了約20萬宗各類基層社會治理事件,事件辦結率、滿意率均超過99%,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瑣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
去年2月,黃埔區制定出台《黃埔區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工作主方案》(簡稱「黃埔區有呼必應10條」)。「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專項工作,以網格化平台為基礎,建設了多功能、一門式、可互通的綜合指揮平台,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體系現代化。
去年10月9日下午3點,大沙地西路1號大院的居民反映改造後的雨污分流工程設計存在瑕疵,導致下雨天化糞池污水倒灌進居民家中。該信息迅速在平台上得到了魚珠街道、黃埔區水務局的反饋,並在兩天內核實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安排施工解決了這一問題。周邊居民無不豎起大拇指,為黨委政府的高效點贊。
街道是城市治理的「眼」和「耳」,負責發現和反映問題;政府職能部門是城市治理的「手」和「腳」,負責解決問題;百姓呼聲則是城市治理的「心」。「耳」聰「目」明,「心手」相連,構建了「黃埔特色」的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新格局。
目前,黃埔區全區政務服務已經實現了「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瑣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賦權一線街鎮,平台統籌指揮
街道看見了卻管不好,部門有能力卻沒看到——這是過去基層治理中常見的「病灶」。黃埔區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大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聚焦基層黨建、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提出了「治病良方」。
這套 「葯方」的關鍵就是,打造街鎮戰斗堡壘,在系統和制度上充分賦權給一線街鎮。以網格化管理平台為基礎,在區級指揮中心之下,構建起覆蓋全區各個街鎮的指揮中心,所有問題優先在街鎮進行研判並第一次處理,各個單位必須尊重街鎮作出的處理意見,接單後不拒絕、不解釋,確實涉及多部門的復雜疑難問題再由區級指揮中心介入解決。區級指揮中心由區委辦管理,強化統籌協調和績效監督力度。
征地收儲、拆違控違、河涌治理……這些以往最難的「硬骨頭」,在「有呼必應」平台的有力統籌指揮下,現在成了街鎮攻堅克難出成效的主戰場。
流經蘿崗街的南崗河途經4個街道。過去,生活污水、企業偷排、魚塘廢水、外來偷排等問題難發現、難治理、難鞏固。如今,蘿崗街在6個重點排污口安裝固定水質監測感測器,實時進行在線水質分析、監測、污染源監測。
「這樣一來,治水效果好不好一目瞭然,責任推卸不掉,對我們自己也是一種倒逼。」蘿崗街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問題是事關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大問題,要堅決治理好。
群眾在線發聲,服務中心回應
黃埔區堅持刀刃向內,不斷推動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釐清責任邊界,統籌條塊關系,匯聚最強大的合力,讓老百姓感受到最便捷、最實在、最有力的服務。
在聯和街,已經形成了「黨建+產業鏈」「黨建+服務鏈」的社會治理模式,社會志願服務覆蓋全街,讓企業能安心聚焦主業。
在長洲街,轄內的中央、省、市、區屬單位,駐地部隊、學校、非公企業、社會等多家黨委共建「大黨委」聯席會議,團結協作,大大加快了地鐵上島的建設進程。
從「民有所呼、黨政必應」到「黨有呼喚、全民響應」,黃埔區「有呼必應」工作中受惠的居民群眾、企業單位反響熱烈。
基於「有呼必應」平台開發的小程序「黃埔智慧生活」,目前已經開始內測。打開這個小程序可以搜索附近的黨群服務中心,老百姓可以在線發出需要公共服務的呼聲,黨群服務中心在線接收並安排對應的服務內容,將公共服務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進行對接,解決公共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同時對垃圾分類站點、公共廁所、診所醫院、公交車站等居民生活高頻剛需的公共設施上線展示,每個站點的位置導航、母嬰空間、無障礙衛生間、停車位等細節一目瞭然,實現「口袋式」服務。
❽ 吉林大學法學系08年錄取分數線
沒有規定的分數線,看你報考的專業的人數,按從高分往低分,錄夠其專業的人數 。 一 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於1999年正式成立。前身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始建於1904年,在中國現代法學教育中,歷史最為悠久。
本科生專業設置:法律學專業、經濟法學專業、國際法學專業、國際經濟法學專業。
12個專業36個研究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8個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有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刑法4個國家重點學科。
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辦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
法學院設有10個院屬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性學術期刊《法學家》雜志,2個教學實踐基地——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和地石律師事務所,3個教學輔助機構——法學院圖書館、中國法制信息港和國內高等院校中規模最大的物證技術實驗室。民商法、刑事法、憲法與行政法是全國重點學科。
三 武漢大學法學院
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前身為1926年建立的武昌法科大學。新的法學院於1999年由原武漢大學法學院和原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合並而成。
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即法學、社會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22個碩士點和7個博士點,其中,國際法與比較法又被評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
四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目前設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等12個校屬院部。
中國政法大學在國際上享有中國法學最有代表性的大學的聲譽,50年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民商法專業、經濟法專業、訴訟法專業、比較法專業等都出自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學博士也在這里誕生。
法學專業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特色專業,學校設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礎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推行雙專業及雙學位培養模式和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所有學生在入學2年後有機會選擇學習第二專業,從而在5年內實行雙專業、雙學位的教育。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目前僅在德語專業推行,實行5年雙學位和2年碩士連讀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前5年學習德語專業和法學專業課程,獲得文學士和法學士2個本科學位後,直接進入該校中德法學院成為中德比較法學研究生,經過2年學習(其中1年時間在德國著名大學的法學院學習),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五 復旦大學法學院
初創於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學系、國際政治系、社會學系、人口學研究所),2000年重組為單一學科的法學院。
學院現有法理學等7個專業碩士點,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備了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簡稱JM)授予權。學院先後設立了比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形成了比較全面的法學教學研究體系。
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由原隸屬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並組建而成。
法學院目前是該校辦學規模最大的學院,擁有民商法學、法制史和憲法與行政法學3個博士點和法學理論、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9個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七 清華大學法學院
法學教育在清華已有較長的歷史。1926年清華學校成立政治學系,就開始在該系開設法律課程。1928年改為大學後,正式設立法學院。1952年全國進行大學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工科大學,整個法學院被合並到其他院校。1995年,清華大學正式恢復建立法律學系。1999年清華大學建校88周年之際,清華大學法學院正式恢復成立。
法學院設置「法學」一個本科專業,自2001年開始,全面推行學分制,除法學必修課程外,還要選修人文社科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選修課程。法學院現已取得民商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和刑法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包含20個研究方向)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八 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於1953年正式成立。學校是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的基礎上,相繼合並重慶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政法學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學院、系而成立的。1978年,學校由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是當時司法部部屬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點政法大學。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目前為止,學校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法學學科體系最齊全、法學教學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國法律及法學界有很大影響的高級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目前,學校設有4個法學院(民商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法學院、行政法學院)等共計12個學院。已建成以法學為主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經濟法學科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類國家級重點學科。獲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有權在10個法學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是西部地區惟一一個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九 浙江大學法學院
浙江大學法學院最早於1945年8月在老浙大成立。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學法律系、原杭州大學政治學系、原農業大學社會科學部、原浙江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和德育部等9家單位合並成立新浙江大學法學院。其中,在公法、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人口與發展、中外政治制度比較等特色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學院擁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學位授予權,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等11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律專業碩士學位點(JM)和「兩課」教師碩士培養點。法學院現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等3個本科專業。
十 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大學法學院是1988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原吉林大學法律系(1948年建系)的基礎上創建的。現設有3系2所1社,即法學系、經濟法學系、國際法學系、法學研究所、吉大律師事務所和《法制與社會發展》雜志社。
學院現有刑法學、法學理論2個博士點;有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等9個碩士點。
十一 南京大學法學院
南京大學法學院是目前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法學教學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學法學院。學院設有法律系、經濟法系、國際經濟法系等3個系,國際經濟法等5個碩士點,另成立中德經濟法研究所、東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師事務所、南京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專業機構。
本科學生一二年級主修法學基礎課程,從三年級開始按不同專業方向有所側重,同時鼓勵3個專業學生交叉選課。
十二 廈門大學法學院
1926年6月廈門大學設立法科,下設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3系。1984年12月廈門大學與福建省聯合辦學成立政法學院。1998年9月政法學院更名為法學院。至1999年4月廈門大學法學院成為具有管理實體性質的學院。
學院有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等4個碩士點和國際法學博士點;學院下設法律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及台港澳法研究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十三 中山大學法學院
中山大學法學院肇始於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建的國立廣東大學法科。1993年7月,法律學系與社會學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組成法政學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學撤消法政學院,以法律學系為基礎建立法學院。
法學院設有法學、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3個本科專業,國際法學等8個專業碩士點。
十四 華東政法學院
華東政法學院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屬高等院校,現為司法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高等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政法學院由原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等合並組建成立。其後由於歷史原因,於1958年和1972年兩度停辦。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復校。
設有1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際法學、法律史、刑法學等9個法學碩士點和1個法律專業碩士點。設有法學、偵查學、經濟學、知識產權等16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可以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國際經濟法學和法律史學學科是司法部重點學科,法學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學科。
❾ 百姓有困難向哪個媒體求助
摘要 百姓生活咨詢和求助熱線電話:
❿ 國賽志願公眾號邀請高校青年做志願有用嗎
這個證書從要完成的任務來說,獲取很簡單,因此應該沒啥用。
賽會以「青春志願行,共築中國夢」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直機關、鐵道等單位的505個項目參加了大會。
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暨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在廣州舉辦。寧夏入選的13個志願服務項目以代表團的形式參加了此次交流會,並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志願者(Volunteer)聯合國定義為「自願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具體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獲取報酬,奉獻個人時間和助人為樂行動的人。
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來說,志願者是這樣定義的:「在自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參加相關團體,在不謀求任何物質、金錢及相關利益回報的前提下,在非本職職責范圍內,合理運用社會現有的資源。
服務於社會公益事業,為幫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實際的,具一定專業性、技能性、長期性服務活動的人。"
獲得獎項:
最終,來自寧夏的祁芸等7名志願者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寧夏醫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等3個組織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寧夏駝鈴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孤殘兒童音樂夢想計劃」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項目金獎」。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法律援助站服務項目」等12個項目榮獲銀獎,銀川市「塞上未來·圖書漂流」等13個項目榮獲入圍獎。